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檢測到極微放射物 無需採取防護措施(圖)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0日 02: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昨日,浙江舟山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登上一艘貨輪,利用便攜式射線巡測儀進行核輻射檢測。沈磊 攝

  據新華社電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産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29日權威發佈: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情況趨於穩定,周圍環境放射性水平呈繼續下降趨勢。

  另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冰島、芬蘭、法國、瑞典、韓國、土耳其、俄羅斯、加拿大、菲律賓等國都宣佈監測到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釋放的極微量放射性物質,其中韓國最高,為當地天然本底的幾千分之一。

  3月29日,在我國東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華北部分地區空氣中新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小于岩石、土壤、建築物、食物、太陽等自然輻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輻射量的十萬分之一,相當於乘坐民航班機飛行兩千公里所受宇宙射線照射量的千分之一,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産生影響,無需採取任何防護措施。

  綜合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監測分析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産生影響。

  信息摘錄

  四省份測到極微量銫

  3月29日,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就環境輻射監測情況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這位負責人介紹説,繼黑龍江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之後,又在山東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監測點氣溶膠取樣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均在10-4貝克/立方米量級及以下;此外,在安徽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監測點氣溶膠取樣中還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銫-137和銫-134,其濃度均在10-5貝克/立方米量級及以下。(據環保部網站)

  資料

  

  放射性銫是核爆料和反應堆運行産生的主要裂變産物。環境中銫-137進入人體後易被吸收,均勻分佈于全身;進入體內的放射性銫主要滯留在全身軟組織中,尤其是肌肉中,在骨和脂肪中濃度較低;較大量放射性銫攝入體內後可引起急、慢性損傷。

  

  钚是一種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業的重要原料,可作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變劑。

  钚的毒理作用主要在於其重金屬性,侵入人體後會潛伏在人體肺部、骨骼等組織細胞中,破壞細胞基因從而導致癌症。

  動態

  香港測到微量放射性碘

  無礙健康;暫未發現放射性物質钚

  據新華社電 香港天文臺29日公佈,于26日、27日錄得微量放射性物質碘131,但由於濃度很低,所以不會影響市民健康。

  此次錄得放射性碘的是香港天文臺設于京士柏的監測站。香港天文臺署理助理臺長馬偉民表示,26日、27日在港錄得的放射性碘濃度輕微,其含量只有分別增加1000萬及350萬倍後,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他説,由於這些放射性物質是被風吹過很長距離後才來到香港的,再加上日本福島核安全事故已經發生超過兩星期,所以相信這些放射性物質的濃度已被稀釋。天文臺也對放射性物質钚保持監測,但暫時未有發現。他表示,由於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需要時間,所以天文臺29日才進行公佈。

  揭秘

  海陸空全天候監測放射物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産生影響。”……連日來,各相關部委和各地協同合作,編織起一張公開、透明的核安全與人民健康信息網。這些權威信息是如何産生的?記者揭開信息公開背後的故事。

  日本核事故發生後,設在國家國防科工局的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辦公室立即啟動國家核應急協調機制、召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聯絡員組會議,通報情況,部署工作。國家核事故應急響應中心進入戒備狀態,24小時專人值守。

  相關部門立即啟動全方位環境核輻射監測、核設施安全檢查,實時公佈核輻射監測結果。“自3月12日起,環境保護部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對這一事故進行密切跟蹤,監測結果在環境保護部網站上公佈。我們還將通過模擬軟體對大氣環流等進行計算,評估對中國的影響,及時有效做好應對工作。”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陳曉秋説。

  國家海洋局火速調集海上執行放射性應急監測的海監船採集海水樣品,通過放射性元素含量判斷、預測我國海域是否會受放射性污染物影響。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辦公室每天組織國家相關部門和潘自強院士等十余名資深專家以及國家核應急技術支撐單位,分析、研判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演變趨勢及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的潛在影響。並將結果以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名義向全國公眾發佈權威信息。

  中國氣象局網站每天在顯著位置公佈氣象對核污染物擴散的影響。

  福島離中國這麼遠,如何檢測中國核污染濃度?“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每個國家設點,專門負責組織國際監測,然後通報相關情況。氣象部門24小時監測大氣環流,根據天氣變化判斷核輻射擴散的去向。”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説。據新華社電

  釋疑

  1,放射物如何來到中國的?

  可能直接通過大氣由東向西進入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陳曉秋表示,日本核泄漏産生的放射性物質傳播擴散到我國,可能是由西向東繞地球一圈後到達我國,也可能是直接通過大氣由東向西遷移。3月15、16日左右,在日本東北部有一個小的逆時針環流,放射性物質可能進入這個小的環流圈被帶到我國。

  放射性物質約在1到2周時間內會傳播到北半球,到後期我國也可能有更多的點會檢測到,但已經被大大稀釋,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極其微小,不會達到影響健康的程度。

  他介紹説,目前我國黑龍江和東南沿海部分地區檢測到的碘-131濃度均在10-4立方米的量級及以下。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我國也陸續在一些地區檢測到放射性物質。這次測到的濃度約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所檢測到最大濃度的萬分之一。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已在東北三省、沿海地區和北京等地開展對空氣、水和食品等的監測。陳曉秋表示,目前只在部分地區的空氣中監測到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對我國水和食品造成影響,公眾可以放心。

  2,放射性钚會否傳到中國?

  钚在我國被檢測出的可能性很小

  至於日本宣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的土壤樣本中檢測出了放射性钚,陳曉秋表示傳播到我國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放射性钚釋放到大氣中,钚呈顆粒物形態,傳播一段時間後就會掉落到地上,主要沉降在近距離。因此,在我國被檢測出的可能性很小,更不用説對人體産生危害。”

  陳曉秋表示,現在相關部門正在密切監測日本放射性污染物擴散情況,若出現異常會及時通報公眾,如需採取防範措施,相關部門也會及時發佈權威信息。“可以肯定地説,不可能出現需要採取防護行動的情況,公眾完全沒有必要擔憂和過度關注。”他説。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