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黃牛被殺案揭商場黃牛內幕:地盤規矩等級嚴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10: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5月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道,3天前,在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南京路上,兩個"黃牛"在商場附近發生衝突。最後,光頭"阿龍"被"小扁頭"連捅數刀,倒在血泊中,不治身亡。

  這一起兇殺亦將另一個世界牽出了水面。"黃牛"江湖,究竟是怎樣的?

  "黃牛":"做這一行,沒有不動手打架的"

  ●"地盤説"帶出了"黃牛江湖"的"冰山一角"。那麼,冰山之下,還有什麼?

  "黃牛"老穆弓著身子,雙眼緊緊盯著新世界商場門口。這是5月4日下午3時,距兇殺案不過24個小時。別人一旦問起案情,老穆一律"不曉得"。看上去,他和兩個夥伴更像是在此地站崗放哨,而不是做買賣、賺鈔票。

  同是"黃牛",在淮海路百盛的阿文,輕鬆多了。他的"辦公地點"每逢過節,必有贈券、積分、滿百立減等活動,頗受申城白領青睞。那一刻,他瞄上了一個在收銀臺準備結賬的男顧客。

  "先生,我用貴賓卡幫儂買單,好嗎?"、"要不,幫我積積分,哪能?"阿文笑嘻嘻地搭訕。沒等後者反應過來,阿文再問,"一共幾鈿?""5100元。""這樣,你給我5050元,要現金哦。其他的,我來搞定。"説話間,阿文向收銀員努了努嘴。

  稀裏糊塗地,男顧客答應了。阿文取卡、刷卡、買單,完成了所有步驟。最後,他還不忘加上一句,"只要5050元,儂多給了50元。喏,退給你。"

  同一個江湖,有不同地盤。兇殺案後,這一點差異集中體現在"黃牛"的心態上。阿文説:"我們不去老穆那兒,他們也不來這兒,井水不犯河水。"他説,"我們和南京路上的置地廣場是一起的,但和東方商廈、永安百貨不是一路。出了這事兒,有人提醒了,最近小心點。風聲緊!"

  事實上,即使是同一座商廈,也有地盤之爭,"這個圈子裏基本都是上海人在做。"至於徐家匯那一帶商圈,出現了本地、外地"黃牛"共存的局面。不過這些説法,始終未獲證實。

  小李老家江蘇,2006年夏天來上海打工,經常在南京東路800號東方商廈附近做"黃牛"生意。他介紹,平時僅限于個人之間合作,"關係簡簡單單的最好,也有人想拉我'上班',我心想,算了。"

  小李顧忌的是,萬一遇到爭搶地盤,"黃牛"間會大打出手,"我天生膽小,見血就暈。"

  規矩:不能以高於原定的折扣價收購

  ●有地盤,必然有其"規矩",以及隨之而來的"江湖恩怨"。

  "黃牛""小寸頭"的一次冒險記憶似乎是佐證。在南京路、淮海路的一眾"黃牛"中,"小寸頭"身材不高,他不是本地人,來自湖北。乾脆的性格常讓"小寸頭"嚇走前來結賬的本埠漂亮小姐,從而錯失不少生意。

  不過,他勝在勤奮。照圈內安排,一家商廈,從開門營業到最後打烊,常會有兩三人輪流"值班"。這時,"小寸頭"就像一隻小蜜蜂,一大早就到商廈一樓蹲點,直至其他"同事"趕來,才去樓上。當然,他也會偶爾抱怨,"樓上不好,沒人來買單,不如下面。"

  如此兢兢業業,一為生意,更重要的是不能丟了自己的地盤。"因為你一旦走開,收銀臺前沒人,其他'黃牛'就會伺機進佔。"

  對此,"小寸頭"有過親身經歷。兩年前的2009年6月下旬,淮海路上一商場舉行購物贈券活動,一個外來的"黃牛"以高於原本定好的折扣價向客戶收購禮券,結果被打得內臟出血、胸骨骨折。因為,原先在這個商廈周圍蹲點的"黃牛"認為,這"壞了規矩",於是出手。後來,盧灣區檢察院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對相關人士提起公訴。

  "我沒記得打過他,大家推推搡搡。誰知道傷這麼重?"參與此事的"小寸頭"嘀咕著是被人訛了。他説,再狠他們也不會出刀子,頂多是動拳頭。

  "小寸頭"描述的"江湖規矩"在以往亦多有展現。在5月3日南京東路兇殺案發生地附近,5年前曾上演類似的"黃牛"爭鬥。最後,"小寸頭"推薦了一個名字,"買卡,不妨找找他。"

  這個名字,藏著什麼?

  等級:區分等級看"口碑"和"人緣"

  ●胖子説,有些人太年輕的,恐怕連"黃牛"也當不成。

  準確地説,這個名字是一家"公司"。不少電子商務網站上有它的簡介——主要經營化粧品批發、消費提購券等,但都沒有"第三方認證"。

  根據這些網頁,同一家公司卻得到了3個不同的聯絡方式。一一聯絡,一家無人應答,一是靠近淮海路商圈,另一家近徐家匯商圈。找到第二個地址後,對方直接否認了就是"小寸頭"推薦的這家公司。當初的聯絡人乾脆説,這活兒自己早不幹了。

  接通最後一個地址後,電話那頭一個男聲説了一句:見面談!

  "公司"在市中心一個高檔樓盤裏,兩房兩廳。主臥和廳被改造成一個辦公室。一個胖子,腆著肚子,右手上一根金鏈子,坐在最裏面那間,桌上擺3部手機,斯瑪特、ok卡、加油卡等各種卡,還有一個微型讀卡器。一有空,胖子會拿起一張"斯瑪特"塞進讀卡器,看看還剩多少餘額,一一記錄下來。

  "怎麼找到我的?"胖子邊問邊打手機,詢問外面還有多少貨,扣率多少,何時運來。説起5月3日那一場"黃牛"刺"黃牛"的兇殺案時,胖子拿出了一張昨天出版的晨報説:"今天報紙都登錯了,不是'小扁頭',而是'大扁頭'。我老早認識他們了。"

  在"黃牛"江湖裏,有著一些等級。區分等級的標準首先是"口碑"和"人緣"。因此在胖子看來,"阿龍"和"大扁頭"為了爭一個熟客,就弄成這樣,不行,還不如上述的阿文。再高一些的是負責運貨的"黃牛",他要把從各處收來的購物卡和禮品券,送到老闆這裡。

  "所以,你覺得,我是什麼等級呢?"胖子呵呵一笑,問道。"有些人沒進商場就被打出去,很塌臺。"胖子説,不如先打打字,當學徒吧。

  此時,一批新"貨"運到了,黑色大包"嘩"地打開,塞滿了克莉斯汀券、ok卡。

  談生存

  單飛撐不了兩個月

  ●老張:主要業務在張楊路、福山路路口收售各類消費卡和有價票券,主張呆在自己熟悉的地盤,不要輕易插手別人的領域。

  他實際只有42歲,但長年路邊風吹太陽曬,黝黑的臉讓人感覺已經60多歲,所以別人都稱他"老張"。

  老張是南通人,12年前來到上海,打了兩年多的零工後便跟著老鄉入行幹起了職業"黃牛"。

  10年過去了,老張一直堅守在張楊路、福山路路口,收售各類消費卡和有價票券。老張告訴記者,張楊路這一代的"黃牛"基本上是他的南通老鄉。

  見人就詢問是否要賣卡

  記者注意到,當有客戶走近表示有卡出售時,沒有出現相互搶客的情況。對此,老張解釋,大家都是自己人,相當於同事一樣,而且一筆生意也就賺幾十元錢,沒必要搶。他又説到,大家都是這個小圈子裏的熟人,當看到不熟悉的面孔時,還是會有人上去問問的。"這行'水'太深,新人進來想站住腳挺難。而且行內人也知道,呆在自己熟悉的地盤最安全,不要輕易插手別人的領域。"説起10年的"黃牛"生涯感慨萬千,也很慶倖自己當初有老鄉引路。

  "剛開始做'黃牛'的日子挺難,見人就上前詢問對方是否有卡要出售,一旦對方有出售的意願,就會一路追著不放。那時自己是新人,什麼都聽老鄉的,收來的卡也交給老鄉處理,其中的利潤很小。也曾出現過不相識的同行間發生衝突的情況,但最後都由老鄉出面解決。"

  印了名片,有支付寶賬號

  後來,老張也學會了分發名片,給每一個賣給他卡的客戶派發,他開始積累自己的客源。當路口的聯華超市拆掉後,許多同行都轉戰其他地方,但老張繼續堅守"陣地"。老張認為,雖然超市拆掉了,但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地方有"黃牛",當他們有需要時還是會找到這裡來。

  老張告訴記者,現在他回收的東西範圍很廣,只要是有價的卡和券都收。他的名片抬頭是"張區票券服務有限公司",上面還印有其開設的淘寶網站、支付寶賬號等內容。

  對於回收的物品如何出手的問題,老張笑了笑説:"不方便説太多,但處理方式有很多種,最直接的就是交給'上家'。"對於"上家"的話題,老張明顯不願意多談,只表示收回的卡可以通過網店或熟悉的客戶出銷。老張稱,現在雖然每天都要站街,但日子比以前明顯輕鬆,沒什麼壓力,一個月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單獨做,兩個月就"關門"

  説起當初怎麼進入這個行當,老張馬上搖了搖頭,"'黃牛'不是想當就可以當的,這一行的'水'還是挺深的,如果你是自己出來收,指不定就會有人'關照'你,就算沒人'關照'你,生意也會很淡,不用兩個月就生存不下去。"

  説起何謂"關照",老張詭異的笑了笑,"大家都懂的。"

  談生活

  人得知足,吃虧就是福

  ●小李:主要業務在南京路步行街附近,有時幫人家介紹服裝生意和販賣小物品,主張人要知足。

  昨天下午,"黃牛"刺殺血案發生地、南京東路800號東方商廈附近,5男3女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當日的情形,其中,一個男子低頭翻著報紙,始終一言不發。當記者問起"阿龍"和"小扁頭"的情況時,其他人立即匆匆離去,只有他還低著頭坐在原地,突然對記者説:"是兄弟怎麼樣,是搭檔怎麼樣,他倆還不是因為錢翻了臉?"

  男子自稱小李。他説,剛才離開的7個人,都算是"阿龍"和"小扁頭"的同行,"當然,我也是。"

  小李老家江蘇,2006年夏天來上海打工,做過塑料品、在飯店燒烤、晚上擺服裝攤。去年底一個偶然機會,他在南京路步行街上遇到一個收ok卡的老鄉,"我每賣給他一張ok卡就能掙20元。"小李覺得這樣不錯,"時間自由,也輕鬆。"

  過年的時候,老鄉説,這次回家就不過來了,臨別時把收卡的上家電話給了他。小李和對方接觸了幾回,覺得不如老鄉實在,索性自己"開拓資源":跑到南京路步行街收卡。

  聊到他現在每天收入,小李笑笑不肯講。記者再三追問,他回答得很勉強:"吃飯和坐地鐵夠了,每天還能剩個七八十元。"他説,剛才離開的那些人裏,有幾個和他合作,"想做生意得有誠意,有時候他們收卡時現金不夠,我就借他們幾百元,這樣下來,他們也逐漸會介紹些客戶和收卡的上家給我。"不過,小李強調説,他僅僅限于個人之間合作。

  小李説,在南京路步行街上還發現了新的賺錢機會,"有些要我介紹顧客到他們的服裝店買衣服,我能拿提成。沒生意時,趕上下雨,我就幫著他們賣雨傘,賣出去一把給我兩元。"

  "人得知足,錢也得一元一元掙,一元一元攢,有時候真有矛盾了,和氣點、容忍些,吃虧是福。何必這樣呢……"再説起"阿龍"和"小扁頭",小李不住搖頭。

  談職業

  被人叫"黃牛"面子挂不住

  ●老陳:主要業務在上海體育場附近,因幫女兒取演唱會門票而入"黃牛"行當,主要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生意,主張自由、隨意。

  和老陳第一次見面前,是在淘寶網搜索到他的手機號。撥出去後接通的背景聲音很嘈雜,"我不在電腦前,你來上海體育場,把錢給我,我直接給你票!"

  到了上海體育場,記者再次撥通他的電話,這時候他正與一群"黃牛"在"交流"。

  老陳一見記者,大大方方遞出一張名片,上面標著"陳先生"和他的頭銜:"票務代理",名片後面印著收購票券和卡。

  記者發現,老陳給自己的是贈票。他解釋説,這是從鄰居那兒收來的,"他們沒時間看,我40元收過來,只賣你60元,要是再早兩天,這票我要賣100元。"

  老陳説,自己今年47歲,兩年前工作時受了工傷,後來索性辭職在家。有一次,他幫女兒取回在網上買的演唱會門票。那次,他第一接觸到"黃牛",從此入了行。

  老陳説,他起初的業務範圍比較窄,收卡收券僅限于鄰居和家裏人,還有親戚和親戚的鄰居,"掙錢是其次,關鍵是平時空著閒得難受,順便出來轉轉。"老陳説,每次拿到的票也不多,一旦在演出、比賽之前賣不出去,就用女兒的賬號挂在網上轉讓,往往能找到客戶。

  因為常和熟人打交道,老陳覺得老被人當面叫"黃牛"挺挂不住面子,就找小店印了盒名片:"這輩子第一回印名片,公司名字憋了半天還是想不出,小店的女打字員順手就調出一個票務代理公司的名片模板,我改了幾個字和手機號。"

  揣著名片,老陳覺得心裏踏實不少。他告訴記者,這大半年來,通過鄰居和親戚介紹又認識了不少人,收的卡和券也多了起來,"關鍵是熟人或者經人介紹來收,比較放心,不用擔心拿到假鈔或者卡被調包。""收到什麼做什麼,很隨意。"老陳還強調,當"黃牛"是為了找點事情做。收入要比在單位好一些,每月比在單位多掙1000多元,有時一個月多掙兩三千元,挺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