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將取消五環路內農貿市場 市民表示不認可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7日 1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明節前,潘家園地區最後一處大型露天農貿市場被拆除

  數百個農副産品和日用品攤位全部搬進新建的市場大樓。胡鐵湘攝(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鄒正方建議取締五環內的農貿市場。近日,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對鄒委員的提案進行了答覆,答覆稱,農貿市場將被列入北京市限制發展的業態範圍;為此,將不再新建農貿市場,同時加速對現存農貿市場的清理整頓,“關停一批,轉移一批,轉型升級一批,逐漸減少五環內農貿市場數量”;未來,五環內將消除農貿市場這一業態。

  從北京媒體隨機採訪諸多市民反應的報道看,幾乎沒有市民贊成逐步減少、最終取消五環路以內農貿市場。因為誰都知道逐步減少、取消五環路以內農貿市場的後果就是果疏等農副産品零售價格的提高。

  市民不高興,為什麼還要這麼幹?難道對花更多的錢買同樣多的農副産品這樣的後果不爽、不高興的只是普通市民,而提案人和決策管理部門卻都不在乎多花個塊兒八毛?也許不是。因為要逐漸減少以至取消五環路以內農貿市場的理由多得很哩。

  首先,據説是因為農貿市場的“環境臟亂”。不過,若是以此為理由,那麼,為什麼五環路以內不能“環境臟亂”,而五環路以外就可以隨便“環境臟亂”呢?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麼呢?“五環”,究竟是一個什麼界限,這界限又是從何而來呢?退一步説,五環路以內有多少比農貿市場還要“環境臟亂”的地方,比如説為數不少的公廁,是不是都要淪為與農貿市場一樣的命運呢?

  説到公廁,不能不説自準備北京奧運會始,北京相當數量的公廁的衛生環境真是大大地改觀了。北京公廁的環境改善,靠的不是逐漸減少以至取消五環路以內的公廁,而是積極治理,加強管理監督,改變“環境臟亂”的狀況。的確,“環境臟亂”本來就不是什麼不治之症。如果把需要管理和治理的對象從眼界裏抹掉,省事是省事了,省心是省心了,普通市民的錢可省不下來了。

  當然,逐漸減少以至取消五環路以內農貿市場的提案人的理由要“肅穆”得多,是謂“以業控人”。為什麼要“控人”,因為北京市産業結構得調整、升級和轉型,人口調控任務艱巨。所以,“以業控人”就是政府通過發展、限制不同的産業,由市場再來決定産業中的崗位,個人決定自己的去留,由此來控制人口總量增長。於是,按照提案人的説法,“農貿市場這種低端業態就成為我們的目標”。農貿市場是“低端業態”,那麼,取代農貿市場的超市就是“高端業態”了?這其中難道有什麼普通市民弄不明白的經濟學理論不成?其實,就是把超市的地面鋪上大理石,售貨員都換大學生,收銀員都是會計師,超市也不會成為什麼“高端業態”,只不過東西更貴而已。明白這一點,實在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經濟學理論,常識而已。

  更可疑的是,就算北京的“低端業態”都消失了,達到了“以業控人”的目標,吸引來了高端人才,那麼,難道這些高端人才都是不吃菜抑或是喜歡吃貴菜的高端人才?當然,提案人的理由還有:“我在美國基本看不見農貿市場,都是超市形態。”此話即便為真,那麼,是不是美國沒有什麼,北京就不能有?再者,是不是美國有的,北京也都要有呢?因為那裏的“無”和“有”之間往往有不可割裂的因果聯絡。更況且,北京的普通市民畢竟不是在美國,而是在中國,而且,大部分是在北京五環以內呀。(光明網評論員)

  現場走訪

  整頓理由:環境臟亂

  “農貿市場怎麼了?”柳大媽剛剛從雲龍市場買完菜出來,對整頓五環內的農貿市場,她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嫌它臟亂差?”

  取締農貿市場,無非是因為它環境差這是記者採訪過程中,絕大多數被採訪者的看法。以雲龍市場為例。這是一個位於大興區舊宮鎮的大型農貿市場,位於五環內,屬於將被整頓的對象。

  蒲黃榆路的南延長線德賢路,從雲龍市場西側經過。與嶄新的城市高速路相比,雲龍市場有些破舊。

  雲龍市場分室內和露天兩部分。室內部分主營肉類,露天部分是果蔬和日用雜物。室內燈光昏暗,照明似乎只靠每個攤位頂上的白熾燈泡,由於光線原因,難以辨別室內腥臭味的來源。攤主對此間環境已經適應,閒時甚至可以趴在案板上午休。露天部分,每個攤位的頂棚看上去都有“DIY”的痕跡,遮擋物的材質、形狀、顏色、新舊程度都各不相同。垃圾也是隨地可見,麵包車隨意停放,沒有規劃整齊的車位。

  這個五環和四環間的市場,環境堪憂,人流量也不大。一位賣蔬菜的攤主告訴記者,因為德賢路建設過程中拆遷,遷走不少附近居民,生意大不如前。

  不過,並不是每個農貿市場都與臟亂差相關。

  安順成菜市場在西二環外,緊挨著白紙坊橋。這個純室內農貿市場就呈現出與雲龍市場不一樣的狀態。安順成菜市場裏經營項目繁多,日用百貨、果蔬肉蛋都涉及,而且連越來越難找的裁縫鋪都有。豐富卻不雜亂,市場的環境保持得不錯。而且由於頂棚高度可觀,室內空氣流通很好,沒有什麼令人不適的氣味。“我覺得這裡和超市差不多了”,住在附近的徐大爺説。

  存在價值:價格便宜

  農貿市場存在的最大賣點是什麼?價格便宜。記者在雲龍市場做了簡單的調查。3月31日中午,香菜的價格約為2元/斤,圓生菜約為1.8元/斤,小蔥的價格約為3元/斤,豬腔骨約為9元/斤。而在雲龍市場南,舊宮西路旁,有一家首航超市,這裡的香菜是5.58元/斤,圓生菜是2.98元/斤,小蔥是5.28元/斤,豬腔骨是13.9元/斤。價差顯而易見。

  記者了解到,像雲龍市場此類農貿市場裏的攤主,多是直接從新發地等大型批發市場進貨。清晨進貨,早晨擺攤開賣。攤主幾乎都裝備有“面的”,自己解決運輸問題。

  而超市的中間環節則多了不少。

  據某批發市場供貨商透露,以蔬菜為例,批發市場給超市供貨的價格,就比給農貿市場供貨高。

  首先,超市要求蔬菜必須好看,乾淨新鮮,這就必須面對損耗問題。

  供貨商還要向超市繳納進場費等相關費用,這些費用的總和大約佔到供貨商每日流水的一成左右。

  此類費用,會體現在供貨商給超市開出的菜價上。

  這些經過供貨商篩選的蔬菜,在超市上架前,還要被超市工作人員再篩選一次,增加損耗。

  這些損耗,加上原本就高出農貿市場的進貨價格,讓超市的菜價明顯高於農貿市場。

  除了價格,農貿市場的優勢還有選擇面寬,形式靈活。

  記者在4月1日下午走訪豐台區馬家堡東路附近的千百家農副市場,詢問水果價格,得到攤主的回復是,香蕉3.5元/斤,而且可以商量。“一般如果是熟客,都可以講講價,那邊火龍果,10塊錢3個,你拿走吧。”

  而從千百家農副市場向西,角門西路口的大型美廉美超市中,香蕉統一售價是6.80元/斤,火龍果5.88元/斤,價錢肯定是沒得商量。而且,記者想在這裡買點草莓,發現已經售罄。在千百家農副市場,同一時間,數個水果攤均供應草莓,一家賣完了可以選擇另一家。

  升級之後:環境好了 價也貴了

  依照北京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對媒體的説法,“十二五”期間,北京至少將新發展規範化社區菜市場150家。由於中心城區網點設施資源存量有限,這些社區菜市場主要由農貿市場轉型升級來完成。

  目前北京農貿市場約有367家,已有規範化社區菜市場298家,其中有219家是由原來傳統的農貿市場轉型升級而成。

  未來,五環內農貿市場的命運,不是搬遷,就是完成自我升級。

  前文提到的安順成菜市場就是經過轉型升級的。2007年,原宣武區對安順成等6家市場進行升級改造。

  記者在4月1日傍晚時分趕到,發現購物人流不是很密集。一位經營蛋類生意的攤主告訴記者,他們面臨早市的激烈競爭。“附近有幾個早市,每天早上人很多,價錢比我們這兒還便宜。”

  類似問題在馬家堡的千百家農副市場也存在,附近角門社區的早市,生意遠比農副市場紅火。

  原宣武區某大型菜市場的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在2007年市場改造前,攤位租金大約是600元/月,但在改造後,月攤位費超過了千元。攤主不得不提高價格,以應對增加的經營成本。

  相比起租金價格更便宜的早市,“新款”農貿市場價格優勢蕩然無存。

  在安順成菜市場附近居住的齊阿姨説:“我現在買蔬菜,去早市,新鮮又便宜。買肉,去超市,放心一點。安順成菜市場很多時候是應急用的,晚上做飯缺點什麼,就去那兒買點兒。”

  早市,更接近農貿市場的過去形態,而超市,看上去是農貿市場的未來形態。整頓後的“新款”農貿市場面臨自己“過去”和“未來”的夾擊。

  轉型升級後的農貿市場,得不到市民的廣泛認可,聽起來確實頗為尷尬。對於普通百姓來説,到底是要更整潔的購物環境,還是要更低廉的價格,選擇後者的不在少數。

  對話委員

  我的初衷是“以業控人”

  在普通百姓眼裏,圍繞農貿市場的關鍵詞是“環境”、“價格”這些直觀體驗。而提案的政協委員鄒正方,卻給出了“以業控人”這樣深奧的詞彙。

  在2011年北京兩會上提出農貿市場相關提案的政協委員鄒正方,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近日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貼出了當時的提案全文:

  “隨著北京市産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轉型的加快,以及人口調控的任務越來越艱巨,作為低端業態的農貿市場退出北京市中心城區的必要性日益顯現出來。為了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調控人口規模的目標,我們建議在五環內取締農貿市場這種業態。我們認為,考慮到超市等在北京市已有廣泛分佈、超市的蔬菜水果等的價格與農貿市場基本持平的情況,如果有效做好農超對接,不會導致蔬菜、水果和肉禽蛋等價格的明顯上漲,對居民的生活不會産生不利影響。

  鄒正方委員當時提案的目的很明確“為了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調控人口規模的目標”。

  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鄒委員也表示,自己提案的初衷就是給“以業控人”找到具體的落實方法。

  “以業控人”是指以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來控制人口總量增長,也就是政府可以通過制定規劃來決定發展什麼樣的産業,市場再來決定産業中的崗位,個人再來決定自己的去留。“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控人”是“順義模式”的三個核心關鍵詞,而“順義模式”被稱為“有效控制人口規模的可廣泛推廣的措施”,已在順義區試點推行了7年。

  2011年北京兩會,關鍵詞是“控制”,即人口調控和交通控制,“以業控人”被再次提出。

  “大家都在説‘以業控人’,但沒有一些具體的方法,所以我們就想以農貿市場為試點,提出了提案。”鄒委員説。

  被超市替代是遲早的事兒

  記者:您可不可以具體解讀一下以業控人和整頓農貿市場之間的關係?

  鄒正方:北京提出要實現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轉型,吸引高端人才,這樣人口調控顯然任務艱巨。我們就想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原本想以餐飲業為試點,結果發現不太現實,農貿市場這種低端業態就成為我們的目標。

  記者:農貿市場已成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整頓是否會帶來不便?比如遠離居民區,價格上漲等等?

  鄒正方:將來以社區生鮮超市取代農貿市場,只要做到超市進社區,就不會有不方便的問題。價格方面,因為超市賣的多是凈菜或是半凈菜,所以與農貿市場的蔬菜價格可比性不強。而且,如果建立起通暢的渠道,實現農超對接,減少流通環節,超市的菜價會降低。

  其實,我在美國基本看不見農貿市場,都是超市形態。北京,作為一個把建設世界城市作為目標的城市,農貿市場變成超市,也是遲早的事情。

  記者:有沒有可能,在農貿市場變成超市後,超市從業者依然是市場那批人,這能達到人口調控的目的嗎?

  鄒正方:不可否認,現在北京超市裏的從業者,還是以外來人口為主。不過,超市從業門檻相對來説還是較高的。

  而且,市商務委在給我的提案回復中表示,整頓農貿市場的工作,他們近年來一直在循序漸進地進行,已經有了不少改觀。這事也急不得,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