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雲南省 >

一個法官的山村堅守——記雲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法庭庭長龍進品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16: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時代先鋒 時代領跑者風采

  龍進品法官(左)在辦公室接待慕名找他諮詢法律問題的當地村民(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海寧 攝

  新華網昆明3月2日電(記者 劉娟)他是當地最有學問的“秀才”。有著4年法學理論專業素養的他,畢業後選擇回鄉,在無量山深處少數民族聚集區域紮下根來,就再也不願意離開。

  他是全縣最善於用民族語言辦案的法官。身著制服,腳穿膠鞋,長年行走在山路上;背著國徽、拿著條幅,用民族語言互致問候,為山區百姓執掌法律公平。

  他喜歡在情理範圍內用法的精神推進鄉土社會進程。年近不惑的他,沒辦過驚天動地的大案要案,卻化解過數千件“雞毛蒜皮”的糾紛,理順了轄區內各民族的家長裏短。

  18年間,雲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法庭庭長龍進品,這個紮根雲南基層法庭時間最長的大學生法官,把自己放在了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是百姓沉甸甸的信任。

  志向,堅定地投向大山

  與36歲在家務農的弟弟龍進忠相比,龍進品的膚色同樣黝黑。不同的是,他鼻樑上架著一副無框眼鏡,穿著一身藏藍色制服,讓這個有著鄉土氣息的農家子弟,身上透著一股儒雅。

  1989年夏天,龍進品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學,成為公郎鎮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全村熱鬧起來,就像在過年。

  家庭的貧困,讓龍進品的求學之路倍感壓力。母親長久體弱多病,靠著父親在工地上背水泥掙錢,龍進品才得以完成4年大學學業。

  4年後,龍進品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與“人往高處走”的世間常態不同,龍進品決定回到家鄉工作。不久後,他被分到最基層的馬鹿田法庭。一年後,調入公郎法庭。

  這個決定,讓很多人看不明白。“在成都讀了那麼多年書,現在回到村子裏,這個大學怕是白讀了。”那時,鄉親們竊竊私語。沒有解釋,沒有猶豫,龍進品回來了,一頭扎回到了無量山腳下的公郎法庭。

  這是大理州最南邊的法庭。龍進品依然記得,1994年初到這裡時,只有5間土木結構的小平房,1部手搖電話機,3張辦公桌,4把椅子,還有開庭時給當事人坐的8個小凳子。

  那時,農村人缺乏法律意識,當地很多人常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釀成命案。“在中國,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越是需要法律,越需要公平正義。”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從龍進品心底升起。

  龍進品決定,通過自己的力量,給衝突更好的解決方式;通過自己的調解,避免更多的慘劇發生。這一做,就做了18年。

  作為龍進品的同齡人,公郎鎮黨委書記李曉華回憶説,龍進品回鄉那個年代,能夠在縣裏工作的本科生很少,到鄉鎮去更是罕見。18年中,南澗縣法院六成左右的工作人員,曾經在公郎法庭與龍進品做過同事。待得最長時間的,與龍進品共事了7年。

  同事們像流水,來了又走了。龍進品卻像個鐵釘,釘在了公郎法庭。直到2010年11月,龍進品一直是這個法庭唯一的審判員。

  近三年來,龍進品每年辦案100多件,一個人承擔了南澗縣法院近四分之一的民商事案件;18年來,他辦理過1200多個訴訟案件,從立案、審判到執行再到接訪,他什麼都得管。

  “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在這個地方土生土長,回來還能給家鄉做點貢獻。”龍進品説,“雖然公郎法庭物質條件困難,但一樣的辦案,對我來説差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