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藥價如同房價,雙軌制破解"降價死"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熱點聚焦

  魯生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下調了青黴素、羅紅黴素等162個品種、近一千三百個劑型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是調整前規定價格的21%,這是國家第27次下調藥品價格,預計這次降價每年可減輕群眾負擔近一百億元。然而,近些年來,一部分藥品降價後市場上就買不到了,人們稱之為"降價死"。記者調查發現,此次藥品降價仍未逃出"降價死"的宿命,部分"降價藥"的確難尋了(4月18日《中國青年報》)。

  據分析,藥品"降價死"源於三大因素:一是比較利益導致降價藥退出市場;二是部分企業停止生産降價藥;三是藥企放棄薄利多銷。顯然,要防止藥品"降價死",就必須採取措施有效化解這三大影響因素。筆者認為,調控藥價可以借鑒政府當前調控房價的基本思路,對藥品的生産經營實行"雙軌制",將基本藥物的生産、經營和使用納入公益化範疇,建立專門生産經營基本藥物的公益性藥廠、藥店,從而切實杜絕藥品"降價死"。

  藥品與住房有著許多共性,它們都是人民群眾過上有尊嚴生活的基本保障,不應實行完全的市場化政策。因為市場主體的基本特徵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藥品和住房的基本保障功能,使其不能交由完全市場化的主體來生産經營,否則必然因追逐利潤而抬高價格或拒絕生産經營。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只管價格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畢竟企業的自主性意味著它有權選擇生産或不生産以及經營或不經營。藥品價格雖然降下來了,但相應的藥品卻在市場上絕跡了,再低的價格對百姓又有什麼用呢?這樣不僅讓藥品"降價令"淪為一紙空文,而且也把基本藥物制度高高架空。

  總結多年的房地産市場管理經驗,我們終於認識到住房全面市場化的弊端,基本確立了住房保障的"雙軌制",即強化政府的保障房義務,加大保障房的建設和供應,增加中小戶型商品房供給,不僅從供地上予以充分保障,而且還想方設法保證資金投入。藥品市場能否借鑒這一思路呢?我認為完全可以。國家可以投資興建一批公益藥廠,專門生産那些成本與價格之間價差較小的基本藥物,甚至是全部基本藥物,從根本上避免藥品"降價死"現象的出現。與此同時,要求各地政府合理佈局,在城鄉建立一批公益藥店,主要負責經銷基本藥物。無論是公益藥廠還是公益藥店都享受國家財政補貼,使其成為生産經營基本藥物的主渠道。

  在確保充分及時供應的基礎上,政府和社會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醫生優先使用"降價藥"和基本藥物,否則給予相應處罰。如此一來,既可以釜底抽薪地扼住醫生開高價藥獲取回扣的通道,對遏止醫療腐敗商業賄賂起到預防作用,也可以促使醫療機構加速改變"以藥養醫"的傳統運行模式,迫使其努力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增加醫療服務項目,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在我看來,只有真正堵塞了醫生開高價藥、收取高額回扣的制度漏洞,才算抓住了我國當前藥價高、看病貴的"七寸",擊中了醫療改革的要害。

  總之,基本藥物的生産和經營,應當像城鎮保障房和城市公共交通一樣,凸顯其公益性,政府不僅應當調控價格,而且還應當組織或直接進行生産和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防止讓市場"牽著鼻子走",才能走出藥品"降價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