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法官紮根基層20年甘做和事老 稱搞審判像打太極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18: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河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調解成功,王衛東拉著雙方當事人的手握在一起

  接觸過王衛東的人都樂於稱他是“和事老”。1990年,他從鄭州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被分配到溫縣人民法院工作,並在基層北冷法庭一待就是20年,審結各類案件2600余件,無一件矛盾激化,無一件上訪信訪,全部實現了案結事了。

  2008年,作為一名法官,王衛東被評為首屆感動溫縣十大人物,這是最讓他自豪的。這些年,他還先後榮獲了全省人民法庭優秀法官、全省法院十大調解能手、河南省“十佳法官”、首屆河南十大法治人物等許多榮譽稱號。1992年以來,他所在法庭共審結各類民事案件4000余起,無一件矛盾激化,無一起上訪信訪,全部實現了案結事了,創造了19年沒有上訪、沒有信訪的紀錄。

  “不是有句話叫‘痛並快樂著’嗎?”採訪中,王衛東説,“我總結這20年,則是苦著、累著並快樂著。苦和累,我相信每一位做過群眾工作的同志都有同樣的感受。下鄉跑斷腿、磨破嘴,入戶做工作遭冷遇、受委屈。但是,看見群眾衝咱一笑,看到當事人對咱的那份信任與感謝,説心裏話,那叫一個滿足”。

  A

  結婚儀式上

  法官成了證婚人

  “您如荒山上的涼亭,五黃六月下的綠葉,是久旱初雨,是久雨放晴,是你冰釋了我們心中的壁壘,讓我們鬆動的愛情重新煥發了生機……”記者近日在溫縣北冷法庭一樓大廳的“當事人留言簿”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如此具有詩情的話語,讓記者眼前不由得一亮。

  寫這段話的小崔是溫縣一所高中的教師,他與妻子曾相戀多年,然而兩年前雙方約定好婚禮的時候,兩人突然因購買傢具産生分歧而提出退婚,並訴訟至法院要求返還彩禮。

  “當時鬧得我們雙方家長很尷尬、很被動,兩家老人咋説倆孩兒也不行,弄不成,要離婚哩!”崔某的父親提起這件事仍記憶猶新。

  “原本是鬧分手的,沒想到王法官會讓他們破鏡重圓,我就覺得這樣的法官很少見,因為我和當事人的關係好,當時王法官還請俺去做他倆的思想工作了。”小崔的高中同學李某談起這件事讚嘆不已。

  “這個案子,不是簡單地給他們判決了就行。既然兩人有感情基礎,為什麼不向好的方面引導呢?”當記者問起是什麼讓他下這麼大力氣去撮合時,王衛東用非常樸實的話回答,“確實,為他倆能走到一塊兒,我到他們家七八趟,不少勸他們,勸他們要珍惜感情,學會包容,多想一想剛下學在外打工的艱辛,想想父母的艱難。有時一天下來嘴都是幹的,到家後一坐動都不想動。但是,把案件調解成功了的那種成就感、喜悅感真是難以表述。看到他倆牽手,高高興興回去,我打心底感到高興。”

  他們結婚當天,王衛東作為證婚人參加了婚禮。兩位新人向他鞠躬時,王衛東第一次在這麼多人的場合落淚。

  農民的孩子最理解農民

  “東家長,西家短,吃飯離不開鍋和碗。”每天像坐診的醫生一樣,王衛東的接待室外排滿了來“掛號”的當事人,他們反映的大多是油鹽醬醋、鍋碗瓢盆之類的家長裏短。對每一位當事人,王衛東都認真傾聽,細緻記錄,平和溝通。

  每天接待這些形形色色的當事人,王衛東掏心窩子地説:“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也最了解、最理解農民。在農村,每一個走進法庭的當事人,都是遇到了自身不能解決的糾紛和難題,迫於無奈才打官司。由於文化、語言表達水平有限,再加上內心的委屈、痛苦和焦慮,短時間內很難宣泄出來,這時他們最需要傾訴和理解。這就需要我們法官要學會耐心傾聽與溝通,與他們産生心靈上的共振與互動,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北冷鄉杜莊村杜某的妻子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被撞成植物人,為了給妻子看病,他變賣了所有值錢的家當和房産,仍無力承擔鉅額的醫療費,更令人無奈的是,肇事者是一個年僅16歲的少年,父母都是農民,家裏也只有兩座老瓦房和幾件簡陋的傢具,十幾萬元的鉅額賠償金就像大山一樣重重地壓住了這個家庭。

  “當時愁得我都沒法弄,也看不到啥希望,對方家境困難,但作為受害方我更沒有別的指望,我就對王法官説,要是公家解決不了,我就拉著老婆到被告家,以我的命換他全家的命。”杜某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不住地嘆氣。

  “原告的情緒如不及時疏導,這種積怨很有可能爆發,甚至引發刑事案件。”面對這位不堪重負的農民漢子,王衛東心痛不已。“那一段時間,我兩頭來回跑了20多次,每次和原被告一談就是幾個小時。一方面看望和安慰原告丈夫,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給予適當的資助,讓他振作起來,渡過難關;另一方面做被告父母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多想一想對方的難處,儘自己最大的力量主動去賠償。”

  經過王衛東的奔波和努力,最終雙方達成了7萬元的賠償協議。可這錢從哪兒來?為促使被告履行協議,王衛東又積極為被告家想辦法,幫助被告在銀行貸款,多方尋求籌錢門路。當原告丈夫接過7萬元的賠償款時,這位幾近麻木的農民滿臉淚水地對王衛東説:“我知道,這些錢與我原本的要求還差很多,但是我服!因為你真的盡心了!”

  C

  “打打太極拳,輕鬆搞審判”

  溫縣是太極拳的發源地,作為一名陳氏太極拳的愛好者,王衛東練太極拳已有十幾個年頭了。這些年,他每天都在堅持練,對太極文化的精髓也感受頗深。練太極拳為他做好審判工作提供了不竭動力,讓他形成了“打打太極拳,輕鬆搞審判”的習慣。他將太極拳的原理、法則運用到司法審判實踐中,全方位、多元化調處矛盾糾紛。

  王衛東借鑒太極拳“剛柔相濟、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原理,根據案件的不同性質,當事人的不同情況,案件的不同程序,總結歸納了十大太極調解法。其中經常運用的應屬“以心制心”、“借力調解”和“粘連相隨”調解法了。

  對離婚、贍養、撫養等家事案件以及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王衛東實行真情調解,即“以心制心”調解。“農村群眾由於知識結構,生活經歷的限制,有時考慮問題容易鑽牛角尖,但其實他們是最樸實的。在調解過程中用群眾最信服的方式,最容易理解的群眾語言給他們疏導、交流,才能打開那一扇扇心門,取得雙方當事人的互諒。以情動情,以心制心。”王衛東認為這種調解態度應該是所有調解都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很多當事人自尊心都比較強,常常固執己見,對這樣的當事人,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邀請其所在村的基層民調、同事、親友、社會知名人士參與和協助調解,即“借力”化解糾紛效果較好。”

  對有錯不改,無理取鬧甚至耍無賴的當事人到農村公開開庭,眾人説服教育調解,王衛東把此趣稱為“粘連相隨”法。王衛東為用好這種方式,還弄了一套“配套設施”,就是讓人做了幾個馬扎和一個折疊桌,隨時隨地到村中或糾紛現場開庭。在圍觀群眾的輿論壓力和眾人指責勸説下,促使當事人明是非,知恥辱,主動接受調解。

  逢案必調,判後也調,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去調。王衛東始終認為調解一起案件就是為社會和諧增加一份力量。鋻於這種理念,王衛東反復引導當事人權衡利弊,用最大的努力促成和解。而為了實現每一次目標,他都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原告來立案的時候,就要給當事人做調解工作,相當於打太極拳的起勢,起勢運行氣血開始,起勢做得好氣血通暢,整套拳打下來會輕鬆舒暢,機體各部位得到有效調和;而接下來到案件的受理、答辯,當事人提供證據,庭審前,庭審中,庭審後,以至到判決,都要做調解工作。‘步隨形走,形神合一’,直至把矛盾化解在最早階段。當然,把調解貫穿于整個案件當中,這個工作量相當大。每次的一種交流,都要付出很多的勞動。也就是説你給當事人一談就是三四個鐘頭,有些案件需要給當事人做幾十次的工作才能成功。像我們調解案件,經常給當事人做工作做到過午甚至深夜,這都是家常便飯。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拿出打太極拳時的心態,沉得住氣,堅持不懈做下去。”長期進行民事調解是很枯燥的,但王衛東能讓平淡的湖水泛起閃亮的浪花。

  “我們判了許多案件,但是當事人為什麼對我們沒有説三道四,沒有信訪,就是因為前期做了巨大的工作。我不能保證案件的結果讓當事人滿意,但我敢保證我的服務、我的態度、我的盡職盡責讓當事人滿意。我想我們最高追求目標應該是個零訴訟!”王衛東説。

  D

  成了群眾依靠

  卻忘了家

  “王衛東成了轄區群眾的一種依靠,不論白天、夜晚、星期天、節假日,只要群眾一個電話,王衛東都會及時趕到,為他們送去一名基層法官最誠摯的幫助。為此,王衛東犧牲了太多的時間,也對家庭有了太多的虧欠。”同事陸保剛與王衛東並肩工作多年,對王衛東的情況知根知底。

  處在基層一線的王衛東有時為調解也會感到累。他説,每當這個時候,他就會想到那些經他調解成功的民事案件,會想起那些重回和睦的家庭、那些修復的親情、愛情、友情。對於他來説,那就是他前進的動力。追求事業的完美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重了工作必然會輕了家庭,王衛東有時也會面對這樣的困惑。

  王衛東的老父親今年已經82歲高齡了,還是一個人在老家做飯吃,每次王衛東回家看望父親,都是匆匆而去,匆匆而歸,有幾次老人家身體欠安,都是姐姐帶老人去看的醫生。

  愛人李彩玲是幼兒園教師,談起自己3年前的車禍,彩玲記憶猶新。那年冬天,她在下班途中被摩托車撞成骨折,王衛東僅在床前伺候了3天。因為法庭離家遠,中午不能回來,整整3個多月,王衛東都是早上做好雙份飯,中午讓愛人和孩子溫著吃,晚上回來再彌補一整天的缺憾。

  王衛東感到愧對老人、愛人和孩子,但他説“他們沒有埋怨過我,這是家人對我最大的支持。把每一起案件都處理到最好,讓每一個當事人滿意,為社會多創造一份和諧,是我最大的欣慰”。(河南法制報 首席記者吳倩 劉華 通訊員 王海青 劉建章 張世威/文圖)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王衛東
  • 基層法官
  • 基層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