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新食品安全國標出臺 告別民以“添”為食(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5日 1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讓消費者不再“談添加劑色變”

衛生部發佈4項食品安全新標準;添加劑不得用於掩蓋食品質量缺陷

  食品添加劑被廣泛應用於現代食品工業,然而近年來,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的事件讓消費者談添加劑色變。這次,相關國家標準的出臺,將有利於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為。

  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最為常見的是防腐劑、著色劑、增味劑、營養強化劑等。可以説,沒有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專家認為,正常食用符合國家要求的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不過,應該強調的是:食品添加劑與非食用物質或非法添加物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像三聚氰胺、瘦肉精、蘇丹紅、孔雀藍等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劑。

  然而,由於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現,消費者無所適從,導致“談添加劑色變”。

  檢測標準滯後被認為是添加劑氾濫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三聚氰胺曝光之前,乳製品檢測標準中並沒有這一檢測項目,而中國目前大小企業生産上千種香料,卻只有40多種國家標準。

  專家認為,建立完善的食品添加劑標準對解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此外,還應該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的生産、銷售、購買資格進行限制,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的銷售者、消費者登記備查,建立嚴格的食品溯源制度,從上遊環節完善對食品添加劑的監管。

  深度觀察:

  非法食品添加背後的監管困境

  重慶警方近日查獲三聚氰胺含量超標的“毒奶粉”2.6萬多公斤,三聚氰胺“幽靈”再現,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再加上近期出現的“硫磺生薑”“染色饅頭”“牛肉膏”“毒豆芽”“墨汁粉條”等食品添加安全事件,食品市場安全幾乎讓公眾談“添”色變。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近日出臺了一些列措施強力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為。食品安全關乎百姓健康,為什麼那麼多部門管不住老百姓的一張餐桌?非法食品添加的背後存在著怎樣的監管困境?

  非法添加敗壞行業名聲

  白麵饅頭經過添加“檸檬黃”色素,馬上就變成了黃澄澄的“玉米饅頭”,近日,溫州市工商局查處的一批“染色饅頭”,不僅可能會引起過敏、腹瀉等症狀,長期食用還可能會對人體肝臟造成損害。而在廣東等地出現的“神奇牛肉膏”,則是將豬肉變出牛肉的味道,偏離了食品添加産品説明上標識的用途,濫用了食品添加劑。“染色饅頭”和“神奇牛肉膏”這兩個特例其實代表了我國主要食品添加違法行為的兩種最典型的問題。

  “一些食品非法添加行為敗壞了食品添加劑的名聲,其實正當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老百姓無需‘談添色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記者,目前食品非法添加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把非食品原料當作食品添加劑,如添加檸檬黃、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等;二是超範圍或超限量使用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發色劑和漂白劑。

  廣東省等地工商局近期對一些批次蜜餞、糖果、飲料、雪糕等食品中的添加劑進行抽檢時,發現部分食品中增味劑(甜蜜素、糖精鈉)、防腐劑(苯甲酸)、增色劑(檸檬黃)含量超過了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非法添加背後的監管困境

  “工商、質監、衛生、農業、消協……那麼多部門都有責任管理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為什麼食品添加劑違法使用的問題還會屢屢發生?”不少普通消費者這樣問道。

  廣東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食品添加劑檢測標準滯後使得食品添加劑監管困難。該負責人説:“工商部門一般委託專門檢驗機構來抽檢判定一種食品是否違法添加或是否濫用食品添加劑,但是由於標準只針對已知的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對未列入標準檢測範圍的未知違法添加物質難以檢出,如三聚氰胺曝光之前,乳製品檢測標準中並沒有這一檢測項目。”

  “香精和色素使用很廣泛,但是當前卻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限定它們的用量。”朱毅説,我國目前大小企業生産上千種香料,卻只有40多種國家標準,相關標準缺失導致監管存在盲區。

  來自廣東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監管部門人手相對較少,快速和常規檢測能力不足,被動執法問題非常突出。他説:“以瘦肉精為例,廣東每天都有幾萬頭豬銷售,而監管部門人手不足根本無法去全面檢驗,抽檢比例也比較低,每頭豬的瘦肉精檢驗成本大約是10元,那麼將所有的豬都拿去檢驗的成本將會是天價數字。”

  “很多食品添加問題都是媒體記者先發現,而專業執法人員則渾然不知,更有甚者則對部分違法企業包庇縱容。”朱毅認為,部分執法部門的執法不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監管的威懾力。

  上遊環節上應完善機制

  近日,中央領導同志要求,對違法生産、銷售偽劣産品,嚴重擾亂市場,危及人民群眾利益甚至生命的犯罪行為,務必依法嚴懲,公開審判,營造堅決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的社會氛圍。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要求衛生部從嚴審核、制定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國家標準,2011年年底前要制定並公佈復配食品添加劑通用安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標識標準,這將對解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朱毅説:“相關標準制定中,應當將健康標準納入更重要的考量指標,比如食鹽,就應該列入食品添加劑中,並對其使用量進行標準限制。此外,制定標準應注重和國際接軌,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明確規定不可在水中隨意添加食品添加劑,但我國現行標準中,只規定了天然飲用礦泉水不得隨意添加添加劑,其他飲用水的生産均可使用77種可按生産需要適量使用的添加劑,而且沒有設定上限。”

  “如果食品添加劑源頭失控,反而想在其流通、使用環節去控制,不僅加大了檢驗成本,也使得查處使用違禁食品添加劑行為的效果大打折扣。”廣東省消委會秘書長羅衛光説。

  羅衛光認為,應當在食品添加劑的生産和銷售的上遊環節上就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的生産、銷售、購買資格進行限制,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的銷售者、消費者登記備查,建立嚴格的食品溯源制度。

  一位長期從事豬肉食品行業的人士認為,應加強基層執法,如果能採用“殺一儆百”的執法,改變基層執法人員的工作狀態和精神面貌,可以設想食品安全問題將有大改觀。“如果有監管人員隨時隨地到商場或者大街上抓一個饅頭或者一把豆芽來抽查,又怎麼會所有的食品問題都要靠媒體來曝光?”

  建言獻策:

  食品安全:法制和道德一個都不能少

  近段時間,染色饅頭、毒豆芽等食品安全問題接踵而至。一邊是政府屢屢強調嚴厲打擊,一邊卻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使百姓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食品安全問題到底該如何整治才能讓大家真正吃得放心舒心?

  加固法治“堤壩”

  5月1日,備受關注的“醉駕入刑”正式開始實施,意味著駕駛人將為自己的酒後駕車行為付出“罪與罰”的代價。

  長期以來,很多分析人士認為,一些單位或個人之所以在食品安全方面,屢屢置社會大眾生命于不顧,蓋緣自犯罪成本太低,被罰沒或治罪的代價遠遠低於其違法行為所帶來的豐厚利潤。

  對此,不少人表示,如果能像懲治醉駕那樣來監管食品安全,恐怕就不會連番鬧出“健美豬肉”、“染色饅頭”事件了。

  其實,回顧歷史,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一直在“法”的路上前行。目前,有關方面對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力度正越來越大。

  也是在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開始正式實施。新法規定,對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處罰起刑點從“拘役”提高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業內專家認為,將刑罰門檻提高到了有期徒刑,在罰金上採取無限額罰金制,不規定罰金的具體數額限度或者上限,同時將刑法提高到拘役並處罰金。這些改變都將使得對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威懾性。

  今年3月,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關於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關職務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從司法層面加大對國家公職人員在食品安全領域失職、瀆職犯罪的查處,明確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者和執法者要有司法問責。

  構築道德“防線”

  4月14日, 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的時候表示,近年來相繼發生了“毒奶粉”、“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則指出,食品生産就是個良心活。當務之急是如何制止道德滑坡,挽回食品工業信譽,保障人民健康權利。

  食品生産的確是個良心活。無論是現代化的流水線,還是傳統的小作坊,生産過程都可謂“天知地知良心知”,而消費者只能“眼不見為凈”。因此,一個社會如果道德滑坡,食品安全往往是重災區;反過來講,提升食品安全指數,道德重建是重要一步。

  近日,為宣傳教育食品安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2011-2015年)》,規定生産經營單位負責人和主要從業人員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行業道德倫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不得少於40小時,在2015年年底前將社會公眾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知曉率提高到80%以上,將中小學學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識知曉率提高到85%以上。

  另外,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國家行政學院共同舉辦的“省部級領導幹部食品安全監管專題研討班”日前在國家行政學院開班,目的就是要認清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嚴峻形勢和重點任務。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表示,對食品安全應該多管齊下,從短期來講,一定要把法律法規給制訂好,執行好;從長期來説,一定要弘揚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道德觀念,包括企業的社會責任。

  有人説,“一張簡單的飯桌上,包含了經濟發展的全部道理。”從1993年取消糧票制度至今,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從“吃飽”向“吃好”的轉變。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保證公眾的食品安全,不但要進行道德教育,也要加強法律約束。因為只有法律站穩了陣腳,道德才不至於在利益面前無限後退。  

  對食品添加劑應該用減法

  泡菜裏有著色劑,果凍裏有防腐劑;一支雪糕含16種食品添加劑,一袋方便麵中有14種……近九成食品含有添加劑,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多種。不管是直接添加,還是間接添加,每個成人每天大概要吃進八九十種添加劑。(據《人民日報》)

  我國商品分類中的食品添加劑共有35類,包括增味劑、消泡劑、膨松劑、著色劑、防腐劑等。我國含添加劑的食品達萬種以上。每個成人每天進食八九十種添加劑,足見添加劑使用之普遍。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黑心企業、商販渾水摸魚,以添加劑之名,坑害消費者。三聚氰胺、皮帶奶、蘇丹紅……這些都足以令國人警醒。目前,違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的最大隱患,其中固然有國人傳統消費觀念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利益使然。

  既然食品添加劑有這麼多不確定性,為什麼還非加不可?人們常説,“食綠色、吃健康”,自然的才是最好的。這些夾雜著五花八門添加劑的食品,如何能夠得上綠色、健康?

  “食品添加劑之父”安部司曾為自己研製、推銷的添加劑津津樂道,但直到發現女兒也熱衷於使用添加劑之後的食品後,他才“充滿了罪惡感”。“麵粉增白劑”的引入者、推廣者現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小麥分會理事長的王瑞元,從2000年開始在各種糧油工業會和糧食行業會上都呼籲企業禁用“麵粉增白劑”,“如果看不到禁用,我死不瞑目!”。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目前,雖然有252個食品添加物質有“戶口”,但還有很多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現象。報道顯示,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使用範圍,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等,已成為當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三大頑疾。筆者認為,對食品添加劑應採取強硬手腕,嚴格按照標準執法,對可加可不加的、違法過量添加的,應一律叫停。(王文武)

  它山之石:

  美國:要求申請人提供添加劑檢測方法

  在美國,食品添加劑分為直接食品添加劑、次級直接食品添加劑和間接食品添加劑,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監管。有意添加到食品中並在終産品中起特定功能的食品添加劑為直接添加劑;在食品的生産加工過程中加入,但不在終産品中發揮功能作用的食品添加劑係次級直接添加劑;不通過直接添加,而是通過遷移進入食品的食品添加劑係間接添加劑。

  美國添加劑監管以法律體系完善、嚴格而著稱。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法》第402款(a)(2)(c)規定,只有經過評價和公佈的食品添加劑才能生産和應用,否則會被認定為不安全。含有不安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則“不宜食用”,不宜食用的食品禁止銷售。

  在添加劑審批監管方面,《食品和藥品管理法》規定:在添加劑使用之前,使用人必須提出申請。申請書應該包括食品添加劑的名稱與獨有特徵的信息;生産工藝資料,包括所用試劑、溶劑、催化劑、加工助劑、凈化劑和特殊設備的清單,並對加工過程本身進行詳細的描述;食品添加劑的特徵和純度質量規格標準,包括食品添加劑的穩定性,尤其是當食品添加劑對水分、空氣或者溫度等環境條件敏感時或者穩定性不好時尤為重要;對食品添加劑的預期用途和使用量的描述;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分析方法等。

  如果需要通過限定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劑的限量才能保證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安全,那麼應該提供食品中該物質定量的檢驗方法,以保證不會超過限量規定。對食品中的物質進行定量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是經過培訓的人員在恰當裝備的實驗室能夠很容易操作的方法。方法必須具體、準確、精確、可靠。

  美國要求申請人提供檢測方法的做法值得我國學習。目前國家允許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並不是每一種都有相應的檢測手段,某些添加劑無法檢測出來。我國已公佈的47種“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中,有25種物質無檢測方法,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品種”中,有12種物質無檢測方法。

  歐盟:添加劑必須被證明無害才能使用

  根據歐盟指令89/107/EEC,食品添加劑是指通常本身不作為食品,也不用作食品的特徵配料的物質,而是為技術目的在食品的生産、加工、製備、處理、包裝、運輸或儲存過程中特意添加到該食品中從而導致該物質本身或其副産品成為食品的直接或間接成分。目前歐盟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312種,食用香料2668種。

  歐盟食品添加劑監管有如下特點:1、食品添加劑産品一旦進入某一歐盟成員國市場,原則上即可在其他成員國自由銷售;2、食品中只能含有歐盟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成員國允許使用的香料,即使用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歐盟的相關規定和一般衛生法規的要求;3、歐盟食品添加劑立法採取“混合體系”,即通過科學評價和協商,制定出能為全體成員國接受的食品添加劑監管法規,最終以肯定的形式公佈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使用的特定條件及使用限量等;4、“預警原則”,即只有那些已經被證明無害的食品添加劑才能夠使用。換言之,即使某食品添加劑是無害的,但在被證明無害之前禁止使用。

  這一點對我國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目前,我國有少數業內人士認為,只要食品添加劑沒有證明是有害的就可以使用。

  日本:添加劑使用堅守有益健康原則

  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在食品加工、製造、保存過程中,以添加、混合、浸潤或其他方式使用的成分。按照目前日本食品安全監管要求,將食品添加劑分為指定添加劑、即存添加劑、天然香精和一般添加劑四種。目前日本使用的指定添加劑近400種,即存添加劑有489種,天然香精和一般添加劑一般不受《食品衛生法》調整,但在使用管理中要求標示其基本原料的名稱。

  《食品衛生法》第二章對食品添加劑監管作了比較詳盡的規定。日本在添加劑監管方面最大的特點是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是安全原則,即確保食品添加劑不存在任何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的有毒有害成分,包括潛在的危險成分。

  第二是有效原則,即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有利於消費者身體健康。這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保持食品的營養質量;2、為特殊膳食人群的加工食品提供必要的原料或成分,但食品添加劑不旨在提供醫療作用,例如預防或者治療特定的疾病;3、為了提高或者保持食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或者用以改善食品的感觀特性。但是,這種改善不能改變食品的本質、成分或者特性以達到欺騙消費者的目的;4、在食品的生産、加工、製備、處理、包裝、運輸、儲存過程中作為助劑。

  然而,如果目標食品的生産加工過程能夠通過較低的代價得到改善,並且這種改善可以通過不使用食品添加劑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能夠滿足上述目的也被認為是不合理的。因此,按照《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即使添加劑是安全的,如果對人體沒有益處也不允許添加。

  日本《食品衛生法》的這一規定對我國取消麵粉增白劑具有借鑒意義。作者: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