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百日無降水 山區農民2000多人出現飲水困難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1日 1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市民近期看見的一次降水,是在2010年的金秋10月。截至2011年2月1日,北京整整100天無有效降水。監測顯示,這個冬天還可能刷新60年來最晚初雪記錄,目前極值在延續,不僅未來一週仍無雪兆,整個2月份降雪的可能性依然微乎其微。

  連續十二年的乾旱少雨,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規模的不斷膨脹,使得水資源急劇緊缺成為這座特大城市的長期困擾。而近來天氣製造的尷尬,又致使旱情有所發展,上千偏遠山區農民出現飲水困難。

  京城陷百日無降水困境 或將出現首個無雪之冬

  2月1日,北京陽光明媚,天空湛藍。與前些日子不同,寒氣逼人的北風不見了蹤影,最高氣溫在7攝氏度左右高位徘徊。這是北京近一個月來不曾有過的溫暖。

  難得的好天氣,讓64歲的陳明芳忘了看表,帶小孫子到公園溜達一圈,比平時晚回近一個小時。"還真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這一趟出去把我熱得想脫毛褲,外面有點開春的意思。"

  出租車司機史得富則認為冬天不下雪感覺很奇怪,"特別是過年那幾天,還是得下點雪,要不沒年味,北方嘛,把鞭炮放在雪上點,才有過年的感覺。"

  記者在氣象部門天氣預測圖示上看到,2月1日至8日每一天都懸挂著金黃色的太陽圖標。"未來10天,北京出現雨雪的可能性很小,白天最高溫可能達到10攝氏度左右,很有可能創造冬季最長時間無有效降水新記錄。"北京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孫繼松説,北京自195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冬季沒有有效降水最長記錄為1970年至1971年冬季出現過的114天。

  北京市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陳大剛也表示,目前還沒有出現整個冬季未降水的年份,所以2月份能否降雪至關重要。"春季以後,北京的溫度會升高較快,如果屆時還持續缺雨,乾旱問題將會迅速加重。"

  談及原因,中國氣象局的專家認為,于2010年7月開始的拉尼娜事件目前正處於成熟期,由此造成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弱,使得向我國北方的水汽輸送異常弱,並且這一成熟期的形勢仍在持續,未來一段時間大氣環流異常仍不能根本改變,我國南方的低溫凍雨和華北黃淮降水明顯偏少局面仍將持續。

  郊區局地限時供水 農業旱情可能繼續發展

  竭盡所能的城市保障,讓生活在北京城區裏絕大多數家庭幾乎沒有過斷水的經歷。然而,在北京遠郊區縣的部分村落,春節的喜悅沒能沖淡他們的煩惱,有些人還在苦苦等水。

  "今冬,北京山區農民有2000多人出現飲水困難。其實,今年遭受飲水困難的人數,較之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總工程師王毅介紹説,由於2010年北京曾經遭遇"汛期無汛",所以不等汛期結束,北京城鎮供水和山區人畜飲水保障工作便已經提上日程。目前,出現飲水困難的地區多為地勢較高、居住分散、人口較少的山區自然村。

  "村裏60多歲的老人都説,活這把歲數,從來沒看到村裏這麼缺水。"房山區南窖鄉副鄉長張鐵成告訴記者,從2010年11月起,村裏就開始採取定時供水。"現在,家家戶戶都準備了很多水缸、水池、儲水的鍋盆,只能先管著人飲水,果樹、農田已經顧不上了,只求這些莊稼不幹死就行。"

  同樣滿面愁雲的還有全國種糧大戶范學連,他家的600畝小麥正在遭受著乾旱的煎熬。全家人每天都要三班倒,前往農田進行壓地。"要是土地裏水分蒸發過快,不利於麥苗開春的返青,今年乾旱的形勢很嚴峻,現在多壓幾遍,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糧作室主任王俊英介紹説,缺少降水加之大風天很多,造成土壤失墑較重。目前,北京麥田的幹土層最厚達到了6.8厘米,麥苗普遍青枯較重,個別地塊麥苗莖部脫水,出現萎蔫現象,對小麥安全越冬非常不利。據悉,北京市農業局已派出專家組到田間實地考察,指導農民進行抗旱。

  根據監測,儘管尚未達到農業乾旱級別,但是針對乾旱可能有所發展的趨勢,北京市的氣象、農業、水務、園林等部門還將建立抗旱工作聯動機制,嚴密監測旱情發展動態,加強旱情信息監測,增加應急抗旱物資,提高應急保障能力,採取一切有效措施確保供水安全。

  節水意識整體淡薄 正提前支取戰備水源

  北京市水務局公佈的水情顯示,在北京市庫容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四大水庫中,懷柔水庫和海子水庫的蓄水量與2009年同期相比驟減。而作為市民飲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官廳、密雲兩大水庫,水量比2009年同期有所增長,但這主要是從河北等地調水所致。

  "我不敢想象冀水進京的工程結束之後,北京缺水的局面將嚴峻到何種程度。"北京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處長胡波説,來自周邊省份的輸水工程,貢獻了北京目前三分之一的用水量,根據總體調度,河北、山西等省從去年10月中旬開始向北京的集中輸水工程將在今年3月份結束。

  據統計,北京每年需水量達到37億多立方米,除了水庫儲存等因素外,尚有近18億立方米的缺口,即便南水北調工程在2014年能夠實現送水進京,但是10億立方米的水,不可能完全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北京自己必須擔起責任。

  "對於乾旱少雨的京城,任何一次可能降水的天氣過程,人工影響天氣部門都不會放過。"北京市氣象局辦公室主任劉強遺憾地搖搖頭,"可惜,截至目前,始終沒有合適的水汽條件能夠進行人工增雪作業。"

  北京日常用水的三分之二來自地下水,由於掠奪性開採,北京的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年均下降1.2米。

  水問題專家王建曾表示,很多地下水歷經千百萬年形成,其補給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一般作為戰備水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用。但事實上,北京已提前支取,"在用水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據了解,北京與上海、天津、江蘇、山東等省市一同入選全國首批7個用水管理制度試點城市,2011年將實施有史以來最為嚴格的用水管理制度。屆時,超越任何一條"用水"紅線,地方政府都將面臨問責。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北京的節水宣傳力度和"水困"現實落差太大,而目前北京民眾節水意識的整體淡薄是正在遭遇"水困"京城最危險的信號。(記者賴臻、張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