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不法商販瘋搶地溝油 正規企業長期無原料致虧損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0日 13: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東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堆放在濰坊市奎文區環衛處的泔水回收桶

  不法商販爭搶原料 正規企業長期“吃不飽”

  無明確處罰依據 多頭管理淪為多頭不管

  説起企業的“出身”,濰坊金信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生産部經理李文章很是自豪。作為山東省唯一的地溝油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這家公司被濰坊市指定為濰坊市全部餐廚廢棄物唯一回收處理企業。在《濰坊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確定,金信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是全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有效依託。

  9月28日,在位於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佔地百畝的廠區,李文章向記者介紹説,這家享受著國家重點扶持資金的企業自2007年開始籌建,2010年7月一期工程完工投産。設想中的企業藍圖是在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後,可形成年産20萬噸生物柴油的生産能力。

  但理想尚未照進現實。

  記者了解到,濰坊金信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設計産能為年産五萬噸0號標準的生物柴油,每天解決1400噸餐廚廢棄物中含有的油脂,完全能夠保證整個濰坊市地溝油的資源化處理。但實際上,該公司每天最多處理的地溝油不過十幾噸,“一般把油攢到五十噸左右才開工幹幾天。”

  “每月處理地溝油的開工時間也就一週左右,有時候連續半個月不開工。”李文章告訴記者,因為回收的地溝油原料嚴重不足,企業開工以來一直處於“間歇式”生産狀態。

  為了避免不開工的尷尬,濰坊金信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不得不進購半成品原油,加工後生産潤滑性更好的新型柴油。

  儘管如此,這家企業還是處於虧損狀態。李文章介紹説,今年七月份,公司大約虧損三十萬元。“這是最少的時候,有時候一個月虧損甚至超過六十萬元。”李文章告訴記者,幸虧公司總經理宮述亮還經營著另一家能夠盈利的其他企業,用來給養金信達公司。

  一份數據統計顯示,濰坊金信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7月份一期工程投産後,在2010年共生産生物柴油700余噸,利用地溝油850噸。這與當初設想的一期年産五萬噸生物柴油的藍圖相差甚遠。

  喊餓的正規地溝油回收企業並非個例。成立於1999年的濟南環科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是目前濟南少有的在工商局註冊的從事餐飲廢油脂回收、加工的企業之一,年生産能力大約在2000余噸,由於原料不足,現在只有不到10%的産量,大多數時間只能放假停工。

  瘋狂搶撈地溝油 不法商販腰包大鼓

  作為地溝油回收的“正規軍”,濰坊金信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原料嚴重供應不足,另一方面,不法商販們組成的“遊擊隊”,在對地溝油的淘撈、提煉過程中,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幾乎就是拿著勺子舀錢,這些不法商販們可謂無本萬利。”從事多年化工行業的李文章這樣描繪製作地溝油的過程:將混雜著泔水、剩菜剩飯、亂七八糟臟物的原料倒進大缸,攪拌,先浮出一些油,撈出來,再用大鍋高溫蒸餾後,又浮出一批油。而這些經過簡單物理過程處理的油,價格可以賣到5000元左右一噸。

  為了對抗這種“無本萬利”的競爭對手,從今年五月份開始,金信達公司和濰坊市奎文區環衛處聯手,由金信達公司出人、環衛部門出動三輛車,雙方共同與轄區餐飲企業簽署協議,回收地溝油。截至八月底,已有110家大中型企業簽訂了地溝油收集、運輸、處置協議。按照協議規定,簽署企業所産生的廢棄油脂只能交由金信達公司處理,違者將處以最高五萬元罰款。

  即便如此,在地溝油的競爭過程中,金信達公司還是感覺吃力。“説到底,還是利益作祟。”採訪中有餐飲企業負責人這樣表示。該負責人介紹説,餐飲企業將地溝油和廢棄油脂交由金信達公司是義務行為,而清運其他剩餘的餐廚垃圾還需要支付每立方2—6元的處理費、15元的運輸費。而油販子們則是以每噸五六千元的價格收購廢棄油脂,並且免費幫忙清運其他餐廚垃圾。“一個白白交出地溝油,還得花錢清運垃圾,一個可以得到收入,還免費清運走垃圾,你説選哪個?”

  而奎文區環衛處副主任董愛卿則一針見血指出,企業在道德和經濟面前,多數的選擇是後者。據奎文區環衛處介紹,在不給錢就收不到油的情況下,金信達公司不得不到部分酒店採取現金收油的辦法,“這種辦法環衛部門是不贊成的,但我們也沒有介入。”

  從今年五月份與金信達公司接觸,雙方簽署協議共同整治利用地溝油以來,濰坊奎文區環衛處副主任董愛卿最大的感觸是氣憤和無奈。她介紹説,僅在奎文區就至少有十家以控撈地溝油為職業的人員隊伍,但讓她困惑的是,目前沒有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和具體辦法來剷除這些隊伍。

  董愛卿告訴記者,工作中也曾遇到過控撈地溝油的不法商販,但只是扣車處理。“作為地級市,濰坊市沒有獨立立法權,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打撈的地溝油、剩菜剩飯,屬於餐廚垃圾,這又屬於生活垃圾,只能交給執法局處理。”為此她建議市政府或區政府出臺整治地溝油廢棄油的政策、文件和辦法。明確查處地溝油、廢棄油的管理部門,處罰依據和程序標準。

  並非僅是沒有獨立立法權的濰坊面臨著監管地溝油的困惑。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目前我國對“地溝油”的監管實際涉及多個部門,包括衛生、工商管理、環保、公安等。按照國內目前職能部門之間的監管職能劃分,食品生産加工環節由質監局負責,流通環節由工商局負責,餐飲行業則由衛生局負責,地溝油原料源頭由環保局負責,而流通到畜牧喂養環節則由農業局負責。這些環節,除了主要的負責單位,理論上還有來自其他監管部門的配合,看上去每個環節和場所都有人管,但多頭管理往往淪為多頭不管。

  除了監管政策的缺位,董愛卿還發現,一些物業公司將小區的地溝油賣給了不法商販,禁止金信達公司進入撈油;還有的連鎖酒店以總部回收的名義,拒絕與金信達公司簽署地溝油回收利用協議。

  今年9月份,公安部統一指揮浙江、山東、河南等地公安機關首次全環節破獲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這一消息讓35歲的李文章又看到了希望。他告訴記者,在“風聲緊”的情況下,前段時間甚至有陌生餐飲企業主動打來電話,讓去收油。

  對於下一步的打算,李文章介紹説,計劃在濰坊下屬各個縣市區都設立地溝油回收點,該舉措也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門的協同配合,目前這一工作已經開始試行。“有了監管部門的高壓姿態,再加上各種利好政策的扶持,相信企業一定會邁過這道坎的。畢竟這是個新生事物,而且有這麼大的社會意義,應該有一個好的前景。”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地溝油
  • 過控
  • 瘋搶
  • 廢油脂
  • 虧損
  • 商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