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東省 >

廣州塔防雷堪比軍火庫(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9日 06: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11日傍晚,廣州天空的一條“火龍”。資料圖片

  近期頻“吸雷”卻無事 專家解釋“小蠻腰”非遭雷擊而是“主動出擊”

  本報訊 (記者倪明、葉卡斯 通訊員左西堯、董永春)近日網友拍到“火龍”擊中“小蠻腰”天線桅桿的照片,讓不少市民關心:“小蠻腰”為何頻頻“吸雷”?能否經受住雷電考驗?記者昨日從廣州塔召開的防雷安全座談會獲悉,廣州塔防雷設計堪比軍火庫,因此雖然多次接閃,卻未發生雷擊事故。廣州塔不僅在防雷上過得硬,自身還是一座氣象塔,承擔雷電、灰霾和氣象要素的觀測任務,是中國近地層氣象觀測第一高度。

  為何頻頻“吸雷”?

  “只是建築物越高,就越容易接閃,特別是在廣州雷雨天氣比較多的4~9月份,雷暴日平均每月超過6天。廣州塔剛好處於500~800米的積雨雲層,再加上尖端放電,廣州塔就更容易接閃,這是正常現象。”廣州市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林佩仰解釋道。

  中國氣象學會雷電防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少傑也介紹説,一般情況下,建築物越高,對雷電的吸引能力就越強,“城市高層建築區別於其他雲對地閃電的是,往往以上行雷為主,在頂端産生向上的先導,比雲底産生的向下先導要快要先。”他解釋説,平時人們講廣州塔或什麼的“遭到雷擊”,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建築物所謂的被雷擊中是帶有主動性的,是上行的負電流去感應下行的正電流,用“接閃”來表述更準確一些。

  為何多次“接閃”毫發無傷?

  如果廣州塔是“主動出擊”,那麼它又能否承受得住雷電流?專家表示,廣州塔是鋼結構外筒,天線桅桿高約156m,位於塔頂核心筒頂部,採用全鋼結構製作。從設計之初,市政府和廣州塔建設指揮部就非常重視防雷安全問題,專門進行了雷擊風險評估。廣州塔嚴格按照國家規範《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GB50057-94(2000年版)相關條文,按第一類防雷建築物(部隊、軍火庫)進行防雷設計,已遠遠超過國家規範要求。

  “廣州塔已經遭到多次接閃,塔本身和塔內設備一切正常,説明防雷措施是有效的。”林佩仰説。

  雷暴天遊玩貼士

  懸空“玻璃屋”安全

  塔頂摩天輪將關閉

  由於預測防雷還未能達到及時精準,即將投入使用的塔頂摩天輪和速降吊籃是否會關閉,提前撤出相關人員?

  “雷暴來臨時,市民不要停在天臺上,也不要更近地接觸建築物四週的金屬和外墻(金屬),否則有電擊危險,但是塔內的人是絕對安全的”,楊少傑説,這就意味著,即使電閃雷鳴,遊客在觀光層懸空“玻璃屋”內仍可安全賞景。廣州新電視塔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碩表示,每天公示天氣預警預報、雷暴等惡劣天氣時,塔頂遊樂設施會暫停,撤出相關人員,已買票的遊客可以延期或者退票。

  家庭防雷小貼士

  電器和外墻距離

  要在0.8~1米之間

  “感覺這附近雷電好密集啊,那麼多圖片都拍到廣州塔頂被雷電流打中,會不會什麼時候就擊中我們?”住在廣州塔附近某小區的市民江嫣有點擔心地告訴記者説,去年夏天,她正坐在窗口旁用電腦上網,一道閃光之後,電腦突然黑屏,後來開機才發現,原來是網卡壞了,不能上網了。

  楊少傑表示,儘管高層建築對雷電流肯定有吸引作用,但根據省氣象局設在福今路的觀測點,此前對廣州塔進行遠程監測時拍攝到的一張照片測算,當時正電流與負電流之間的雷電擊距達到了140米,比國際上公認的長度要高出很多,因此不論高層還是低層建築物都一定要重視防雷設施的建設。對於家用電器如何防範感應雷,楊少傑支招説,建築物一定要按照規定安裝避雷器, 家用電器和建築物外墻的距離要在0.8~1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