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東省 >

亞運會亞殘運會為廣州發展提速十年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一起看亞運

亞運會亞殘運會為廣州發展提速十年

——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答本報記者問

美輪美奐的廣州新中軸線花城廣場。

  羅 珣攝

“和諧號巨輪”——星光四射的海心沙島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會場。

  羅 珣攝

  第十六屆亞運會和首屆亞殘運會大幕將啟,廣州也越來越呈示現代大都市的氣派。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廣州亞組委副主席,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

  記者:11月12日晚,場館數量、競賽項目、參賽人數均創歷屆之最的第十六屆亞運會,就要在“千年羊城、南國明珠”——廣州的海心沙島、“小蠻腰”(廣州塔)下揭開輕柔曼妙的面紗,請問書記您感受如何?

  張廣寧:北京成功舉辦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也以“盛大輝煌”成功落幕。有黨中央、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國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有全國人民特別是全市人民做堅強後盾,廣州也一定能夠成功辦好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在過去,一般這麼大的國際盛會,不是放在首都,就是安排在上海,現在連廣州這樣一個副省級城市都有能力承辦,充分説明了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要説感受,我為國家的發展進步、繁榮興盛感到驕傲,為廣州能夠承辦這樣的國際性綜合體育文化盛會感到自豪。

  近年來,廣州堅持以籌辦亞運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推動力,一手抓全力籌辦亞運會亞殘運會,一手抓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實現舉辦亞運與發展經濟“兩促進、雙豐收”。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全市實現生産總值7654.28億元,同比增長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10元,增長10.9%。今年廣州生産總值將突破1萬億元大關,在廣州地區發生的國稅、地稅和一般預算收入超過3000億元,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第三個生産總值邁上萬億元臺階的城市,這對於廣州又是一個歷史性的大跨越。通過籌辦亞運,廣州不僅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建設轉型升級上邁上了新臺階,在科學發展理念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和提升。今天的廣州,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邁上了更加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一點,也是我們感到欣慰的。

  記者:有人説,廣州亞運在舉辦時機上頗有些尷尬,稍近有北京奧運,更近有上海世博,您是怎麼認為?眼下,您心中有怎樣一本“亞運賬”?

  張廣寧: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三大國際盛會在舉辦時間上如此相近,被拿來作比較,一點都不奇怪。沒關係,就是這樣來比,廣州還是感到很光榮。我們從來沒想過廣州亞運要超過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我們只是想,通過籌辦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廣州人民能夠得到更多的實惠,廣州城市能夠全面加快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城市空間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面貌得到進一步改善,城市文明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事實上,這個效果已經在逐步顯現。光是亞運籌備,廣州人民就實實在在從中嘗到了“甜頭”,且“甜頭”不小!何況,有觀察家稱讚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三大國際盛會連辦,客觀上形成了“中國年”態勢。

  關於“亞運賬”,我們匡算了一下,廣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運行資金預算約為73億元人民幣,場館建設和維護資金預算為63億元人民幣,合計136億元人民幣。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是為辦亞運而辦亞運,而是抓住籌辦亞運的機遇補上城市建設的歷史欠賬。通過籌辦亞運,廣州的城市建設加快了5至10年,換句話説,廣州市民提早5至10年享受到了城市建設現代化的成果。與此同時,亞運對廣州經濟發展産生了巨大的拉動作用。

  後面要算的“亞運賬”更是大賬。可能亞運的影響力比不上奧運、世博,但我們成功地把“辦賽事和辦城市”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挖掘了亞運會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潛能。具體就是“四個結合”:

  一是把籌備亞運會和亞殘運會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結合。在籌辦過程中大力推進“三促進一保持”(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建立現代産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實施“退二進三”和“騰籠換鳥”,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綠色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

  二是把籌備亞運會和亞殘運會與建設廣州美好家園相結合。為實現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關於廣州城市環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變”的目標,和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同志提出的“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的要求,我們加快推進實施2010年城市環境面貌“大變”工程計劃、亞運城市行動計劃和“花園城市”建設行動綱要,全力推進水環境、空氣環境、人居環境及交通環境綜合整治,使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籌備過程變成為推動城市環境面貌大改善、上水平的過程,成為建設廣州美好家園的過程。

  三是把籌備亞運會和亞殘運會與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相結合。我們統籌處理好亞運硬體建設與城市軟環境建設的關係,努力營造優良的城市軟環境和昂揚向上的城市精神,展示和提升廣州城市文明形象,使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成為推進現代公民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努力打造廣州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特別是緊緊抓住承辦首屆亞殘運會的重要契機,積極落實與中國殘聯共建“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先行市”協議的有關內容,出臺了《關於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決定》,全市上下形成了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齊心協力建設愛心城市、共同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氛圍,努力促進“殘疾人更幸福、城市更文明、社會更和諧”目標的實現。

  四是把籌備亞運會和亞殘運會與提高市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相結合。我們順應市民群眾對有體面勞動、有尊嚴生活、社會公平正義、實現自身發展的嚮往和追求,把籌備亞運的過程作為推動社會建設上水平的過程,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切實辦好改善民生10件實事,大力推進社會管理服務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社區建設工作水平,組織實施十大亞運惠民項目,推動“平安廣州”建設,不斷提高社會和諧度和市民幸福感。我們從讓廣大市民更好分享亞運遺産出發,在亞運結束後將把開閉幕式場地海心沙島改造為亞運主題公園,建成具有嶺南獨特人文魅力並融入亞運文化元素的大型旅遊休閒文化中心,為廣大市民休閒購物、觀光遊覽提供特色更加鮮明的場所。我們還與香港賽馬會通力合作,建起了中國內地第一個馬屬動物無疫區馬術比賽場。以上這些,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記者:廣州人向來低調務實,做生意又是天生的好手,算賬善算“大賬”。記得您申辦亞運時曾經説過:“做任何事情都會有風險”,當時為何這樣説?

  張廣寧:其實,我們一開始就抱定了“科學籌備亞運,務實籌備亞運,節儉籌備亞運”的宗旨。

  一直以來,亞奧理事會都是指定一個外國公司做總包來承攬賽事的贊助,後來,終於同意我們買斷,這在亞運史上還是頭一回。沒成想,買斷之後就遇到國際金融危機,贊助商一下少了很多,加上上海世博會在亞運前開幕,大贊助商幾乎全部去了那裏,亞運贊助也就沒有預期的好。但通過運作,亞運會、亞殘運會總的運作收支是平衡的,而且略有結余,1000多萬吧。

  我們抓住國際金融危機中蘊藏的機遇,危中尋機,機中求進,利用國家全面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特別是實行適度寬鬆的金融政策、積極鼓勵地方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機會,果斷進行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2008年12月11日成立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投融資平臺,並由城投集團通過市場融資,加大城建投入,高強度推進城市規劃建設項目的實施和運作。以目前世界上最先進,集電視發射、旅遊觀光、科技展示、文化娛樂、氣象研究、指揮控制等功能于一體,形象秀美的廣州塔為例,這個項目投資超過27億元,政府也只是借資40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另一方面,舉辦亞運會肯定需要場館。我們統計了一下,本屆亞運會75%是利用了舊場館,25%為新建場館,是歷屆亞運會中新建場館最少的。利用舊場館也好,建設新場館也好,都要跟城市的規劃佈局、長遠發展結合在一起,“多中心,多功能”,方便賽後的綜合充分利用。這是廣州亞運最大的一個亮點,也充分體現了節儉辦亞運的理念。當然,場館分散了一點,給亞運安保和交通組織增加了困難,但我們寧可在這一個月裏辛苦一下。

  記得建設亞運城的時候,最初的方案放在廣東奧體中心旁邊的廣氮地塊,但最後選擇了現在的番禺區石樓鎮海傍村。當時,廣州城市發展的戰略就是東進、西聯、南拓、北優、中調,南拓就是往番禺、南沙發展,要在南村往南一點規劃發展一個“廣州新城”,人口大約100萬。亞運城即是一個很好的起步。這些,也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記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我們做的所有工作,都要造福于廣大市民群眾,讓市民從中受惠。當年廣州申辦亞運時,您是市長,如今舉辦亞運時,您已是市委書記,一直以來您最感欣慰的又是什麼?

  張廣寧:更加重視讓老百姓得實惠,努力做到辦好亞運為群眾、依靠群眾辦亞運、亞運成果群眾享。

  拿治理水環境來説吧。水是生命之源。一個城市有水就有靈氣。這些年來,在市裏的很多工作中,我最關心的是民生“一號工程”——治水!2004年,我們開始實施“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後來又啟動了“退二進三”工程;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2008年4月到廣州調研,對廣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要求我們要抓住亞運契機,把廣州的發展推上一個新的層次,把廣州建成全省宜居城鄉的“首善之區”,尤其強調“如果不能讓老百姓喝上乾淨的放心水,人均GDP就是達到兩萬美元,也不能算是科學發展。”經過“背水一戰”,治水取得階段性成果,市區範圍內經過整治的河涌已不黑不臭了,水質有了明顯好轉;西江引水工程也在9月30日實現了通水,每天流入廣州城區350萬立方優質水,可以滿足老城區600多萬市民的飲用水需求。如果不是這樣,廣州這次根本不可能在海心沙搞什麼“水上亞運開幕式”。

  現在看來,經過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艱苦努力,李長春同志當年提出的廣州城市環境面貌“2010年一大變”目標,省委汪洋書記提出的“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要求,基本實現了。

  前不久,“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所在的荔枝灣涌附近85名群眾和商戶聯名給市委、市政府寫來一封信,衷心感謝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決策和為民情懷。

  記者:亞運會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競技運動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體育盛會,也是以體育為載體的最大規模的亞洲文化慶典活動。回顧過去幾年艱苦而卓有成效的亞運籌備工作,作為親歷者和組織者,您認為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將為廣州帶來什麼?為廣東帶來什麼?為中國又帶來什麼?

  張廣寧: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給廣州、廣東乃至中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搭建了展示改革開放、繁榮發展、文明和諧、熱愛和平的舞臺。辦好一屆具有中國特色、廣東風格、廣州風采的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有利於弘揚體育精神,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激發人民群眾了解體育、熱愛體育、參與體育的熱情,提高體育競技水平和人民健康素質;有利於促進廣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有利於宣傳嶺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提高國際聲譽,增強國際影響力,推動廣州、廣東以嶄新形象大步走向世界;有利於展示新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展示我國和平發展、和諧世界理念,展示我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而團結奮鬥的精神風貌,加強我國與亞洲各國、各地區的交流合作,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

  與歷屆亞運會不同,廣州這次還同時舉辦亞殘運會。廣州亞殘運會是“遠南”運動會更名後舉辦的第一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具有首創意義和示範作用,將在國際上産生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影響。我們將堅持“兩個亞運、同樣精彩”的理念,精心組織辦好亞殘運會,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廣州城市無障礙設施,推動殘疾人事業科學發展,更好建設“愛心城市”。從這個角度説,辦好一屆平安、精彩的亞運會和亞殘運會,是為國家、為民族增光添彩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們深感使命無比光榮,責任重如泰山,絲毫不敢懈怠,一點都不敢大意。

  實踐證明,我們抓住籌辦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契機,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強化了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強了市民群眾對自己國家和城市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廣州承辦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給市民帶來的好處正越來越多地顯現出來。可以説,今天廣州人的城市觀念、國家觀念更強了。

  我們還抓住這個機會,把迎辦亞運工作與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以開展“服務亞運當先鋒”為載體,最廣泛地調動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迎辦亞運工作中創先進、爭優秀、樹形象,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進一步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記者:“一起來,更精彩”。進入後亞運時期,廣州無疑將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按照國務院頒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的要求,廣州的新使命和新定位是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打造珠江三角洲一小時城市圈的核心。那麼,廣州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將進行一個怎樣的對接?

  張廣寧:廣州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首先必須明確廣州最有競爭力、最具活力、最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特質所在。作為“千年商都”和嶺南文化中心地,廣州最具特色、最有條件建成的是國際商貿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因此,在後亞運時期,廣州在城市空間發展上,要繼續堅持“東進、西聯、南拓、北優、中調”戰略,同時在規劃實施上進一步優化、提升,使城市空間結構、功能佈局更好適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需要;在城市經濟發展上,要著眼于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以加快建設國際商貿中心為目標,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體,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在城市産業功能區域佈局上,堅持科學規劃、分類設計、集聚發展,重點抓好中新廣州知識城、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大現代服務業功能區、六大先進製造業基地等産業功能區,並擬考慮組建專門工作小組,全面推進白雲空港經濟區、廣州南站商務區、琶洲現代會展服務區等産業功能區建設,使之儘快成為廣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大力推進簡政強區、富縣強鎮事權改革,做大做強區(縣級市)一級經濟,推動城市管理事權下放和管理重心下移,增強基層政府履行職責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總體來説,就是要讓廣州的經濟實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相映生輝,爭當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努力在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報記者 王 楚 羅艾樺 廣州11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