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上海市 >

上海“月餅黃牛”已集團化操作 瘋狂一週可撈上萬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6日 17: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後一週,只要努力一下,至少進賬‘一粒米’。 ”距離中秋節還有一週,月餅銷售進入小高峰,在一些提貨點或食品店門前,炒賣月餅票的“黃牛”也開始最後衝刺,“貼身肉搏”賺最後一筆。

  [記者調查]

  黃牛黨佔據超市出入口

  昨天下午1時許,記者來到黃興路大潤發超市,此地集結了許多收購月餅票的“黃牛”,進出超市的通道口原本可以並排通行兩輛機動車,如今已被大小不一的“收票”木牌佔據。

  “黃牛逢人便問,不厭其煩。 ”在採訪中,前往超市購物的一位市民孫先生説,可能這家大型超市人流量大,附近居民都會來購物,所以在超市大門口蹲了二三十個收購月餅票的“黃牛”。自兩個月前“黃牛黨”聚集以來,居民只要前往超市,就要經歷一次“問答游戲”。

  記者剛走進通道大門,兩名手拿黑色小包的男子就迎了上來。攀談中,一名“黃牛”説,距離中秋越近,月餅銷售也越旺,眼見一盒盒月餅被市民領回家,他看著“十分心疼”。在這名“黃牛”身後,擺着密密麻麻的廣告木牌,儘管外形、大小各異,但這些廣告木牌上都是寫着“收票”字樣,粗略一數,“收票”廣告木牌約有20個。

  【黃牛透露】

  一週賺一萬隻是平均水平

  在一家老字號餅店門前,記者找到一名資深“黃牛”,正當記者準備採訪時,資深“黃牛”卻主動開了口,“有月餅票嗎?票越多收購價越高,抓緊賣,過幾天就不值錢了。 ”

  攀談中,這名資深“黃牛”説,大多數月餅票的領取截止日期就這幾天,各個月餅領取點的人也是這時最多,這樣一來,收票、販票就特別容易,平時守候不如最後一週,行內許多“黃牛”都知道這個道理。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多家餅店,發現各家餅店門前的“黃牛”數量明顯增加,見到顧客就上前搭訕,“黃牛”開出的折扣幾乎都在4折以下。

  “杏花樓、各種冰激凌月餅,類似這種月餅票,有多少要多少。 ”一名在靜安寺蹲守的“黃牛”老周説,月餅票也有“硬通貨”,這類月餅票一般按原價的4至5折收進,一轉手就能按7至8折出售。在中秋節前最後一週,自己一天至少能收、賣150張月餅票。

  “就算競爭對手多,進賬‘一粒米’也不是問題。 ”“黃牛”老周表示,“黃金周”雖然生意好做,但眼見收購月餅票賺頭大,不少“遊擊隊”也加入到收購月餅票的行列,給他們收入帶來一定影響。説起自己的收入,這名“黃牛”信誓旦旦説,只要保持不“曠工”,每天賺1000元沒任何困難,一週下來,賺1萬隻是行內平均水準。不過“黃牛”老周也承認,隨着收購月餅票的“黃牛”越來越多,原本的利益空間也在壓縮。

  【市民感嘆】

  買黃牛票實屬無奈

  記者看到,情況果然如“黃牛”老周所言,他手中的月餅票數量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一個轉身,剛剛以低價收來的月餅票,就以接近原價的折扣價賣出。

  昨天下午2點左右,市民張小姐一口氣買下“黃牛”老周手中的4張月餅票,由於購買數量大,老周給他打了折扣,268元一盒的冰激凌月餅,張小姐以150元買到。 “沒辦法,親戚、朋友都要送,單位發的根本不夠。反正都是一樣,在黃牛手上買,也可以省一點。 ”

  據記者現場觀察,僅一個小時,“黃牛”老周手中的月餅票就賣出20多張。“剩下的月餅票怎麼處理?”記者有些疑惑。“等會兒就會有人來回收。”老周説。據介紹,今年的月餅票行情普遍高開低走,一些名牌月餅收購價也下降不少,收來的月餅票也很難賣出。

  【幕後揭秘】

  “大老闆”回購餅票流回餅店

  多餘的月餅票流向哪?在記者追尾下,“黃牛”老周説,現在市面上收購月餅票的“黃牛”基本都是集團化操作,他只負責外圍打零工,利用收賣差價賺點小錢,大部分“黃牛”則受雇於人,如果收購的月餅票賣不出去,會有“幕後老闆”回購這些月餅票。

  據老周介紹,如果自己操作,一張價值100元的月餅票,收購價最多40元左右,賣價則按照月餅票原價值的7折左右,一來一去,可以賺上30元左右。而那些賣不掉的月餅票,則會以統一4折的價錢被“幕後老闆”收購。據老周所知,這些“幕後老闆”有月餅票回購渠道,一大批月餅票最終會流回餅店,由於數量很大,利潤也很驚人。

  據介紹,不少餅店在每年中秋發售月餅票時,已經預留了空間,實際加工月餅數量,肯定比賣出的月餅票少。一位業內人士稱,這也是月餅生産企業的一種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