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雲南省 >

一個法官的山村堅守——記雲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法庭庭長龍進品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16: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心房,深情地貼在法的脈搏上

  龍進品法官(右)到村裏為村民現場調解民事糾紛(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海寧 攝

  鄉鎮法庭的法官註定辦不了揚名的“大要案”。更多時候,法官們需要離開法庭,走村串寨,送法下鄉。

  背著沉甸甸的國徽、拿著紅艷艷的條幅,提著審判時支在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前面的鐵牌子,2月27日一早,龍進品帶著兩名工作人員要下鄉辦案。

  驅車來到距離公郎鎮3公里處214國道旁的一片田地,大獨木村64歲的村民徐興英狀告同村的56歲村民楊光亮侵佔0.3畝水田的案子要進行現場勘驗。

  徐興英認為楊光亮往自己這一側移動了大石頭的位置,侵佔了自己三分農田;楊光亮指著大石頭辯駁,這麼大這麼重的石頭,哪是説挪就能挪呢?

  跟隨著這兩個村民,龍進品在田間走來走去,仔細聆聽著雙方的爭執。公郎法庭的工作人員拿出卷尺丈量地塊大小,拿出相機在田間拍照取證。

  勘驗現場持續了一個小時,雙方當事人決定坐下來談一談。在山坡上,找到幾根還算結實的蘆草,龍進品把國徽端正地挂了上去,隨行的工作人員楊梅和沈武斌把紅色的條幅展開,整齊地挂在國徽的下方。

  一個簡易的露天巡迴法庭形成了。搬來四個石頭,擺上牌子,審判員龍進品、書記員楊梅、原告的代理人徐興昌和被告楊光亮圍坐下來。沒有“驚堂木”,沒有威嚴的審判席,4個人就圍坐在這片田裏,開始斷案。

  18年來,類似在這樣的巡迴法庭上,龍進品讓數千件小糾紛小矛盾就地化解。為使巡迴審判取得更好的普法效果,龍進品把每次下鄉辦案,都看作是一次以案説法的絕好機會。

  “其實農村的矛盾糾紛很類似,大多是土地糾紛,相鄰權糾紛。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原被告雙方的親屬也都會來聽審。我就利用審判的機會給大家講解法律,告訴他們是非對錯,再有類似的糾紛,大家就知道如何處理了。”龍進品説,剛開始辦案時,他沒有經驗,認為法官就是坐在法庭上,很威嚴,“不管行不行,我就判決了”。

  後來,龍進品逐漸認識到,這樣不行。“你給他一份判決,他看不懂。需要你逐字逐句念完再解釋,他或許才能理解。”在此後的巡迴審判中,公郎法庭轄區的山山水水,成為龍進品融合法治理論與鄉土習慣的“試驗田”。他發現,在農村,坐在高堂上的斷案方式行不通,效果不好,最好是到田間地頭、到當事人家裏去聊聊。

  於是,龍進品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下鄉辦案,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消除無形的訴訟中。18年來,他負責主審的1200多件案件無一錯案、無一超審限、無一上訪纏訴,70%的案件以調解方式結案。所有案件,做到了雙方當事人勝敗皆服氣。

  太陽從無量山邊升到了正當頭,調解持續了兩個小時,中午時分原被告雙方心平氣和地離開了。在這片田地的巡迴法庭裏,雖然沒著法袍,法官們也像普通山民一樣,褲管上沾滿塵土,可他們的心房,依然貼著法的脈搏,挂在草稈上的國徽,樸實中透著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