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河南中儲糧窩案驚動高層 委託收購藏灰色利益鏈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4日 20: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河南中儲糧窩案全景:委託收購的灰色縫隙

  本報記者 王峰 河南鄭州報道

  因為喬建軍,中儲糧直屬庫主任的位子顯得更為燙人了。

  今年10月初,喬建軍被傳“害怕離任審計時查出問題”,卷款逃走。喬成為繼河南許昌前直屬庫主任任國正和副主任姚寶山之後,近期河南省內第三個出事的中儲糧直屬庫主任。

  在中儲糧系統“總公司-分公司-直屬庫”三級體系的架構中,直屬庫主任“位高權重”。總公司對直屬庫的人、財、物實行垂直管理,直屬庫主任由中儲糧總公司任命。

  中儲糧在全國也只有338個直屬庫。在河南,基本上每個地級市設一個直屬庫,只有個別産糧大市會多設。河南省每年幾百億的儲備糧購糧款,都要通過這為數不多的直屬庫下發。

  在事發前,三人均在該崗位上工作超過了10年。

  兩個月後,12月9日,喬建軍的領導、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總經理李長軒被雙規,據傳為喬建軍案牽連。

  河南的小麥播種量佔全國21%,産量佔到27%。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案發生在中原糧倉,事關糧食安全,已驚動中央高層,中紀委人士多次赴鄭州調查,全系統視頻會議也已召開。

  委託收購的由來

  但敞口收購一直令直屬庫庫容難以承擔。數據顯示,到2009年時,河南省的中儲糧直屬企業庫容也只有800多萬噸。而僅2006年和2007年兩年,河南省托市收購的小麥,就佔當年小麥商品量的90%和70%,總量超過3100萬噸。

  “喬建軍的問題就主要出在與代儲托市糧的民營企業的利益勾兌中。”中儲糧河南分公司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2005年,在我國糧食生産再次取得豐産之後,市場糧價趨於疲軟。“在這種關鍵時刻,國家及時啟動了糧食最低收購價預案,即在相關糧食主産區、對大宗糧食品種按最低價收購農民余糧。”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聲俊撰文稱。

  最低價收購是指,如果市場價低於托市價,啟動托市收購,收購主體即是中儲糧。

  對於托市收購的購糧款,由中儲糧向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統貸統還,而中央財政對直屬庫給予保管費用補貼和利息補貼。也就是説,直屬庫收購越多的托市糧,會享受越多的財政補貼。

  但敞口收購一直令直屬庫庫容難以承擔。數據顯示,到2009年時,河南省的中儲糧直屬企業庫容也只有800多萬噸。而僅2006年和2007年兩年,河南省托市收購的小麥,就佔當年小麥商品量的90%和70%,總量超過3100萬噸。

  由此,國家下達政策,允許中儲糧委託符合收儲條件的其他庫點進行托市收購,這些企業主要包括河南省糧食局系統的國家糧食儲備庫、地方糧食儲備庫以及民營糧食銷售、加工企業。

  有説法稱,許昌窩案在內部被認為也與庫容不夠、興建新倉庫有關,2006年許昌直屬庫南庫區建倉預算原本為2000萬元,但到2007年底,建倉實際投入約4000萬元。

  而在剛落幕不久的許昌直屬庫窩案中,劉保周作為該庫財務科科長,將一筆十幾萬元的建倉工程款撥入了許昌直屬庫委託托市收購的某民營企業賬戶,之後再取出貪污。而這家民營企業因為要從劉保周那裏領取收購款和糧食保管費補貼,還送了他一輛別克轎車。

  為了賺取財政補貼?

  各直屬庫與直屬庫、代儲企業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關係,收糧季節來臨,相互搶糧也是必然。

  2005年和2006年兩年,中央財政共為托市收購補貼了158億元,這對利潤稀薄的糧食企業來説,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這令各收儲機構均全力發動,各直屬庫與直屬庫、代儲企業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關係,收糧季節來臨,相互搶糧也是必然。

  中儲糧一名員工曾向媒體表示:“最初幾年,收購數量都快逼近産量了,搞的有點過。”

  搶不到糧食的倉庫很可能走向極端。代儲企業虛構收儲托市糧數量,從而賺取補貼的案例,目前亦已見諸司法判決。河南當地媒體曾報道許昌直屬庫襄城分庫收購糧食大量摻雜砂子的情況,甚至被當地人戲稱“砂子裏摻麥子”。

  更“大手筆”的手段是“轉圈糧”。所謂“轉圈糧”,是指糧庫在托市收購前給麵粉廠等企業打招呼,讓他們幫忙拍下前幾年收儲的陳麥。等到實際收購時,糧庫再從企業手中把小麥買回。小麥在交易過程中並沒有離開糧庫,莫須有地“轉了個圈”後,就能為糧庫帶來一筆新的財政補貼收入。

  “轉圈糧”的另一個後果是,讓倉庫的實際庫存量變得難以統計。一名鄭州糧食系統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河南對“轉圈糧”的舉報多次到達北京,“但調查後沒有發現太大問題”。

  為了財政補貼而瘋狂搶糧的後果是直接哄抬了糧價,從而讓一些中小麵粉企業難以承擔。今年因市場價高河南沒有啟動托市收購,也被認為是往年代儲企業的“搶糧”抬高了糧價所致。

  事實上,那些民營代儲企業的利益訴求並非賺取補貼那麼簡單,很多代儲企業本身就是麵粉廠等用糧企業。托市糧儘管産權歸國務院所有,但小麥儲存在“自家倉庫”裏,用起來總歸方便得多。

  喬建軍案中,一名當地糧食局領導曾向媒體透露,兩家代儲托市糧的大型麵粉企業收來的糧食,“沒有用到國家規定的上面,都用到自己麵粉廠裏去了。所以,它倉庫裏的糧食肯定是虧空的。”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介紹,我國糧食儲備數量屬於國家機密,只有少數人知道,這導致即便在現實中發生私自售糧,若能及時補齊庫存,其中的腐敗行為就難以發現和查處。

  監管不力?

  由於代儲民營企業與直屬庫只是委託合作關係,而非直接下屬關係,因此監管存在諸多問題。

  委託收購的代價之一,就是監管鞭長莫及。

  “直屬庫內部已有較完善的內控監管機制,但由於代儲民營企業與直屬庫只是委託合作關係,而非直接下屬關係,因此監管存在諸多問題。”河南省一名糧食系統人士説。

  2010年6月,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巡查員來滑縣巡查糧食收購庫點虛報進度情況,安陽直屬庫駐滑縣監管辦事處副主任李明剛收了一家民營代儲企業5000元錢,從而擋住了省公司來的巡查員。

  李的上級江金龍也同時落馬。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一年時間裏,江金龍收受了代儲點11筆賄賂,其中既包括民營收儲企業,也包括地方糧食局的直屬糧庫。這些行賄代儲點的動機大多希望江金龍在上報收購進度、撥付收購資金上“給予照顧”。

  這個行業的潛規則是,每年5、6月份托市收購開始時,農發行的貸款到達直屬庫,但直屬庫並不立刻發給代儲點,而是由代儲點墊付收購款,等到年底時再陸續付清。

  又一個案例更為極端,中儲糧的監管員直接參與造假。2009年6月,一夥糧販串通了南陽市向東直屬庫監管員趙慶會,在賣糧稱重的地磅上安裝了電子干擾器,從而虛增了十幾萬公斤的托市糧,趙慶會按照“每車提100元”的約定分得了1765元,最後被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

  “對於托市收購中的監管機制,今後肯定會改進”,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紀檢監察室主任劉志忠説。

  中儲糧的雙重身份

  但這種管理架構的微調,依然並不能完全解決中儲糧的身份尷尬,屢屢爆發的窩案,更是將兩重身份之間的灰色縫隙愈加放大,直指中儲糧本身。

  既是代表國家進行糧食托市收購的主體,又隸屬國資委必須考慮“保值增值”,一直以來,雙重身份都是中儲糧被外界爭議最大之處。

  2010年,中儲糧高管曾對媒體表示,“中儲糧公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調控市場,主要起到對市場的反制和制衡。不像其他上市公司有股東所要求的盈利壓力。中儲糧主要是服從國家調控,逆市場而動。因此,我們與其他公司的合作更多的是在加工這一塊。對於其他公司可以在輪換庫存上給予支持。但是在調控任務上是不能合作的。”

  但現實的演化是,中儲糧總公司、各地分公司和直屬庫都辦起了公司。“如果托市收購還像最初那樣瘋狂,那麼納入托市收購的糧食品種,就快被中儲糧壟斷經營了。”一名糧食企業人士擔憂。

  自2000年成立至2010年底,中儲糧的資産總額已達3088.2億元,註冊資金166.8億,肢體龐大。而據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聲俊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儲糧2005年到2006年的托市糧的“購與銷”環節核算,僅盈利 2.7 億元。

  在這兩個年份,中央財政還提供了158 億元的財政補貼,其中糧食保管費用72億元,貸款利息補貼86億元。

  11年前成立中儲糧總公司時,就有一種改革思路:成立儲備中心,屬事業單位。但最終成立儲備糧管理公司的思路佔了上風,希望中儲糧能在市場體制中,用市場手段解決宏觀調控問題,完成輪換任務,減少調控成本,減輕財政負擔。

  出於對直屬庫爆發問題的憂慮,財政部駐江西專員黃福香就曾撰文建議加大儲備庫的上收力度,加強對中儲糧儲備機構垂直管理的幅度。文章稱2005年時江西省中央投資興建的糧庫共58個,但僅有16個庫點已經上收為中儲糧分庫和直屬庫。

  但這種管理架構的微調,依然並不能完全解決中儲糧的身份尷尬,屢屢爆發的窩案,更是將兩重身份之間的灰色縫隙愈加放大,直指中儲糧本身。

熱詞:

  • 中儲糧
  • 直屬庫
  • 托市
  • 收購資金
  • 收購糧食
  • 利益訴求
  • 轉圈糧
  • 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