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團結才是幸福之源 新疆各族人民心連心奔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0日 05: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新疆塔城市巴孜博克達村,面對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家庭,43歲的哈薩克族男人努爾來從來都覺得十分幸福:漢族母親、維吾爾族妻子、蒙古族和錫伯族妹夫,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尊重,相處融洽,“這麼多年來,大家從沒紅過臉。”

  努爾來的幸福還因為他所在的“大家庭”。2007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努爾來與村民朱茂民聯合成立了農村合作社,經營16戶家庭的近200畝地,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儘管合作社的成員有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等,但是大家齊心協力,使每畝地的收益從原來的七八十元增加到150元左右,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小家庭和諧和睦,大家庭共同致富,努爾來把自己的幸福歸結于“民族團結”。

  世居民族有13個,民族成分有47個,在新疆這片多民族聚居地區,民族團結是新疆百姓心中的期盼,更是新疆幹部工作的重點。正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所言,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民族團結是基礎、是根基、是力量所在。

  力量所在

  “如果互補,不是能夠雙贏嗎?”緊扣發展總鑰匙,促進各民族間的團結協作,新疆的各族人民就能儘早地過上穩定富裕的生活

  裕民縣哈拉布拉鄉民警哈那提,發現加勒帕克塔勒村的少數民族村民對畜牧養殖很有經驗,而相鄰的加勒克孜阿尕什村的漢族村民對種植農作物很在行。“如果互補,不是能夠雙贏嗎?”於是,哈那提便在兩個村之間開展民漢群眾結對幫扶工作。村民很快就享受到了結對幫扶帶來的好處。阿合提夏季一直在山中放牧,家裏的50畝飼草地就由他的幫扶對象杜有江幫助照料。而杜有江的牛羊也讓阿合提在山中喂得膘肥體壯。兩人取長補短、配合默契。

  這兩個人僅僅是團結協作的一個小縮影,卻折射出民族團結的大道理:只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加強各民族間的優勢互補、團結協作,才能讓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才能讓各族人民心連心。

  在江西對口援建的克孜勒蘇州阿克陶縣友誼小區,48歲的艾比布拉克裏木告訴記者,去年11月搬進新家的那一天,他“高興得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在這個角落睡一下、那個角落睡一下,到處抱,到處摸。”曾經是民間藝人的他還創作了歌曲,希望能表達對江西同胞的感恩之心。

  基礎所在

  “不能平等對待各個民族,團結就是一句空話”,在社會管理上,把各民族都納入同一個管理體系,用愛心對待每個人,社會的和諧穩定才具有基礎

  烏魯木齊市委副書記焦亦民有一個特殊的朋友。幾年前一個維吾爾族婦女帶著兒子從喀什來到烏市,想靠在集市倒賣電話卡脫貧致富,但這種未獲經營許可的商業行為是違法的。焦書記苦口婆心地向她講解法律法規,又將她介紹到公益性崗位工作。現在,這位維族老媽媽不僅自己工作穩定,孩子在高中學習成績也挺優異。

  “不能平等對待各個民族,團結就是一句空話。”焦亦民如是總結。

  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商業區是一個自發形成的百年集市,各民族的人聚集在此做生意,民族氛圍濃厚,但是商業秩序混亂是多年痼疾。今年年初,烏魯木齊市不分民族,開始整頓商業秩序,得到了商戶們的支持。

  在烏魯木齊,流動人口主要為各少數民族群眾。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通過放寬申領暫住證條件等措施,推進流動人口政策改革,也受到了各少數民族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民族團結,在新疆不僅表現為政府的平等管理,更有民間人士的愛心潮涌。

  在布爾津縣,“愛心媽媽”協會的故事廣為流傳。

  哈薩克族婦女麗達皮爾拜在1998年下崗之後,開起了小店賣玩具,勤勞致富。2004年,電視節目上的愛心故事感動了麗達,她決定建立“愛心媽媽”協會,“一個月裏,我發動了所有來店裏買東西的人。”

  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愛心媽媽”協會已經有成員149名。協會通過每月向每個會員收繳10元會費,已經資助布爾津縣30多名輟學中小學兒童重返校園,資助金額近2萬元。

  根基所在

  “文化上不團結,團結就不夠深入、持久”,尊重、保護並弘揚各民族文化,才能凝聚人心,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

  民族團結歷來是塔城地區的光環,除了歷史原因外,還在於地區“把民族文化當成寶”。

  “我們要保護、要尊重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塔城地委書記彭家瑞説:“文化上不團結,團結就不夠深入、持久。”

  以往,走在天山腳下,可以很容易地領略“民族風情”,卻很難了解“民族文化”。如今卻大不一樣。

  在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有一個全地區成立最早的博物館。在這裡,通過鑒賞民俗文物、傾聽民俗故事,可以感受到古樸、神秘的文化氛圍。不久前,布爾津縣又有了大動作——建設俄羅斯特色風情街、打造俄羅斯歌舞晚會,這將使這座以“童話邊城”為定位的旅遊縣城更加特色鮮明。“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發展旅遊業的資源寶庫,又是發展民族團結事業的著力點。”縣委書記高志敏得意地向記者介紹他的“一舉兩得”。

  漢族文化也在不斷弘揚。自治區推出的“萬村千鄉文化産品惠民行動”,通過精選一批優秀的電影、電視劇等譯製成維吾爾語、哈薩克語免費發送基層,將漢族文化進行廣泛傳播。

  深圳對口援疆幹部王建紅,剛到新疆一年。在喀什,她深切感受到了文化交流對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只有知道當地的各族百姓想什麼、要什麼,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對口支援工作。”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語言的交流。新疆大力推進的“雙語教育”,也為了解文化打下了語言基礎。2010—2011年,僅阿勒泰地區的雙語培訓班,就培訓了逾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