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東省 >

廣東人均GDP近7000美元 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4日 0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地方兩會

全省GDP五年翻番 人均GDP近7000美元 達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輝煌十一五

  昨日,省長黃華華在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十一五”時期取得的成就,規劃了“十二五”努力的目標,並對今年的工作安排作了具體部署,承諾具體辦好十件實事。

  報告摘要

  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預計2010年全省生産總值45636億,比上年增長12%,是2005年22557億元的2倍,先後超過新加坡、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人均生産總值達46990元,折合近7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地區行列,在2007年提前三年實現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

  報告解讀

  預計去年GDP

  達45636億元

  本報訊 (記者任珊珊、陸建鑾、林霞虹、劉旦、徐靜、李少威、王鶴、曾向榮、練情情)昨天,省長黃華華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預計去年全省GDP達456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去年廣東人均GDP近7000美元,已達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廣東經濟總量相繼超過“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我國香港,2007年首次超過我國台灣地區。從2005年開始,廣東GDP增量首次超過韓國,但總體經濟規模仍有一定差距。根據韓國企劃財政部2011年1月4日公佈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韓國2010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6.1%,達1140萬億至115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7萬億元左右。

  粵面臨國際國內雙重競爭壓力

  “必須看到,除了在GDP總量上與韓國存在一定差距外,廣東經濟發展也存在局限之處。”昨天下午,列席珠海團分組會議的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魯修祿表示,廣東經濟外向度高,産業鏈低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這些方面有必要向韓國取長補短。韓國除了擁有汽車製造、電子等優勢産業外,自主創新能力也超過廣東。

  記者獲悉,提交這次大會審議的《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指出,作為延續20年的國內經濟總量“領頭羊”,廣東當前競爭壓力加大。草案指出,隨著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內陸省區後發優勢開始顯現。”在長三角和環渤海各省市的追趕下,地位、持續發展能力和體制創新能力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原有優勢逐步減弱,新的優勢尚未形成。

  “廣東需要超越強者,但單憑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尋找新的途徑。” 魯修祿強調,要實現超越,必須通過轉型升級,保持可持續發展。

  省統計局:

  粵經濟總量連續

  22年居全國首位

  本報訊 (記者葉卡斯 通訊員邱俊、王麗瑩)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0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5472.83億元,比“十一五”目標高出68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2%,比全年預期目標高3.2個百分點。廣東省統計局昨天發佈消息稱,廣東經濟總量連續22年居全國首位,佔全國比重為11.4%。

  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超兩成

  調查顯示,2010年廣東三次産業結構為5.0:50.4:44.6,第三産業比重比2008年提高0.3個百分點。

  省統計局表示,“三駕馬車”動力相對均衡,市場驅動型投資逐步成為主要動力。2010年,廣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6113.19億元,增長20.7%。房地産開發投資3659.69億元,增長23.6%;其中經濟適用房投資增長55.9%。

  消費增長保持強勁。在汽車、家電、傢具、旅遊等消費熱點帶動下,居民自主消費動力較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在17%以上。2010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14.66億元,增長17.3%。進出口明顯好于預期。2010年廣東進出口總值低開高走,下半年屢創單月曆史新高。全年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7846.6億美元,增長28.4%,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6.4%。

  報告摘要

  談成績

  預計億元生産總值增長消耗新增建設用地由2005年的129畝降到56.5畝,降幅達56%……“三舊”改造成效突出,近三年投入改造資金超過1900億元,完成改造項目1800多個,涉及面積約9萬畝,節地率達42%。

  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000億元,比上年增長36.5%,是2005年的3.4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年均增長17.1%,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進一步增強。

  五年共淘汰落後鋼鐵産能1275萬噸、水泥産能5782萬噸,關停小火電1221萬千瓦。

  以競爭方式安排資金扶持省示範性産業轉移工業園,加大合作共建力度。預計34個省産業轉移園協議入園項目達2000個,協議總投資約4500億元;2010年實現産值1850億元,比上年翻番。

  珠三角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以廣佛同城化為模範,加快建設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推動各市交通對接、年票互認、環境聯治、規劃銜接。

  説不足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總量大而人均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仍然存在。經過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面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凸顯: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內需動力依然不足;産業層次仍處於世界産業鏈的中低端,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缺乏;資源環境約束突出,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改善民生任務繁重,人口、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壓力加大。同時,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機關作風建設有待加強。我們對此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報告解讀

  提高單位土地GDP産值

  加快和規範“三舊”改造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建指出,最近幾年,國內和廣東都開始關注單位土地面積的産值問題。原來,廣東是粗放式的發展,但土地沒有那麼多,而且,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破。發展到現階段,土地資源不足成為制約廣東經濟發展最大的瓶頸。因此,注重億元生産總值增長消耗新增建設用地面積是迫切的要求。

  為了增加用地,一方面要節約用地,另一方面要推進“三舊”改造。“三舊”改造涉及到利益分配,關係到社會穩定。現在《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已頒布,因此報告提出加快和規範“三舊”改造,完善和強化節約集約用地機制。

  “雙轉移”成效顯著

  給欠發達地區一個發展機會

  産業轉移園建設,對於經濟欠發達的東西北地區,是一個發展的機會,直接帶動了當地工業經濟比例的提升。

  肇慶市委書記覃衛東接受採訪時稱,以肇慶高新區為例,2002年這裡還是一個年年被水淹的低窪農用地塊,8年後的今天已經變成了全省産業轉移的示範園區,並被評為國家級高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覃衛東介紹,肇慶高新區目前引進了兩家大型企業,一家投資100億元左右,另一家投資130億元左右,都是國內乃至世界有一定影響的大企業集團。肇慶高新區每年的增幅都達到四五十個百分點,預計在2020年將形成4個産值1000億元左右的主要産業,其他産業加起來1000億元,總産值超過5000億元。

  作為産業轉移輸出方,東莞市長李毓全也表示,東莞制定了一整套的政策,用於支持與省內欠發達地區共建的産業轉移園發展,如大朗鎮和信宜市共建的毛織産業轉移園,産值每年都以較快速度增長。

  推動區域平衡發展

  “升級無止境,轉型無窮期”

  “最富裕的地方在廣東,最貧窮的地方也在廣東。”説起廣東區域發展的差距,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張幗英這樣説。她認為,儘管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依舊很大,有些地方甚至越來越大。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差,經濟沒有多大發展,群眾生活也沒有多大改善。

  對此,省人大代表、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認為應該堅定不移地推動區域平衡發展,防止珠三角和省內東、西、北部地區的差距繼續擴大。“廣東的最大問題就是地區差距太大,珠三角佔了全省經濟總量的86%,東部、西部、北部地區這麼大的地方,加起來的量卻很小。如果落後地區經濟上不來,缺了席,就談不上整體的‘幸福廣東’。”

  對於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劉志庚認為,要堅定不移地調整産業結構。産業結構調整非常艱難,因為涉及利益的重組,但是不能因此而不積極調整。“現在已經開了一個好頭,經濟危機的發生,讓企業感覺到不調整不行,晚調不如早調,慢調不如快調。”但是,隨著危機過去,劉志庚認為,部分幹部的“傳統發展思想”又開始復歸了,對於招商引資又開始“來者不拒”了,這種思想必須馬上丟棄,否則前面的調整效果就要被抵消掉。“升級無止境,轉型無窮期。現在轉型成功了,可能過兩年又顯得落後了,又要轉型。”

  此外劉志庚認為,産業結構調整不僅僅是珠三角的事情,東部、西部、北部地區也要調,主要應該在招商引資上把好關,不能來者不拒。

  報告摘要

  新增一批以兩院院士、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為代表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12個高水平創新科研團隊和15名科技領軍人才;率先開發工業設計師等260個新職業工種。

  報告解讀

  開發260個新職業工種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英錶示:過去説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社會分工更加細化,像工業設計師、軟體開發師等都屬於新的職業工種,開發一些新的職業工種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民眾就業。

  報告摘要

  珠三角建成全國首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群。大力推進綠道網建設、村鎮整治等,珠三角2372公里省立綠道網全線貫通,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2.5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70%。

  報告解讀

  珠三角建成環保模範城市群

  2010年10月28日,東莞通過國家環保部驗收,成為“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意味著珠三角所有城市都成為了“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首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群”誕生。

  而2010年全省2372公里綠道建設的完成,進一步將珠三角城市的生態環境推向更高層次。

  “2000多公里綠道,説完成就完成,很不容易!”省人大代表、東莞市長李毓全説,如此快速完成,正好説明了這一工程很符合廣大百姓的期盼,得到了基層的積極響應。

  李毓全認為,綠道不光是一個休閒工程,對廣東整個生態環境、城鄉環境的發展,都將起到理念上的推動作用。他認為,綠道建設對扮靚一座城市、宣傳一座城市至關重要。為此他表示,東莞完成了省立綠道的建設,還將規劃建設市裏和鎮裏的綠道,以及社區綠道。

  省人大代表、省住建廳廳長房慶方説,綠道的意義在於將城市裏以及周圍的綠化、公園、景區連成一張網,讓大家能夠方便到達。“綠化不僅是用來看的,還是用來用的,有了綠道網就讓市民可以很便捷地使用它。”他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完善綠道網的建設,主要是配套好驛站、綠化等基礎設施。同時將探索建立綠道的維護經營機制。“綠道也要可持續發展。”

  此外房慶方透露,接下來還要進一步推進宜居城鄉、宜居社區、宜居村鎮的建設,作為打造幸福廣東的重點內容之一。

  A2~A6版

  兩會專題報道撰文(除署名外)

  記者曾向榮、任珊珊、李少威、林霞虹、練情情、王鶴、徐靜、陸建鑾、劉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