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河南省 >

良種補貼惠農政策空轉 因質量問題失去農民信任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6日 11: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月談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出臺的惠農政策是實實在在的,可到了下面方向就跑偏了。”半月談記者前不久在河南部分農區調查採訪發現,由於種種原因,實施了多年的良種補貼惠農政策怪象頻生:或是種子質量沒保證,或是農民想要的種子買不到,而在一些號稱良種補貼100%全覆蓋的地方,有的農民竟然連相關政策內容都所知甚少。

  對於這種惠農政策的空轉現象,農民頗多意見,基層幹部也有話要説。

  芽麥成良種,“調優”還是“調弱”

  豫東虞城縣李老家鄉三官廟村今年一共播種小麥2700多畝。村支書楊彥超介紹,按照今年的小麥良種補貼實施方案,全村西農979品種要播100來畝,但是1000多斤種子拉回來後,第二天拌種的時候發現至少有一半都“冒芽”了。

  “因為發現及時,又調換成了周麥22,由於部分農戶已經播種,只好又重新種了一遍。” 楊彥超説。

  李漢樓村村民李新力告訴記者,今年家裏種了9畝小麥,當時急於播種,沒有注意到西農979的種子有出芽的情況,等到發現時已經種了2畝半地,“和其他品種相比,這塊地出苗情況很不好,稀稀拉拉。”

  據了解,2010年李老家鄉共播種小麥7萬畝,實施良種補貼面積6.7萬畝,作為中標品種之一的西農979,供種普遍存在出芽、萌動現象。

  虞城縣農業局局長李秀芹坦承,西農979是第一年在該縣引種,面積在1萬至2萬畝,“之所以出現出芽、黑頭的情況,估計是種子公司儲存時出現了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芽麥成為良種的背後,是小麥良種補貼實施中存在的招標品種過多過雜。

  早在2007年,河南省財政廳和農業廳發佈的相關文件明確規定,實施小麥良種補貼的地區要嚴把補貼品種數量,“每個項目縣,可以從省裏推薦的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主導品種中選出3至5個,根據本地需要可再確定1個,但總數不得超過6個。特別對新審定的品種,至少要經項目區村幹部和農民充分認可,同意種植。”

  然而李秀芹告訴記者,虞城縣今年小麥良種補貼實施面積120萬畝,統一供應了12個品種。無獨有偶,記者調查的其他良種補貼項目縣,也普遍存在供種過多過雜的現象,其中永城市為9個,最多的柘城縣達到17個。

  長期關注“三農”問題的河南農資維權人士李鑫指出,當前一些地方在實施小麥良種補貼的過程中,一般是由農業部門主導招投標,由於受利益驅動,往往跟車搭售表現不好的品種,有些甚至是來路不明、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品種,這樣既傷害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也給農業生産埋下隱患,與優化品種結構的初衷嚴重背離。

  “想要的種子沒有,不想要的賣不完”

  為順利推行2010年小麥良種補貼政策,柘城縣財政和農業部門聯合印製了“供種明白卡”,每畝小麥供應8公斤麥種,補貼種子款10元。農民持卡到指定供種點購種後,村委會或供種點在卡上加蓋“已購種”字樣。

  記者在該縣安平鎮西李樓村採訪時發現,儘管小麥已經播種完畢,但村主任王貞先家卻還有厚厚的一沓明白卡尚未使用,一共15張,涉及207畝地共計1600多公斤種子。

  王貞先告訴記者,全村今年在實行統一供種時,村民最喜歡的眾麥1號買不到,實際供應的兩個品種儘管供應量充足,但多數農民不願意種,所以就出現了不少人對良種補貼棄而不用的現象。

  安平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四清介紹,全鄉今年合計7.3萬畝補貼面積,在9個供種點,“農民想要的種子沒有,不想要的種子賣不完”的現象很常見。“這裡的群眾都喜歡眾麥1號,如果能夠自主選擇的話,估計全鄉80%的人都要這個。”李四清説,“可眾麥1號在我們鄉只分了2萬畝的面積。”

  在永城市,當地169萬畝小麥播種已基本完成。市農業局副局長翟金華介紹,全市今年小麥良種補貼實現100%全覆蓋,總體工作比較到位。然而記者實地調查發現,一些農民竟然對實施了多年的良種補貼政策所知甚少,使用積極性也不高。

  記者在演集鄉胡閣村村頭一家小商店門前隨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現場20多戶村民僅賈明生一家部分購買了良種補貼品種,多數村民都是從市場上直接購種。他們同時表示,並不清楚每畝地補貼10元的良種補貼政策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村支書葉敬文告訴記者,全村1000多畝地,所需種子在2萬斤左右,但是全部使用補貼品種的比例不到20%。“這樣的政策白條打得實在可惜。”村民賈明生感慨。

  幹部群眾有話要説

  葉敬文認為,良種補貼之所以並沒像預期的那樣,受到廣大農民的一致好評,關鍵在於執行過程中出現了空轉現象。個中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補貼種子質量有問題,失去農民信任;二是不按中標合同供應,擅自調換品種。

  “這兩年供應的都是矮抗58,但是這個品種在我們這畝産不到1000斤,大家都不願種,尤其去年還出了質量事故,周邊幾個村的補貼品種連苗都沒出,農戶意見很大。”葉敬文説。

  柘城縣後崗村村民張運中説:“種子的事情關係到來年的糧食産量,開不起玩笑,如果統一供種的質量不能保證,我們寧願去市場上購買高價種子。”

  息縣彭店鄉張莊村的柳學友是當地種糧大戶,他所負責的土地合作社耕作面積在1萬畝左右。“每畝地10元的補貼看似不多,但是對合作社來説,那就是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實惠,如果白白放棄,損失很大,但是如果購買的補貼良種有問題,將來損失更大。”柳學友説,“因為質量不好,今年供應的幾個品種我都沒敢要,只好按照補貼價買回來再轉手給別的種子公司,以2斤對1斤換成質量有保證的品種。”

  李四清認為,現在的良種補貼政策,最大的問題是自上而下確定品種,沒有真正尊重群眾意願,“種什麼品種、種多大面積,不是村裏定,不是鄉里定,也不是農民當家,而是縣裏農業部門説了算”。

  根據河南省農業廳和財政廳聯合下發的文件,該省小麥良種補貼可採取現金直接補貼或差價購種補貼兩種方式,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的意願,合理確定小麥良種補貼方式”。

  不少農民向記者表示,希望良種補貼能取消統一供種模式,直接把每畝地的補貼資金打到各家賬戶上。據了解,2010年河南僅有漯河、許昌、濟源等少數地區採取了現金直補,多數地方仍然採取差價購種補貼(即統一供種)方式。

  一位熟悉內情的種業界人士表示,一些地方的農業部門之所以如此熱衷於實行統一供種,關鍵在於品種招投標環節存在著巨大的“可操作”空間。

  增加招投標的透明度,充分尊重農民的選擇意願,這是記者在基層聽到的普遍呼聲。相關部門應放手不該管的,去管好應該管的。虞城縣虞科種業公司總經理田玉堂説:“他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提高品種審定的門檻,加大種子市場監管力度,從源頭上把住良種的質量關,讓農民買到好種子,把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記者 張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