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台灣省 >

好山 好水 好熱情——探訪“台灣最後的凈土”花蓮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4日 2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台北5月14日電(記者 顏昊 陳斌華)在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有望開放之際,大陸在臺駐點媒體應花蓮縣政府、花蓮縣休閒旅遊協會邀請,近日集體前往這片“台灣最後的凈土”採訪。記者在親身踏訪花蓮的好山、好水之時,也強烈感受到當地旅遊業者對大陸游客、花蓮人民對大陸同胞真是“好熱情”。

  高山深峽有知音

  記者一早從台北出發,火車一路穿山越嶺,兩個多小時後抵達花蓮。一下火車,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花蓮,這個台灣地域最大的縣市,因為境內極少工業、風景絕佳,好山好水好空氣,而被譽為“台灣最後的凈土”。

  花蓮之行的第一站,自然是前往當地最負盛名的景點太魯閣公園。“太魯閣”是台灣少數民族的語言,意為“偉大的山脈”。太魯閣峽谷全長約20公里,主要是大理石岩層,經千萬年地殼隆起、河流下切和沉積而形成,主要景點有長春祠、燕子口、大斷崖、九曲洞和天祥等,大致分佈在台灣中部橫貫公路沿線。

  旅遊大巴載著我們沿山路蜿蜒而上,一側是鬼斧神工的懸崖峭壁,另一側是水流湍急的幽深溪谷,讓人看了驚心動魄。峽谷兩側山峰夾峙,最窄處不過二三十米,人在谷底仰視,一種巨大的壓迫感立即襲來。下了車,腳下就是中橫公路。公路始建於1956年,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老兵,用炸藥和錘鑿等簡陋工具從懸崖開出路來。

  在燕子口步道,記者看到太魯閣公園每隔一段距離就會設立滑坡滾石監測點,工作人員緊張地注意著地質變化,遊客也被要求戴上安全帽。花蓮縣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從去年蘇花公路事故以後,為了保障安全,大陸旅遊團進入花蓮全部乘坐火車,蘇花公路的加固和擴建工程也被提上議事日程。而原本最為壯觀的九曲洞景區,也暫時關閉了。

  車到天祥,在晶英酒店用完露天午餐,記者踏上“綠水合流登山步道”,尋訪台灣少數民族太魯閣人的神秘家園。太魯閣人原先住在中部的南投縣,十七世紀跨越中央山脈遷徙到現在的花蓮縣北部一帶的山中,目前人口約兩萬餘人。族人驍勇善戰,曾經英勇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暴行。步道途中,有一處墓碑吸引了大陸記者的注意,裏面埋葬著幾名當年對太魯閣人犯下罪行的日本殖民者。花蓮休閒旅遊協會的陪同人員告訴我們,花蓮縣政府為了讓後人記住殖民統治的歷史,而將墓碑保留了下來。

  夜幕低沉,我們入住布洛灣山月村。這家建在峽谷內的賓館,除總經理外,服務人員清一色是太魯閣人,個個身懷絕技。不論是烤地瓜和山豬肉的青年、整理房間的大媽,還是洗碗工的女兒、收銀員的叔叔,都能歌善舞,在晚會上為記者表演了精彩的節目,大家不斷鼓掌叫好。

  度過一個蛙聲陣陣的雨夜,記者第二天醒來,被山月村的美景驚呆了:山巒環抱,綠草如茵,潔白的雲霧中露出湛藍色的天空和青翠的山峰。在一棟小木屋走廊,記者偶遇兩位加拿大揹包客。其中一位名叫傑夫的年輕人告訴記者,太魯閣是他留戀的山嶽度假勝地。沒有娛樂設施、沒有桑拿浴室,甚至連電視也只有幾個臺,是一個連發呆都很享受的地方。

  在依依不捨中,記者踩著晨露,離開山月村、離開太魯閣,趕路奔赴花蓮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