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7萬遊客參觀天壇祭天祈福(組圖)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4日 06: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市民在點香。昨天子時,市民到東嶽廟來上新年的第一炷香。本報記者 楊小嘉

  祭天儀仗隊走在天壇祭天的路上。昨日,天壇公園舉行祭天儀式演出。本報記者 吳江 攝

  本報訊 (記者 石明磊)除夕晚子時(臘月三十晚11時至正月初一淩晨1時),近百市民前往北京東嶽廟,進子時香,祈福許願。此次子時進香活動,為因故停辦半個多世紀後,連續第二年向公眾開放。受場地、時間等因素所限,香客人數限定為99人。 東嶽廟廟會是北京歷史上最早的廟會之一。東嶽廟“子時進香”,是老北京由來已久的風俗。但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子時香隨東嶽廟廟會一起停辦。去年除夕,子時進香活動在停辦了半個多世紀後,首次向公眾開放。

  中青年香客居多

  當晚,東嶽廟並未出現燈火輝煌的景象。從正門至“岱岳殿”的道路兩旁,只挂有數十盞紅燈籠,只有“岱岳殿”前放置香爐的小廣場處,開有幾盞大燈。東嶽廟當晚除“岱岳殿”外,其餘殿宇並未對公眾開放。

  除夕晚11時,滿頭銀發,四川口音濃重的王婆婆,成為子時香的第一位香客。“我是趕來燒頭炷香的”,王婆婆説。但此時距進香活動開始,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王婆婆卻不願回車中等候,她説:“既然是來祈福,就要虔誠些,今天要為一家人求平安,求好運”。

  十多分鐘後,數十位香客陸續到來,在東嶽廟“岱岳殿”前排起長隊。眾香客中,絕大多數為中年夫妻和年輕情侶。

  每炷香都是“子時香”

  晚11時30分,東嶽廟子時進香活動正式開始。排隊等候的祈福者,點燃一炷香,依次走到香爐前,雙手合十,默念禱告,祈福許願。隨後,眾人來到“岱岳殿”內,觀看廟內道士進行的“祈福道場”。

  據介紹,東嶽廟本次進香祈福活動,並未設置“頭炷香”,所有進香者所上之香,均為“子時香”。在廟內售香處,每炷香標價為200元。

  當晚,共有近百市民前往東嶽廟,進香祈福。

  ■ 人物

  老外虔誠進香

  除夕夜,東嶽廟子時祈福活動中,法國人范華也是眾香客中,虔誠的祈福者之一。

  他身穿軍大衣,頭戴翻絨氈帽,來得算早,排在香客隊伍中部靠前的位置,神情肅穆。“我有中文名字,姓范,范仲淹的范,名華,中華的華”,范華會説簡單的漢語,常來東嶽廟,他説,自己喜歡並且研究道教文化。

  身為“道教迷”,東嶽廟的子時進香祈福活動,范華自是不會錯過,預先報名前來。祈福活動開始後,范華和所有香客一樣,虔誠、認真地完成了進香的每一個程序。見到廟裏的道士,范華會雙手合十,道一聲“你好”。

  “沒有許什麼願望,只是做了祈禱”,他説。進完香後,范華拿出小型DV,角色從香客轉變為記錄者。

  【鏡頭三】

  7萬遊客參觀天壇“祭天祈福”

  “皇帝”祭天,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本報訊 (記者劉春瑞)昨天,陣容達320人的天壇“皇帝”祈福團隊亮相,“皇帝”為全國老百姓向天祈福,希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昨天,約7萬遊客暢遊天壇,體會皇帝祈福的盛況。

  按乾隆年間記載祭天

  昨天上午9時30分,祭天儀式開始。天壇工作人員介紹,天壇文化周祭天儀仗和祭天樂舞表演在對傳統禮儀規制紮實研究基礎上,依照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駕鹵簿圖》和古代舞譜記載,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古代祭天情景。

  在儀仗隊伍中,禁軍士兵手執戲竹、金鑼等器物,神情肅穆,步履穩健。隨後八旗武士、執事生和內廷使役人員依次登場,他們高舉各色旌旗、幡幢、宮扇和傘蓋,冠蓋雲集,五彩斑斕。

  在眾多侍衛的簇擁下,“皇帝”儀態雍容地緩緩前行。

  祭祀隊伍中,隨祭官員們各個頭冠頂戴花翎,身穿朝服,對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隨後,皇帝雙手朝上,微微抬起,示意大臣平身。皇帝往前走上數步,雙手舉過雙肩,向上天祈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據了解,本屆文化周祭天儀仗表演人數達到320人,演員陣容超過往屆,演出道具增加了笛、龍鼓、畫角等樂器。

  獻給上天的舞蹈

  上午10時45分,祈年殿前,樂曲悠揚,祭天樂舞開始。天壇工作人員介紹説,祭天樂舞是獻給上天的舞蹈,是禮樂精神的直接表達。

  在清亮優雅的歌聲中,表演文德舞、武功舞的128名演員同時登場,面朝祈年殿翩然飛舞。紅衣藍袍錯落有序,動靜張弛,剛柔相濟,表現出一派文治武功,太平盛世景象。

  舞的間隙,皇帝三次登上祭壇,恭恭敬敬地高舉起祭酒,向上天鞠躬致意,表達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祝福。

  你在阿里山把爆竹炸響;

  我在維多港把煙花怒放;

  他在媽祖閣把鑼鼓鏗鏘;

  長城黃河長江飛舞巨龍;

  天涯海角遊子遙拜炎黃;

  華夏子孫同賀兔年吉祥!

  網友 晴天

  科學的鐘聲響徹長空,

  發展的鑼鼓激越鏗鏘;

  和諧的列車一日千里,

  穩定的航船乘風破浪;

  吉祥的煙花騰空綻放,

  玉兔年華夏更加輝煌!

  網友 lhx

  一聲兔年鐘響,兩岸三地共鳴,四海華人同慶!五千年的滄桑,六十華誕輝煌,七子之歌絕唱!八方深情呼喚,九州期盼大同,十分團圓吉祥!網友 bj198

  梅花俏,兔來到,今年又是好運罩。祝你聰明伶俐如狡兔,大智若愚如虎兔(糊塗),行動敏捷如脫兔,奮發兔(圖)強,再展鴻兔。

  網友 雪中蓮

  ■ 專家看法

  祈福文化利於家庭社會和諧

  祈福者要有奉獻精神

  昨天,北京民俗委員會副主任王作楫認為,迎吉納祥,是中國民族古來有之的民俗信仰。我國的祈福活動,已傳承幾千年曆史,是與福文化同時産生和發展的。

  春節前後,老百姓貼春聯、辦年貨等習俗,與去廟會進香一樣,都是為了祈福。

  近年來,北京各大廟會上的祈福者越來越多,祈福活動常受熱捧。王作楫認為,祈福活動已經成為不少祈福者休息放鬆、調節減壓的一種方式。

  很多人辛苦忙碌一年,工作、學習、生活壓力很大,就選擇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許下一個美好心願,不論所求的是平安健康,還是福祿壽喜,都可以讓大家在來年中,更有幹勁、更有希望。福文化的發展,也有利於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

  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趙書認為,祈福文化,是一項生生不息的民間文化,進香則應當是祈福者與還願者的一次相會。

  傳統廟會中,除了祈福許願者,更有不少施粥發饅頭,端茶送水的人,通過自己的付出,來求得庇祐。在當代社會提出還願,並非宗教文化中狹義的還願行為,是提倡祈福者在希求收穫的同時,也不忘回報社會。

  眾人在祈福的同時,更要有奉獻精神,多做貢獻,所謂吃虧也是福。

  本報記者 石明磊

  ■ 人物

  媽媽祈福女兒健康成長

  參觀祈福的人中,有一對母女,小女孩大約5歲。小女孩的媽媽説,家就在天壇附近。每年大年初一,她都會帶女兒到天壇看祭天祈福。今年也不例外,早早起床,在開園的第一時間來到丹陛橋上的觀眾台,佔據優勢位置,抱著女兒觀看了祭天儀仗表演。“坐在椅子上歇會兒,40分鐘後繼續看樂舞表演。”

  關於自己長大後的願望,小女孩輕輕地説,以後想做一名教師或醫生。平時過家家時,她都會扮演教師或醫生,去幫助別人。

  媽媽撫摸著女兒的頭説,不期望她長大後有特別大的出息,只要身體健健康康的,她就知足了。“我也正好借今天這個機會為女兒祈福。”

  本報記者 劉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