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西藏自治區 >

拉薩國際半程馬拉松挑戰賽:用腳步丈量西藏變遷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2日 17: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拉薩9月12日電 題:用腳步丈量西藏的變遷

  ——第五屆拉薩國際半程馬拉松挑戰賽側記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第五屆拉薩國際半程馬拉松挑戰賽12日在布達拉宮廣場前起跑,來自海內外的4641名運動員在海拔3600多米的聖城拉薩展開角逐。青海賽員蘇偉以1小時12分36秒奪得男子半程賽第一名,西藏選手努增旺姆以1小時27分08秒奪得女子半程賽冠軍,旦增羅布和央宗分獲男子和女子5公里迷你馬拉松冠軍。

  比賽的名次雖然令選手們激動不已,但比賽的精彩之處卻遠超出比賽本身。

  銀發族:挑戰高原極限

  本屆拉薩國際半程馬拉松挑戰賽人數超過往屆,達到4641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9歲,最小的只有13歲。

  12日清晨,早早來到布達拉宮廣場起跑點的廣西77歲的老先生孫天恩立刻開始了賽前熱身。老人家銀髯飄飄,成為媒體追捧對象。

  本屆比賽是孫天恩第二次參加,他本人並不擔心自己能否適應高原環境。“前幾天我已經進行了試驗跑,成績還不錯。”即便如此,對於能否在比賽日跑完全程,老人家還是相當謹慎,“現在還不敢説,我會力爭到終點”。孫天恩並一再重申,生命在於運動,健康活百歲。

  相比而言,北京的王秀蘭女士則充分體現了重在參與的體育精神。王秀蘭今年68歲,第一次到西藏,本人有跑步的習慣,進藏旅遊時,聞聽西藏撒下英雄帖,招募馬拉松參與者,毅然報名。“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爭取跑下來吧。”

  參加當日比賽的“銀發族”還有不少,他們或在賽道上相互鼓勵,或落單慢跑,各得其樂。

  國際友人:堅持到最後

  第五屆拉薩國際半程馬拉松挑戰賽參賽選手較上屆增加不少,其中不乏國際友人。

  1965年出生的奧地利選手傑夫,曾經3次參加拉薩國際半程馬拉松挑戰賽,是這一賽事的鐵桿“外援”。他是這次挑戰賽中第一個到達終點的外國選手。

  “我現在的感覺就是非常累,但是我很享受這項運動。”傑夫説他是一個熱愛並始終享受體育鍛鍊的人,而在西藏參加長跑競技,有一種挑戰極限的感覺,令他癡迷。

  為表彰傑夫,大賽組委會給傑夫頒發了特別貢獻獎,並由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為其頒獎。

  當日賽事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國際友人亮相拉薩的舞臺。在起跑前,布達拉宮廣場上各種膚色、各種身形的外國友人比比皆是。美國人艾琳帶著她的朋友們到拉薩旅遊,聞訊也趕來參賽。“我經常來西藏,每年都來五六次,這次是坐火車上來的,大家身體能適應,沒問題。”艾琳作為領隊,對團員非常關心,“身體不舒服的就沒讓來。”艾琳用還算流利的中文不好意思地説,“我們也就只能跑個兩三百米”。

  觀察者:用腳步丈量西藏變遷

  12日上午的比賽,選手們按照大賽組委會設計的路線,途經布達拉宮、西藏博物館、羅布林卡、拉魯濕地、色拉寺,終點為西藏賽馬場,沿途均是拉薩著名景點。本次比賽裁判長劉建華此前曾表示,今年比賽和往屆相比,在線路上做了較大變動。

  選手們途徑的這條線路既是拉薩的文化景點線,也是西藏社會變遷線。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曾經是舊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建築代表,而今作為世界文化遺産供人參觀;西藏博物館建成于1999年西藏民主改革40週年之際,是當下西藏的文化地標;拉魯濕地則見證著西藏生態環境保護的步伐;色拉寺本月11日剛剛啟動世紀大修。

  有鋻於此,在接近終點站賽馬場的街道上,有細心的觀察者打出醒目橫幅,激勵參賽選手。橫幅説,這場比賽是“用腳步丈量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