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亞洲最大錢幣博物館”涉非法集資 屢獲政府獎勵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09: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現在,警方在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樓下貼出了報案通告。本報記者 莊慶鴻攝

  聯絡上陳英(化名)時,她執意不肯接電話,“主要是怕讓孩子聽到,不敢説”。她的孩子還不知道,全家的積蓄已經歸零,媽媽天天背著她抹眼淚。

  這一切都源於,5月16日“亞洲最大錢幣博物館”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被查封,資金鏈斷裂,涉嫌非法集資。

  “最有錢的博物館”是怎麼倒下的

  山東臨淄的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成立於2008年,隸屬於淄博金珍堂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是當地“能人”劉永福。

  800余平方米的博物館內,陳列著5萬多件歷朝古幣、冷兵器、青銅器、佛像等文物。作為一家規模罕見的民營博物館,它曾吸引包括央視在內的各家媒體報道,被譽為“亞洲最大的錢幣博物館”、“最有錢”的博物館。

  博物館介紹冊上註明:“建館時資産總額5023.6萬元,截至2011年10月底,升至3.26億元,資産增值率548%。年接待參觀人數近百萬人,僅門票收入約500萬元。”

  直到今年4月26日,陳英這樣的普通投資者,還收到博物館的短信:“臨淄區為‘推動文化産業大發展,弘揚地區文化産業品牌文化'製作的金珍堂文化産業品牌專題片,將於明日開始在臨淄電視臺播出,敬請收看。”

  但5月16日,金珍堂突然被警方查封,劉永福及主要下屬被警方控制。

  當陳英她們趕來時,這裡已經不復往日排隊存錢的場面,討債的人群憤怒而絕望。在以往排隊存錢的辦公室門口,有公安人員看守,不讓進去查看。墻上的紅字牌匾依然在,只是古董文物都已被移送查封。

  大樓底下,一張落款5月27日的大紅紙上寫著:“各投資人:請按照居住地鎮、街道隸屬關係到以下地點登記報案……”

  作為公司成員,老齊(化名)親歷了金珍堂崩盤的全過程。

  “出事前,董事長劉永福組織全體員工開了3次大會。他反復説,最近臨淄不少皮包公司垮臺了,老百姓也對我們産生了恐慌,大量取錢,造成了資金緊張。但我們不是空殼公司,我們實體展館的珍藏加上各公司,大概有五六億元,完全可以給大家兌現。要相信博物館的實力,不要恐慌,相信我劉永福不會死,不會跑。”

  那麼,偌大一個集團究竟為什麼轟然倒塌?

  老齊認為,是公司過分樂觀,對形勢估計不足。“劉永福之所以大意,據説是因為長年生意夥伴的幾筆款項,最終沒有按時到位。春節後,他還購買了千萬元計的香港龍幣,也沒法馬上變現。”

  老“業務員”親歷集資利益鏈

  金珍堂造就了一個特殊群體——“業務員”,也叫“拉款員”。他們收入高,買車買房。但如今,很多業務員再也不接電話,甚至逃回老家。

  老齊就是一名“業務員”,經手過千萬元的大單。出人意料,他的第一句話是:“一開始我也不信,我一直沒敢投錢。”

  這個企業的標語是“文化興邦、産業報國”,除了博物館,旗下還有拍賣公司、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等諸多企業商鋪。“一年4次大型拍賣會,平時在交易所賣古玩,收益可觀”。

  然而,老齊還是警惕地考察了3個月,最後眼看著“投的都賺錢”,他也忍不住了,把兒子、親家等親戚都“帶下了水”。

  他們究竟是如何拉款的?又是如何利益分成的?

  老齊描述了暴利的形成:一開始,通常是拉到存3個月的提成2%,拉到半年存期的提成4%,拉到一年的再加成。“到後來,一人每個月要完成10萬元的拉款目標,完成目標再獎勵提成0.2%”。

  拉款則是靠高利率説話。“公司利息比銀行高,時常浮動。打個比方,10萬元存3個月的利息是8000元,雖然合同上沒寫,但一直都兌現”。

  沒幾個月,老齊和同事們都成了新晉富人。“有業務員2009年下半年至今,獎金拿到100多萬元”。

  而現在,“業務員”們或被拘留,或被取保候審。“警方説我此前都是非法所得,要追討百來萬元,我説所有的錢也被套了,最後酌情開了十幾萬元的罰單”。

  受害者期盼公佈調查結果

  見到陳英,她兩眼紅腫,晚上只睡了1小時,一直做噩夢。醒著時一直冒虛汗,手機總在充電,“打得太多了,為了找回我們的血汗錢”。

  60多萬元,是一個普通五口之家的全部積蓄。去年此時,她把這些錢放進了金珍堂。

  而現在,工薪階層的陳英“幾乎要崩潰了”,好幾天沒有吃多少飯,只能找個地方偷偷哭。有傷病的丈夫,此時也已趕緊開始找工打,“要不五口人吃飯都成問題”。

  與她境遇相似的,在這片地區不在少數。

  有受害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家裏老人“因政府大量宣傳金珍堂”,把一輩子種地的幾千、一萬元養老錢都存上了。

  還有人説:“我家更慘,都是老媽種大棚攢的辛苦錢。”

  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公安機關還沒有發佈涉案總人數和總金額。不同受害者曾從接案民警處聽到4000戶報案的數字,“每一戶背後都是至少3口人,很多還牽連一大家子人。”

  中國青年報記者統計了數十戶受害者,已合計高達1.1869億元血本無歸。

  “政府倡導違法,我們買單。”不少受害投資者向中國青年報記者抱怨道,地方政府在金珍堂過度擴張吸金中負有責任。

  家住淄博市張店區的胡淼(化名)説,“老百姓都知道,金珍堂是臨淄區政府重點扶持的企業。沒聽説過什麼非法集資,只知道是在建博物館融資。”胡淼説。

  在胡淼出示的唯一憑證上,只有簡單的《借款合同》和幾行字:“今收到某某人民幣元,大寫元,定於某年某月某日歸還。經辦人某某。”下方借款單位章是“淄博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還有“博物館專項資金”的寬邊紅方章。多數受害者都是如此。

  “試問有哪家非法集資公司是有牌有證,在政府扶持下,利息獎勵政策上墻透明,辦公正規,一直運營近七年之久?”

  歷年來,金珍堂獲得過“淄博市第一批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山東省十大最具成長性金融類機構”、“淄博市消費者滿意單位”、“齊文化旅遊節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為什麼政府等出事了才定性為非法集資,不出事的7年裏,拼命給它戴光環呢?”老齊問。

  “但政府支持文化産業,跟個人去集資沒有直接因果關係。”臨淄區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

  “報案時公安人員還把我説了一頓,誰讓我們參與集資了?”胡淼欲哭無淚。

  陳英她們都收到了臨淄區公安分局發出的短信:“目前,金珍堂非法集資案件偵辦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公安機關已組成20多個工作組,分赴省內外追繳涉案物品。”

  他們想不明白的是:“金珍堂是根據國家文件依法成立的民營博物館,幾年來都是公開運作的,怎麼一轉眼就成了非法的?”

  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阮齊林教授。

  “非法集資的界定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1月4日施行的《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阮齊林説。

  在《解釋》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罪名有4個特徵,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條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針對這一條,如果金珍堂在一開始就説明是投資,風險自擔,就不是非法集資,也不會吸引來這麼多人。但它出具的是借款合同,欠債就必須還錢,顯然是承諾了‘還本付息'。”阮齊林説。

  另外3條特徵是,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記者還聯絡了偵辦此案的淄博市公安局臨淄分局。該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案情還不在掌握,不便透露。而經偵大隊的受害投資者諮詢電話,已經被“打爆了”。

  中國青年報記者前往中國人民銀行臨淄支行採訪,該行辦公室周副主任表示,支行主要監管銀行業界,對此案不甚知情。

  現在受害者們最焦急的期盼是,公佈目前的案情調查結果。“第一是,金珍堂已知的負債、查處的資金和資産情況;第二,政府下一步準備怎麼辦?”

  本報山東淄博6月8日電

熱詞:

  • 錢幣博物館
  • 非法集資
  • 政府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