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浙江省 >

150人省級重點貧困村籌集50萬元修祠堂(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浙江在線05月13日訊橋頭朱村大部分人都姓朱,自稱是朱元璋的後裔。據朱氏家譜記載,仁德堂始建於明末,清同治年間曾進行重修,之後再也沒有修葺過。

  已經當奶奶的周玉娟告訴記者,她嫁到橋頭朱村20多年,仁德堂一直是村裏最重要的場所,慶典、集會、選舉,“大事情都在這裡辦。”

  但歲月對祠堂的侵蝕也隨處可見, “我嫁到這裡的時候,仁德堂柱子橫樑已經坑坑洼洼了,屋頂都是漏的。”周玉娟説。

  因為缺錢,仁德堂的情況不斷惡化。10年前,當二輕工業公司職工朱春山退休回到老家時,仁德堂已經風雨飄搖,墻壁、樁、梁都出現了白蟻蛀過的痕跡。

  “再不修繕,它就要消失了。”朱春山對村民説,“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能在我們手裏毀掉。”

  朱春山的話,正是村民心裏想的,但一個巨大的難題橫亙在大家面前——維修資金。

  “我找做古建築的人打聽了一下,仁德堂重建要50萬元,修的話要80萬元。”朱春山説,因為交通不便、地少人稀,村裏經濟條件較差,“算起來,這筆錢全村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攢下來。”

  儘管如此,大家還是決定“有多大能力,辦多大的事”。

  3年前,朱春山與村裏9名幹部、黨員成立了修繕委員會,全村人自願捐款,湊了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所有理事會成員不得報銷”,成為委員會唯一的工作守則。

  為了將仁德堂爭取為文保單位,獲得政府的修繕撥款,朱春山跑遍了蘭溪、金華、省裏的文物部門;為了爭取市裏領導的支持,委員會的成員們常常在領導辦公室門口等上一兩個小時,就為了和他們聊聊自己的計劃。

  轉機出現在2010年,一天,蘭溪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許安林轉交給朱春山一筆20萬元的捐款,“我弟弟的一個朋友知道你們在保護古建築,托我轉交。”

  此後,企業、個人的捐款,畫家義賣款等資金,一筆筆轉到修繕委員會手中,2010年8月,修繕正式開工,在大家的努力下,硬是用50萬元,完成了原本要80萬元的修繕工程。

  為了昨天的修繕竣工儀式,橋頭朱村準備了一個星期。

  對仁德堂的修葺出過力的幾十號人被請到了一起,在仁德堂用餐,這是村裏最高規格的款待。一個上午,朱春山都在忙著佈置桌椅、發表演講、招呼進餐、遞煙敬酒,“修復離不開大家的幫助。”

  村裏為每個支持幫助過修復工程的客人都留了位子,包括那位捐款20萬元的企業家,但橋頭朱村人至今不知道他是誰。昨天,這位企業家的位子一直空著,朱春山説,村民們都想當面謝謝他。

  8個月的時間,仁德堂並沒有成為文保點,但它卻獲得了新生。

  在這座祠堂裏,新換上的梁柱粗大密實,新的牛角雕工精美,“我們沒有涂倣舊漆,就是要讓後代知道,哪些是原有的,哪些是我們修復的。”朱春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