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四川省 >

成都擬在2011年實現公租房以房等人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4日 06: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閱讀提示

  成都市以推進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將保障性住房覆蓋面向郊區、農村延伸。2010年,成都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鄉鎮場鎮低收入家庭申請廉租房“應保盡保”。

  成都早在2007年就以入戶摸底為基礎,將近5萬戶長期住房困難家庭全部納入實名制管理,並實施入戶動態跟蹤服務,充分滿足這部分人的剛性住房保障需求,然後將保障重點轉向有階段性住房困難的農民工、失地農民、大學畢業生等群體。

  不久前,成都市政府正式發佈文件,把建立城鄉統一的住房保障體系作為最終目標,並設置了時間表,預計在2012年底前實現住房保障體系覆蓋農村。

  “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成都市龍泉驛區農民劉宗明,一邊忙著裝修新房,一邊樂呵呵地説。他家這套位於成都市“皇經嘉苑”小區的經濟適用房,建築面積近70平方米。年過半百的劉宗明在青羊區城管大隊當灑水車駕駛員,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他説:“雖然我們家收入不高,卻圓了多年來想有套房子的夢想。”

  在成都,不僅劉宗明一家實現了“住有所居”的夢想,“喜看廣廈千萬間,成都寒士俱歡顏”,圓夢的成都老百姓興奮地改寫了杜甫的詩句。

  近年來,成都市以推進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加大住房保障城鄉一體化探索,將保障性住房覆蓋面向郊區、農村延伸,使城鎮低收入家庭戶戶有房住的目標逐漸成為現實。

  實名制動態管理

  長期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

  “成都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就是要盡可能消除收入差距和城鄉差距的影響,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權益,實現城鄉居民人人居有定所。”成都市城鄉房産管理局負責人説。

  “公共住房制度是政府在住房領域履行社會公共職能。”早在2006年,《成都市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實施方案》就已將政府的住房保障職能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

  2007年,成都對全市約20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進行了入戶摸底,將近5萬戶長期住房困難家庭全部納入實名制管理。按照“應保盡保”原則,開工建設5.4萬套保障性住房,目前已完工3.1萬套。今年又開工建設1.6萬套,充分滿足剛性住房保障需求。

  2009年,成都市政府開展住房保障對象入戶動態跟蹤服務活動,這項活動忙了機關,樂了百姓,反映出成都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深入和細膩。

  成都市建設路街道工作人員鄒丹鑫和王芳體會深刻:去年底至今年2月,他們對該社區50戶保障性住房申請群眾先後開展了3次入戶跟蹤調查。

  “入戶跟蹤調查沒有設置確定的時間,只要收到申請表,就需要馬上處理。除了了解申請人的住房情況、住房意願,還要負責向申請人提供幫助,對於申請人提出的意見,我們都要認真記錄,以便做好動態跟蹤管理工作。”鄒丹鑫説,“只有摸清了老百姓真實的住房需求,成都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才能夠更加務實地推進,確保有限的資金、人力、物力準確投入讓老百姓安居、樂居的工作中。”

  社區工作人員整理好申請人的戶籍、住房、收入等證明資料後,便交由街道對資料進行審核和辦理。只要手續齊全,15個工作日後,就能辦好保障住房手續。

  住房保障對象動態管理機制,極大提高了住房保障工作效率。2010年,成都市全面實現主城區和全部郊區(市)縣申請廉租房家庭“應保盡保”。

  保障階段性困難成新重點

  明年將實現公租房“以房等人”

  在成都市金牛區茶店子育苗路小區,低保、殘疾家庭戶張躍明家租住一套建築面積66.93平方米的廉租房,租金為零。張躍明一再用手語向記者表示感謝黨和政府的特殊關懷,未花一分錢就住上了滿意住房。

  隨著成都市政府大手筆落實廉租房源和租金補貼制度,現在特困家庭廉租房租金僅為每平方米2.4元,通過對低保殘疾等事項的減免,越來越多的廉租房住戶都享受到了“零租金”待遇。

  由於成都市住房保障工作起步早、力度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已在總體上實現對長期住房困難家庭的“應保盡保”。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成都市通過各種形式的住房保障工程,共解決了101.3萬戶城鄉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目前,解決居民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上升為新的工作重點。

  在成都高新區的青年員工公寓,每天都有數百人住進來,最多的時候一天入住800人左右。

  成都市已在高新區建成企業員工公寓6000余套,今年9月,又新開工建設員工公寓1.95萬套。“每間租金320元左右,市場上起碼要500元。”已經在高新區公租房裏住了1個多月的技術員蔡科對這裡的居住條件非常滿意。

  2007年,成都市開始“試水”公共租賃住房這一新型住房保障形式。為實現2011年年底前公共租賃住房“以房等人”的目標,2010至2012年,成都市將通過新建、改建、收購以及在市場上長期租賃等多種渠道籌集房源,推出3.25萬套公共租賃住房,解決15萬人住房困難問題。

  在此基礎上,成都打響了“住有所居”的決戰——以公租房為突破口,加速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失地農民、拆遷戶、大學畢業生、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員工以及高級專業人才等居民的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

  “大規模推出公共租賃住房,是成都市消除因收入差距導致居民基本居住權利不平衡的最新舉措。”成都市城鄉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説。

  今年9月,成都市出臺《關於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規定在適當地段部分普通新增商品房項目中,按照3%至5%的比例配建公共租賃住房,試行的前兩年中每年配建10萬至15萬平方米。

  哪就業哪安家

  建立城鄉統一的住房保障體系

  “在成都,住房保障已不再是簡單的解困問題,隨著保障體系日益科學完善,這項工作正在成為統籌城鄉加快發展的基石。”一位長期關注住房保障制度的專家如此評價。

  幾年前,成都金堂縣的農民陳元明到城裏打工,如今也已在成都“皇經嘉苑”小區購得一套70多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他很滿意,“不但購房不用愁,孩子上學也方便。”

  前不久,成都市政府正式發佈文件,按區(市)縣分別建立統一的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將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家庭,統一納入城鄉住房保障體系,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以及租房、建房補貼等方式解決其住房困難,在2011年底前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2012年底前住房保障體系覆蓋農村,建立城鄉統一的住房保障體系。

  2006年,成都率先實現本市農民租住統一規劃修建的房屋可入戶;2008年4月,成都實現本市農民租住私人住房可入戶,一部分面臨住房困難的“新市民”已嘗到住房保障的甜頭。

  11月24日,又一批廉租房搖號選房,彭州農民郭志明激動不已。“感謝政府,讓我們結束了漂泊的生活。”48歲的郭志明是雙下肢截肢的殘疾人,夫妻倆靠進城打零工維持生活。2008年,郭志明一家領到了每月800元的廉租補貼,今年5月14日,又取得了實物配租資格。

  隨著成都市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向場鎮、鄉村延伸,越來越多的進城農民將享受住房保障。

  2009年底,成都率先把住房保障範圍由國家規定的縣城所在鎮推廣到全部310多個鄉鎮,實現了鄉鎮場鎮住房保障全覆蓋。彭州市按照成都全市“一盤棋”的原則,共建設廉租住房2575套,其中分佈在各鄉鎮的就達2061套,佔總量的80%以上;金堂縣在保障對象相對集中的淮口鎮建設了216套廉租房,佔總量的27%;青白江區將廉租住房全部建在保障對象總量較大的清泉、城廂兩個鎮……

  據介紹,僅2009年,成都郊區(市)縣就新建廉租住房9426套。目前,全市14個郊區(市)縣全部構建了切合本地實際的住房政策體系,廉租住房收入準入線達到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40%以上水平,住房面積準入標準達到人均16平方米。其中,雙流縣廉租住房準入收入線達到2.2萬元,與中心城區持平。

  在此基礎上,2010年,成都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鄉鎮場鎮低收入家庭申請廉租房“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