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山東省 >

山東禁全讀《三字經》引爭議 學校犯愁糟粕標準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1日 02: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東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山東省教育廳29日發出相關通知,要求規範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消息一經報道,立即引起全社會熱議。 本版撰文 記者 徐玉芹

  【現狀】

  不少學校摸索著前行

  如何取捨不知所措

  濟南市各中小學都在應要求推進傳統文化教育。至於教什麼、怎麼教、誰來教,都沒有個明確要求。因此,很多學校都在探索適合自己的方式。

  濟南市育賢小學張立校長告訴記者,考慮到小學階段孩子時間比較多,就從傳統文化角度,根據孩子們的年齡段特點逐漸接觸文言文,比如低年級從識字角度學習《三字經》、《弟子規》這種朗朗上口、內容淺顯的古文,到了高年級逐步添加小古文、詩詞,初高中階段的經典文言文等,從目前來看效果不錯。記者了解到,幾乎所有學校都像育賢小學一樣在摸索著前行。有的學校要求學生讀四書五經,有的甚至把整個校園都搞的一股“國學味”。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小學的經典誦讀都是由語文老師代課。“有的能講明白,碰到很生僻的詞,講了孩子們也不懂,乾脆就不講了。”有老師告訴記者。

  經典誦讀正搞得轟轟烈烈,現在又突然要“去其糟粕”,哪些算“糟粕”呢?一小學校長告訴記者,他翻遍《弟子規》,認為其中算得上糟粕的也只有“父母責,須順承”。但這句話到底算不算糟粕呢?他也説不清楚。

  【質疑】

  何謂“糟粕”?怎樣甄別?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了好多年了,但何謂“精華”?何謂“糟粕”?從事教育工作的何女士本身愛好誦讀經典,每個暑假也會帶著孩子去參加經典誦讀班。何女士説,早上看了報紙後,她翻閱了《三字經》和《弟子規》,不知道這裡面哪句才算“糟粕”。“要‘去其糟粕’,應該先把‘糟粕’圈出來,讓大家知道哪是‘糟粕’。”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多年來致力於推廣“經典誦讀”活動的顏炳罡教授告訴記者,現在不僅山東,全國中小學都在推行,國學經典誦讀是很有意義的事。隨著經濟文化的崛起,出現這種現象是必然的。顏炳罡説,在全球化視野下必須問“我是誰”,“我是誰”正是一種民族性,就體現在文化傳統,也就是古聖先賢留下的經典中。“但有時候精華和糟粕是密不可分的。”顏炳罡説,要充分相信老師的辨別力,能夠用恰當的方式去引導。顏炳罡説,他接觸過一些中小學老師,對國學都有著清晰的理解。

  【正方】

  應讓孩子

  自選經典讀物

  對於山東的做法,一位天津網友表示贊成。他認為,《三字經》、《弟子規》他都讀過,雖説是道德上的東西,教你怎麼“做人”,但裏面的價值觀相對扭曲,裏面沒有多少自由選擇的權利,如果還拿傳統文化當大棒的話很明顯已過時了,但要禁止的話還不至於,應該把國外的中小學讀物和所謂傳統文化的精華全攤開讓孩子們自己挑選。

  一深圳網友也投了贊成票。他認為,傳統文化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大部分都是糟粕,愚民思想,完全和社會脫節,書本上的知識根本解釋不了現在的社會現象,於是就用傳統文化去解釋,這樣培養出來的下一代就是社會進步的阻力。

  【反方】

  不能斷章取義

  孩子大了自有甄別

  有網友表示,既是誦讀經典,就應全文通讀,而不應任由孩子斷章取義。

  這名網友説,他身邊一個父母離異家庭的5歲小孩熟讀四書五經,這個小孩對“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這樣解釋的:“媽媽,爸爸不要我們了,是不是因為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網友説,單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一句話,稱不上是多大的糟粕,或許它是孔子對家務事的一句牢騷話,離開了原有語境,卻被一個五歲的小孩理解成那樣。

  網友董女士也表示,她的孩子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報經典誦讀班,《三字經》、《弟子規》張口就來。

  “有些東西他現在不明白不要緊,長大了有了一定的閱歷回頭再讀時,自會有甄別。”董女士説。

  【支招】

  請專家論證是個不錯的辦法

  濟南市最早推行國學經典誦讀的原大明湖路小學校長、現甸柳一小校長楊興勇告訴記者,當初他在大明湖路小學推行國學經典誦讀時,所選用的教材請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相關專家進行了論證。“當時主要是考慮選擇各家都有其精華的部分,怎樣選取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著作。”楊興勇説。

  “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都不值得提倡。經典就是認可度更高一些。從歷史發展來看,大家都很認可的,像四書五經,更能夠經得起歷史推敲。”楊興勇表示,經典誦讀還必須和現實結合起來。因為現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科技發展肯定比古代發達,因此經典如何結合實際非常重要。

  另外就是經典誦讀要適合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同時又不能僅僅是未來背誦,要促進孩子的心智發展,使小學生一定程度上能夠聯絡到現實生活。

  “有的東西要以背誦為形式,背誦多了,有了積澱,隨著學習能力的提高,自己會解讀。當遇到事情之後,能夠更理性地結合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來理解經典,而不要盲目。”

  【部門回應】

  省教育廳解釋新規背景

  甄別不夠誤導了孩子價值觀

  至於為何要發這樣一個通知,省教育廳有關人士透露説,的確是有的學校在推廣過程中做得有些過。由於甄別不夠,致使一些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流入學校,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了中小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很壞的負面影響,引起社會和家長的強烈關注。

  省教育廳表示,“要將那些體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體現正確理想信念和民族自尊自信、體現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的文化典籍推薦給學生。”原則上應以地方課程《傳統文化》規定的學習篇章作為誦讀的主要內容,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

  省教育廳還要求各地不得任意擴大學校課程開設範圍,對規劃建設較好的優秀學校課程可以宣傳推廣,但不得在區域內統一開設學校課程。學校課程不得編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