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北京市 >

北京治堵10年:大雪堵車開創堵車生活且愈演愈烈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3日 14: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我國吹響治“堵”號角 各地出重拳

  截至目前,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470萬輛,但仍以平均每日2000輛左右的速度增加,高峰日達4000多輛。

  面對愈演愈烈的交通擁堵問題,昨晚,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公佈,今日開始徵求民意。其中包括擬合理調控單位和個人年度小客車增長速度,抑制小客車過快增長。

  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何以變得愈演愈烈?

  2001年

  大雪堵車開創堵車生活

  1996年交通擁堵由“點”發展到“線”,這一時期主要方法是修路。

  2001年12月7日,一場大雪造成“世紀大堵車”。這也是北京市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堵車給生活帶來的衝擊。當天雪後路面結冰,全市車輛寸步難行,下班時間很多人被堵在了路上,只能步行回家。

  至此,北京進入擁堵的時代,不但上下班高峰時段堵,其他時間也出現了堵車現象。那場大堵車,讓北京的交通管理部門認識到,必須建立綜合的交通運輸體系,並對擁堵問題進行綜合治理。

  據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長、總工程師段裏仁回憶,北京最早的交通擁堵發生在1984年,擁堵主要發生在老城區的十幾個交叉路口。1996年,再次發生交通擁堵,發展到了20多個交叉路口和包括二環在內的7至8條道路,交通擁堵由“點”發展到“線”。這一時期,北京市應對交通擁堵的主要方法是修路。例如,二環、三環都在這期間實現了全線建成通車。

  2003年,北京市交通局升格為交通委員會,由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長擔任委員會的副主任,至此才將北京市的道路規劃、建設、公交運營及路面管理等納入統一的機構管理。

  2005年

  公共交通優先應對堵車

  北京的交通問題是“城市化、現代化、機動化進程中多重矛盾産生的,根本問題是城市規劃的問題”。

  “進入21世紀後,北京機動車數量還在逐年增加,而城市道路系統已不具備擴張可能,在這種大背景下,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緩解擁堵成為共識,這一階段城市交通發展的總體策略是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統基礎設施的建設。”3E交通系統專家徐康明説。

  有城市規劃專家認為,中國許多城市的交通擁堵,“病根”在於不科學的城市規劃。早在2004年,為了解決交通擁堵,北京市起草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並獲得國務院批准。《規劃》提出“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的規劃總體戰略。

  2005年以來北京市確立了公共交通優先的發展戰略,來應對堵車。北京提出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兩定四優先”,首次明確公共交通的社會公益性定位。

  段裏仁介紹,此前北京公共交通曾長期投資不足。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馬林介紹,城市公共交通投資佔交通基礎設施總投入的比例只有維持在50%以上,才能夠確保公交系統的順暢運轉。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公共交通投資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比例為45%,仍未達到上述目標。直到“十一五”末期,才實現了公交投資的真正跨越。2009年,北京交通基礎設施總投資741億元,其中公共交通投資427.4億元,佔70%。2010年交通基礎設施總投資預計將達到800億元。

  2007年

  外地人購車“解禁”增速倍增

  2007年前,北京機動車增長年均18萬輛左右,2007年允許非戶籍人口購車上牌,機動車增長速度倍增。

  2007年3月之前,“背車戶”是存在於北京二手車交易市場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外地戶口不能在京買車時,有北京人借出身份證幫助購車,因此被稱為“背車戶”。

  2007年3月3日,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宣佈,在京暫住人員買機動車將不再受戶籍限制,暫住人員只需憑身份證和暫住證即可辦理購車手續和北京牌照。“背車戶”由此消失。

  統計顯示,當時北京機動車的保有量近250萬輛。在京外地人口已達364.9萬人。汽車業內人士表示,放寬對外地人購車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當時處於低迷期的汽車消費市場。

  北京市交通委官員前不久曾表示,2007年前北京機動車增長年均18萬輛左右,2007年允許非戶籍人口購車上牌,增長速度倍增。2007年年均增25萬輛,2008年38萬輛,2009年51萬輛,2010年約75萬輛(相當於上海機動車總量的一半)。正如一位專家所言“別以為北京是吹不破的氣球”,應該加以調控。

  2008年

  尾號限行及錯峰多管齊下

  尾號限行曾被視為北京最重要的交通管理措施之一。2008年起至今,延續奧運時的單雙號臨時管理措施,北京機動車“看號上路”兩年,限行的效果正在被迅速增長的機動車數量抵消。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8年北京平均每月增加3萬輛車;而今年上半年,每月新增5.75萬輛,一天要新增2000輛。尾號限行的效果很快被猛增的機動車數量抹平。

  但對尾號限行本身,事實上,自從實施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爭議。一家創投公司總裁王蘭通過測算得出,每車每年限行成本為2380元。限行措施人為壓制機動車出行,造成了交通擁堵改善的假象,誘導了更多的購車需求。

  今年4月初,北京出臺了新一輪尾號限行等多項緩堵措施,其中包括81萬人錯峰上下班。當日,市區早晚高峰擁堵路段均有所上升,早高峰拉長了半小時,擁堵路段一度高達90余條。

  政策實施後,質疑聲四起。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説,大家現在反映效果不明顯,是因為車太多,再明顯的效果也被抵消了。如果車少一半,錯峰的效果就可以很明顯地反映出來。

  2010年

  限購車多次被提起

  10月20日,面對“首堵”評論,北京官員首次公開表態,將採取措施控制機動車數量。

  9月17日,一場小雨讓北京在晚高峰時段發生了9個小時的大堵車,擁堵道路達143條,市交管局的電子擁堵路段圖幾乎全線“飄紅”,網友戲稱那一刻的北京是一個“立體停車場”。10月18日,北京小雨,擁堵再次上演,整個三環路又成了一個活動的停車場。

  嚴峻的擁堵形勢下,控制機動車數量的意見在多種場合被再次提出。10月,國務院智庫為北京交通支招,提及一定要控制小汽車消費。

  10月20日,面對“首堵”評論,北京官員首次公開表態,將採取措施控制機動車數量。而此前,北京對機動車一直是“不限制購買,但引導合理使用”。

  11月30日,市委書記劉淇表示,國務院已原則同意北京市關於治理交通擁堵的方案。

  截至12月5日,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71.1萬輛。2.1萬輛的增量僅用了一週時間,這種情況在往年年底的車輛增長中從未有過。近期,傳言將“限購”,北京汽車銷售火爆。

  12月6日,北京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到,將制訂防止機動車過快增長的措施,並研究利用經濟手段,控制機動車污染和解決重點擁堵路段交通擁堵問題。

  聲音

  限制購車“變奏曲”

  ●2006年11月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劉小明:“北京並不擔心機動車的保有量,更關注的是如何引導機動車的合理使用。”

  ●2008年11月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海平:“北京市委市政府覺得採取控制機動車總量,限制購買、限發車牌的辦法是不合適的。”

  ●2009年10月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表示,北京近期不會出臺限制機動車購買的相關政策。

  ●2010年10月

  國務院智庫為北京交通支招,有國務院參事認為,全城都是小汽車,用車無限制,使用成本太低,未來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車消費。

  ●2010年10月20日

  北京市規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正在研究有關交通規劃的一攬子計劃,包括控制機動車數量政策也在研究之列。

  ●2010年12月7日

  市委書記劉淇表示,北京交通治堵方案已獲國務院原則同意,將儘快修改完善後,抓緊徵求意見。

  ●2010年12月12日晚

  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公佈,開徵民意。其中包括擬合理調控單位和個人年度小客車增長速度,抑制小客車過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