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五環內菜市場將清理升級 市民抱怨菜價變貴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06: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鼎盛市場”內乾淨、明亮、人流熙攘。


取代了農貿市場的新市場。


舊市場已經成了廢墟。

  在北京勁松中街和華威路的交會處,幾天前,一座名為“鼎盛市場”的四層“大樓”正式開張營業,門口的紅色橫幅喜慶而奪目。緊挨著它的,是一塊等待重建的廢墟,在一個多月前,這片廢墟上的舊農貿市場還是這一帶市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舊去新來,一個讓公眾頗為擔心的消息在坊間流傳,根據京城某都市媒體的報道,五環內將徹底取消農貿市場,引發輿論一片譁然,這也讓在農貿市場中務工的眾多外來攤販深感擔心。對此,北京市商務委回應,不會採取行政手段強制取消農貿市場。不過,以“以業控人”為目的的農貿市場改造升級,仍讓眾多外來務工的攤販難以放下懸著的心,市場調整後,他們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筆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告別市場入住“新家”

  在“鼎盛市場”入門處,有兩個連在一起的攤位,佔據了一個拐角。這一小塊地方的經營權,屬於王大姐。王大姐來自河南農村,2005年跟隨丈夫來到北京務工,夫妻倆如今經營蔬菜生意。之前,他們的“根據地”是已經被拆除了的舊市場,因此,對於新市場,王大姐還比較陌生。

  好在陌生並沒有影響到夫妻倆的生意。每天早上7點左右,他們就得來到市場,準備一天的生計,從市場開門,到中午12點半,夫妻倆都得忙著和顧客們打交道,不停地重復著關於“是否新鮮”和“最便宜多少”這類問題的回答。直到下午兩三點鐘,王大姐他們才能“偷得”一絲閒暇時光,一般這個時候,王大姐的丈夫就會回家休息,為第二天早起去新發地批發市場進貨做好準備。

  在攤位的裏面,有兩個小凳子和一個裝著日用品的大紙箱,大紙箱的上邊還放著一本言情小説,提到這個,王大姐有點不好意思:“這個本來在那兒(舊市場)的時候閒著看看的,現在也沒什麼時間看了。”

  在這座新建成的“大樓”裏,像王大姐這樣的菜商,有數百位,他們都從舊市場搬到了“新家”,耀眼的白熾燈和光潔的地板,取代了他們關於農貿市場的舊印象。

  人口調控政策的縮影?

  這座新市場的建成營業,據稱是北京新一輪人口調控政策的縮影。

  眾多的統計數字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口涌入,北京已經開始不堪重負。北京社科院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報告中提出,2020年北京總人口規模應該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這一數字基於對城市經濟發展的預測,並且綜合考慮了就業需求、人口自然增長和水資源等各個方面。

  然而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北京的實際常住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192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46萬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726.4萬人。基於此,2011年的1月4日,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在“2011年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北京將開展新一輪的人口調控政策,而控制人口,根本在於控“業”。

  程紅具體提出,北京將對食雜店、小百貨等17類業態提升審批准入,嚴查各類違法的營業形式。2011年北京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鄒正方建議取締五環內的農貿市場,北京市商務委對他的提案做出了肯定的答覆:北京五環內將不再新建農貿市場,並開始對現有的農貿市場進行清理整頓。五環內的露天農貿市場,或是被徹底拆除,或是改造升級。

  “鼎盛市場”正是在這樣的政策下應運而生。它是附近的露天市場和之前松榆裏舊農貿市場的結合體,松榆裏的舊農貿市場,已經被關停。

  市民抱怨菜價貴因早市消失

  要想以業態的升級來控制人口,必然需要“提高準入標準”和“嚴查貨品質量”,根據這些原則,菜商們的攤位租金和進貨成本應該會上升,不少攤主對此十分擔心,但事實並非如此,據筆者的了解,相較原先的舊市場,如今的攤位費不升反降。

  以王大姐為例,她的攤位位置和之前在舊市場時相倣,大小也相當,如今,她每個月需要交納2000元的租金,而之前,這個數字是2500元。“租金變少了,而且客流量相比原來還大了一些,所以我們從舊市場過來的,都覺得現在挺好的。”

  對於“市場換新顏”的情況,攤販們普遍比較滿意,市民們則褒貶不一。附近小區的陳阿姨對新市場比較滿意:“買菜做飯嘛,當然市場乾淨一點兒舒服啊,之前的那個市場一進去味兒就不好,地上的垃圾也多。現在亮堂多了,買著放心。”但對新市場頗有微詞的同樣不在少數,很多人覺得進樓之後菜價貴了,但是究竟貴在哪,他們也説不清楚。

  菜價是否真的變貴了呢?“菜價沒有漲。”王大姐説,“和之前一樣的進貨渠道,他們那邊(批發市場)只要不漲,我們這邊也不會漲。”筆者隨後又詢問了市場裏的多位攤主,他們都説沒有漲價,甚至還有人因為新進市場,為了拉攏客源,還稍微降低了菜價。

  那市民們對菜價的抱怨是從何而來?經過筆者多方打聽,原來是因為搬進新市場後,之前熱熱鬧鬧、菜價便宜的早市沒了。

  舊市場未拆除前,松榆裏和勁松中街都有早市,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們對早市特別青睞,這裡的商販們沒有攤位費的壓力,價格便宜,而且他們的蔬菜也比較新鮮。現如今,舊的露天市場已經變成瓦礫,流動性很強的早市也就成了無根之木,難覓蹤跡。因此,附近的市民們才會發出“菜價貴了”的抱怨。

  早市沒了,市民們不開心,但對於有固定攤位的菜商來説,這並不是個壞消息。很多舊市場的攤販搬過來之後,原本擔心的客流量減少問題並沒有發生,而且生意反而變好了。究其原因,早市的消失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原本喜歡起個大早去早市買菜的市民,如今也漸漸將新的市場作為主要買菜地點。

  “控人”效果並不明顯

  乾淨了、安全了、但是擠掉了便宜的早市,這就是如今新市場給人們帶來的印象。然而這些並不是政府進行調控的最主要原因,業態的調整,實際上是為了控制北京日益增長的人口。

  提出“改造農貿市場”的政協委員鄒正方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副教授,在他的博客上,關於這一提案有如下解釋:

  “隨著北京市産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轉型的加快,以及人口調控的任務越來越艱巨,作為低端業態的農貿市場退出北京市中心城區的必要性日益顯現出來。為了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調控人口規模的目標,我們建議在五環內取締農貿市場這種業態。我們認為,考慮到超市等在北京市已有廣泛分佈、超市的蔬菜水果等的價格與農貿市場基本持平的情況,如果有效做好農超對接,不會導致蔬菜、水果和肉禽蛋等價格的明顯上漲,對居民的生活不會産生不利影響。”

  那麼,在農貿市場的調整過程中,究竟有沒有達到“以業控人”這個核心目的呢?

  從目前筆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這一系列的業態調整,目前所起到的“控人”效果並不明顯。

  新開張的“鼎盛市場”,上下四層樓營業面積接近1萬平方米,在容納了原先舊市場的攤主們之後,還有不少攤位等待出租。在市場2樓偏左的位置,嚴大姐租下了兩個攤位,經營水果生意,她之前一直在松榆裏的露天市場做生意,最近剛過來。據嚴大姐介紹,像她這樣從松榆裏市場搬過來的,還有很多。“很多人開始不願意搬進樓裏,大家都覺得彆扭,而且怕老年人不會來這樣的市場買菜。後來還是沒辦法,好多外邊的(露天市場)都拆了,這裡(新市場)還近點。”

  搬過來幾天之後,嚴大姐他們的擔心就消失了。“現在租金和原來差不多,生意還比原來好一些。”

  儘管勁松中街和松榆裏的舊農貿市場都已經被拆除,但是新的市場已經足夠容納原先的攤販。像這樣新建的營業面積超過原來舊市場,攤位數量可以滿足原來兩個舊市場攤販需求的新市場,不在少數。

  至於業態調整中的另外一點“提高準入標準”,在農貿市場改革中,這方面改動不大。在三元橋、勁松、雙井的新市場裏,雖然現在的管理相較之前嚴格,但是準入標準並沒有得到提高。那些長期以來租賃攤位的菜商,所受到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五環內可否借鑒“順義模式”

  根據筆者了解,“以業控人”的政策脫胎于“順義模式”。

  2010年7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的一份報告仲介紹了順義區人口調控的做法,一時間“順義模式”受到廣泛關注。順義的人口調控手段之一,就是對小百貨、小食品、小建材等“五小門店”進行清理整頓,減少低端就業崗位對流動人口的過度需求。

  這樣的模式,對於昌平、大興等需要快速城市化的地區有借鑒意義,但是將它套用在北京五環以內,是否有點操之過急?

  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請教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副院長崔建華教授,崔教授認為,“業態升級”有很多意義,但是“控人”並不容易。“對於北京這樣的城市來説,市場的升級改造是必經之路,社區的超市、大型的商場會慢慢取代曾經的舊市場。”説到控制流動人口,崔教授説:“這個很困難。首先,簡單點説來,某個行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某個單位招聘什麼樣的員工,應該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要符合這個行業、這個單位的利益,也就是説,最終是由市場決定的,單純依靠政策很難做出改變。其次,通過調控疏導一部分流動人口離開北京,這樣的做法並不現實。他們的去留,決定於自身的意願。今天市場管得嚴了,他可以去幹別的工作,今天離開北京了,隔天他就能再回來。北京這麼大的城市,對服務和商品有很大的需求,這些改革,需要一步一步來。”

  如崔教授所説,如今的北京聚集了各類高端的行業,眾多行業日新月異,百花齊放,但是所有行業都離不開服務業,如果人們在衣食住行上感到不便,必然會對其本職工作和生活産生影響,這就好比是挖空了土壤,卻想讓樹繼續茁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