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東省 >

廣東德慶“螺螄殼裏做道潮 破局農村幼兒“入園難”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務院前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破解幼兒“入園難” 農村是“重災區”

  廣東德慶縣8年來摸索出了一條“小學哺育幼兒園”的路子為“入園難”破局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國務院十天前發文如是説。

  這段論述的語境則是關於國務院今年第41號文的另外一段表述:“學前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園難’問題突出。”

  前天下午,新辦的德慶縣莫村鎮光明村幼兒園,梁老師在課堂上給小班的孩子們講故事。

  緊接著,前天國務院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近三年學前教育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會上要求:“編制好當地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確保2011年3月底前完成編制工作並組織實施。”困擾無數個家庭多年的幼兒“入園難”問題,在中央層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

  “入園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資源短缺則是最主要的原因。記者近日走訪了廣東德慶縣的學前教育系統,探訪該縣8年來如何“螺螄殼裏做道場”,通過一系列閃轉騰挪,逐步攻克“入園難”的重災區——農村。

  湊巧的是,德慶的成功經驗與國務院的最新要求不謀而合。

  過去:農村孩子遠途跋涉上幼兒園

  光明村村民龍勝佳今年30歲,有個5歲的寶貝兒子,名叫龍華南。去年夏天,龍勝佳為了送4歲的小南上學前小班費盡了心思。

  鎮上倒是有所開齊了小、中、大班的公辦幼兒園,學費加保育費350元/學期,還算便宜。但全鎮15個村委會4歲和5歲的孩子全往那裏涌,幼兒園顯然無法容納。龍勝佳只能找到鎮上的另外一所私立幼兒園,學費200元/月,比公立幼兒園貴了許多倍。但為了讓小南更早地接受學校教育,他毫不猶豫地掏了這筆錢。

  對光明村的家庭而言,200元/月的學費絕不是筆小開銷。在那裏,絕大多數三、四口之家的家庭年收入是2萬多元,戶均五六畝的桔子地,幾乎是他們收入的全部來源——跟幾年前相比,村民們的收入已經有了大幅提高。

  龍勝佳對記者説:“五六年前,村民們對幼兒園教育哪有今天這樣重視?當時大家收入低,村裏又沒有小班和中班,不少孩子只上一年學前班——大班。這幾年收入好了,家長對孩子的學前教育都非常重視,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龍勝佳去年沒少為小南操心,夫妻倆或家裏的老人得每天起早送小南到村口,搭幼兒園的校車到鎮裏;放學時間,他們又得準時到村口接孩子。小南的午飯在幼兒園吃,他們總擔心孩子吃不飽或吃不好。有時候,龍勝佳還得騎摩托車到鎮上接送小南。7公里的路,坑坑洼洼,崎嶇不平,晴時飛塵,雨天濺水,他跟孩子都很遭罪。

  困境:四、五歲孩子沒處可去

  德慶,廣東中西部一個欠發達的山區縣,盛産柑橘和沙糖桔,37萬人口零散地分佈在廣袤起伏的山地上,其中八成是農業人口。跟城裏的孩子相比,在這裡佔絕大多數的農村娃想上幼兒園,得付出額外多的艱辛。

  莫村鎮中心小學校長梁友泉向記者介紹,全鎮共有15個村委會,每個村委會長期以來各設有一所小學。各村委會為了讓村裏的孩子們能夠有學上、就近上,勒緊褲腰帶蓋起了這些“麻雀學校”。

  所謂“麻雀學校”,是指辦學規模極小的學校。以光明村小學去年的情況為例,該校共有128名學生,分佈在6個年級。僅就小學教育層面而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光明村小學倒也算得上是一所完全小學。

  可光明村小學畢竟只是所村小,課室建於20多年前,容量有限,對於學前教育,該校只能附帶開設一個學前大班,招收該村6歲的孩子——在莫村鎮的15個村委會,每村約有6歲幼兒三四十名。4歲和5歲的孩子在本村及其周邊地區,沒有去處。

  可以説,光明村的幼兒學前教育長期被打了三折,其他14個村委會的情況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