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重慶市 >

重慶組織幹部穿紅軍裝 重走朱毛挑糧小道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9日 17: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片來源:重慶日報)

(圖片來源:重慶日報)

    重慶日報訊 “2008年11月以來,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各省市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建設投入力度,政府性債務等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熱議的話題……目前,重慶政府性債務客觀必要、投向合理、風險可控,但部分區縣在政府性債務管控上,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這是去年12月10日,在市委黨校中青班學習成果彙報會上,市財政局副局長陳元春所做的發言。此刻她的身份不僅是官員,更是中青班140多名學員中的一個。發言題為《地方政府債務與可持續發展思考》,是她參加本次培訓的“畢業論文”,加上考察調研,前後花了近一個月時間完成。

    培訓期間,學員們還深入基層參加“三進三同結窮親”實踐活動,前往井岡山接受黨性實踐教育,赴國內知名大學進行考察研修,到軍營體驗軍旅生活……

    “這樣的學習經歷,促使我們都‘跳’出原有角色,反思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從而更務實科學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感慨,不止一次出現在中青班學員的總結體會中。

    從官員到學員,從決策者到學習者,重慶各級黨政幹部通過一系列“換位”式教育培訓,逐步被賦予更堅定的信念,更廣闊的視野,更科學務實的執政能力。

    “三進三同結窮親”,到基層群眾中密切幹群聯絡,重溫魚水深情

    穿上樸素的衣服,背起簡單的行李,去年9月21日,140余名中青班學員坐上大巴車,分赴全市13個偏遠區縣的28個村,開始了為期一週的“三進三同結窮親”黨性作風實踐鍛鍊活動。

    三天后,雲陽縣盤龍鎮活龍村村民集體整修到老花廠的通組公路。忙碌的人群中,就有近十名中青班學員的身影。他們儘管動作稍慢,卻格外積極地挖土、搬石頭、填平路面。不到半個小時,已經人人滿頭大汗。

    有村民勸他們休息一會兒,九龍坡區政法委書記宋泓半開玩笑地回答:“我們才幹幾十分鐘,你們卻要幹一兩天甚至幾個月,該你們休息才對。”市城鄉建委副主任彭建康接過話頭:“是啊,還是農民朋友辛苦。雖然我們做這點事算不上啥子,但我們多做一點,大家就少做一點,也算給你們減輕負擔。”

    直到把原本坑坑洼洼的山路都整修成平整的碎石路,學員們才停下。大家扛起鋤頭,齊聲高唱《社會主義好》踏上歸途。

    已有50年黨齡的老黨員牟之權深有感觸地説:“這麼多黨員幹部到農村鍛鍊,讓我看到幹部密切聯絡群眾的光榮傳統又回來了。”

    牟老漢的感嘆並非虛言。“三進三同結窮親”實踐鍛鍊活動,如今已成為幹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2010年,全市有15萬名機關幹部深入164.8萬戶農家,結窮親15.4萬戶,制定發展規劃10.8萬份,落實幫扶資金5.02億元。

    中秋節這天,到奉節縣安坪鎮參加“三進三同結窮親”的中青班學員專門來到鎮敬老院,看望18名孤寡老人。

    學員們為老人們打掃房間、洗菜、做飯,並同他們一塊歡度中秋節,像親人一樣給老人細心喂月餅。

    看到敬老院基礎設施不完善,大家還集資為敬老院捐贈了炊具20件、液晶電視機5台、助聽器5套,敬老院院長激動得話語哽咽。

    中青班學員之一的涪陵區委秘書長田景斌,和彭水自治縣的劉恩仙一家結成了窮親。劉大媽長期患病臥床不起,只能呆在狹小殘破的屋子裏。

    “真想曬曬太陽啊。”老人的嘆息墜在田景斌心頭,沉沉的像一塊鉛。他擠時間跑回重慶,買回一台輪椅。

    第一次坐輪椅離開“蜷”了近十年的狹小房屋,沐浴到暖暖的陽光,這位苗族老大媽流淚握住田景斌的手,顫抖著嘴唇説:“永遠感謝黨,永遠感謝好幹部。”

    “實際上,應該是我們愧對群眾。”田景斌説,之前他也多次在農家吃飯,但卻沒有真正深入山區,了解基層群眾的艱難困苦。

    短短一週的“三進三同”,令所有學員滌蕩了心靈,砥礪了作風。不少學員説,老百姓是最可親、最樸實、最知恩的人,幹部只要能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始終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絡,百姓就會以百分之百的心情回報于黨,支持政府的工作。只要每一個黨員幹部都真正做到情係群眾,血脈相通,人民群眾就可以從幹部身上感知到黨和政府的“體溫”,各種複雜尖銳的矛盾都可以得到化解,我們就不會與百姓越走越遠。

    重走朱毛挑糧小道,穿越紅色歷史體悟立黨之根、立國之本、立命之魂

    去年11月10日,在革命聖地江西省井岡山西北面黃洋界的朱毛紅軍挑糧小道上,來自重慶市委黨校中青班的學員們身穿紅軍服裝,頭戴紅軍帽,肩挑籮筐,魚貫前行。

    重走朱毛挑糧小道,是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安排的中青班培訓中的體驗式教學課程。時值深秋,當地溫度在15℃左右。這批平均年齡42歲的學員在3.1公里長山路上,挑著擔走得顫顫悠悠。有的人才走了一半,就已經汗流浹背。

    “遙想當年,紅軍們吃的是紅米飯,喝的是南瓜湯,每人還要挑100多斤糧食上山,每天來回要走100多裏地。兩相對比,作為領導幹部,我們今天吃的苦頭實在太少了。”學員楊曉雲坦言,這3.1公里山路走下來,大家都感慨萬千:“只要革命傳統代代繼承,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小三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這一批領導幹部,文化程度高,能力也強,但是大多數沒有經歷過嚴格的黨內生活鍛鍊和艱苦複雜環境的考驗:“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就是要讓學員們在井岡山親身感受到革命年代紅軍的艱辛,讓和平年代的中青年領導幹部們對這種艱辛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除了重走朱毛挑糧小道,學員們還先後到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茅坪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等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走訪紅軍烈士後人,聆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參加了解讀井岡山精神的專題報告會,並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和井岡山烈士陵園。

    “理想是一個國家走向富強的精神動力,信念是一個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支柱。”中青班學員、綦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孫宇的感言,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才是共産黨人的立黨之根,立命之魂。正是在堅定的理想信念支持下,紅軍經受住了慘重挫折,在偏僻的農村山區紮根,為中國革命保住珍貴的火種,最終化為燎原的勝利火焰:“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更要不斷加強黨性鍛鍊,強化理想信念,才能抵禦各種風險和考驗,始終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

    “在這次黨性教育培訓之前,多數學員都沒有來過井岡山,對黨的歷史尤其是革命鬥爭歷史的認識,也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有關人士介紹稱,為此去年全市重點組織了800余名中青年幹部赴井岡山、延安等革命聖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讓大家在“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裏接受精神的洗禮,從而進一步增強沉心靜氣幹事創業、推動重慶又好又快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專家坐堂,名校取經,圍繞重慶發展戰略熱點難點,彌補幹部知識缺陷與能力“短板”

    12月6日下午,聽《市委“十二五”規劃建議輔導報告》專題講座,授課人為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12月7日上午,由北師大教授、博導施雪華作《當今中國經濟社會分析與利益關係調整》的專題報告,下午則是國家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曉華講授《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重大意義和主要舉措》……

    這是去年12月上旬,我市舉辦“市管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班”的部分課程表。短短3天時間內,6位全國知名專家先後坐堂,為學員們集中講授“‘十二五’時期的政治體制與行政體制改革”、“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研究”、“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等重點熱點問題。

    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陽東辰準備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3天下來幾乎記滿了一半。晚上回宿舍後,他又在電腦上抓緊整理:“專家講的很多內容,對我市政法工作的深入推進以及進一步深化‘打黑除惡’都有很好的借鑒,聽了很受啟發。我準備梳理出來帶回單位,和其他同志探討研究,細化形成相關舉措。”

    感到“很受啟發”的遠不止陽東辰———為突出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市委黨校等培訓單位圍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統籌城鄉發展、“五個重慶”建設等重點環節,設計了領導幹部決策力、執行力、危機管理能力、媒體溝通能力等教學專題,促進學員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和水平。

    為貫徹落實中央“幹部培訓‘以德為先’”的要求,我市在公務員公需科目培訓中率先開展了幹部“德的教育”,通過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方式,精心錄製了《忠顯丹心》、《責彰重任》、《誠昭信義》、《廉潔奉公》四門課程,已通過重慶廣播電視總臺向全市播出。

    越來越多的學員不再局限于本土課堂,開始走出重慶,到先進地區負笈求學,增長才識。去年全市共組織了20個班次、945名中青年幹部學員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學習培訓,1100多名幹部赴美國、瑞士、香港等地參加境外專題培訓。

    學員們取回的“真經”,逐步轉化為推動重慶發展的成果。去年7月,《重慶市森林工程促進條例》提交市人大進行第三次審議並順利通過,進入我市今年立法規劃。這個條例的起草者,就是24名參加中(國)瑞(士)合作管理培訓項目、來自市區兩級13個部門的中青年幹部。他們遠赴沿海及歐洲,就“重慶城市森林建設管理對策研究”課題開展專題研究,先後完成了《重慶城市森林管理研究》報告,起草了《重慶森林建設促進條例》、《重慶森林社會參與辦法》、《重慶城市森林文化公眾教育普及綱要》等立法建議稿。

    同時,重慶也與中央及兄弟省市就開展幹部教育培訓進行廣泛合作,積極“引進來”更多資源,搭建更為廣闊的咨政育人陣地。2010年,市政府與國家行政學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長效合作機制,加強雙方在教學培訓、科學研究、決策諮詢等方面的合作關係。中央黨校與國家行政學院先後在重慶建立了教學科研基地,國家行政學院青幹班學員首次到教學實踐基地就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進行調訓。

    數次來渝的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許耀桐表示,重慶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與時俱進,多措並舉,有的放矢”,突出了理論學習的系統性、黨性鍛鍊的實踐性、知識學習的前沿性和戰略發展的針對性。

    而在去年首次參加市委黨校中青班培訓的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孫長永看來,這種“融革命傳統、政治理論、黨性鍛鍊、國情市情、高校管理于一體”、名師雲集、內容豐富的系統化培訓,較好地彌補幹部的思維盲點、填補了知識空白:“有助於我們這批中青年幹部克服‘本領恐慌’,更好地履行職責,科學決策,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