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男子網上散播謠言引發全國搶鹽風波被拘留10日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5日 1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民間辟謠組織悄然興起

  “在路上看到有人搶購食鹽,一婆婆很鎮靜不為所動,眾人奇怪,問其原因,其答曰:‘我非典期間買的鹽還沒吃完呢!’”這樣一條輕鬆幽默的消息,不是出自普通網友的調侃,而是出現在中國鹽業總公司的官方微博上。

  3月17日13時49分,中國鹽業總公司開通新浪微博,一天之內發佈了50條博文,其中一個帖子在新浪和騰訊兩家微博網站上一共被轉發和評論了11.5萬次。

  這一舉動被視為對網絡上食鹽供應不足説法最有力的回擊,對辟謠起到關鍵作用。《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發現,這個官方舉動的背後,還有民間力量。

  “傳得最兇的那天,我們發現謠言主要出於對食鹽供應的恐慌,所以決定邀請中鹽公司開通新浪微博,向網友發佈權威辟謠消息。”新浪“微博辟謠”小組負責人譚超對《法制日報》記者説,這個成立於2010年11月的特殊團隊,在平息日本地震期間中國盛傳的各種謠言上功不可沒。

  “那段時間我們是一週7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查實。原先只有7個人的配置也增加到了20個人,三班倒。我們一方面廣泛地蒐集各種謠言,另一方面通過郵件、微博、電話等渠道徵集網友舉報,收到線索後再一一查證核實。”譚超向《法制日報》記者講述了“微博辟謠”小組在地震期間的工作。

  袁新婷,科普網站果殼網“謠言粉碎機”主題站負責人。這名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化學專業的博士後,做的是和譚超類似的工作,但略有不同。

  “關鍵就是要説服他們,所以大部分精力就花在數據資料的蒐集上。果殼網編輯部有20多名高學歷的‘80後’,學科背景涵蓋物理、生物、電子、植物、數學等領域。我們還會找相關的專家把關,保證我們的消息是可靠正確的。我們不能在辟謠的同時産生新謠言。我們不是説誰的權力大聽誰的,我們只看權威和科學的觀點。”袁新婷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這是一種可喜的網絡自凈力量。”樊春雷對《法制日報》記者説,這種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調查來提高全民分析問題能力的做法,在當下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謠言以辟謠

  隨著網友“漁翁”被查證為囤鹽謠言源頭,互聯網再次遭到眾多批評——“其傳播速度、廣度和匿名性為謠言傳播提供了良好條件”。

  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分析,此次謠言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口耳相傳和固定電話、手機短信傳播,傳播群體主要是家庭主婦與老年人。他們限于社會認知的局限和獲取信息途徑的缺乏,成為“囤鹽”的主力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彭蘭也發現了這一點。她在微博上分析:“貌似微博上關於鹽的謠言傳播並不多,反倒是辟謠的信息更多,但現實社會搶鹽的人卻聽不到這些。”“搶鹽的風潮這麼快波及全國,説明傳統的人際傳播網絡還是很強大。”

  這一切説明,謠言在線下傳播的威力遠高於網絡傳播,其負面效果也往往都在現實中産生。那麼辟謠工作是否也應有所傾向?

  周裕瓊也表示,要有專門的社會力量來加強對謠言進行客觀研究,為政策提供參考。“辟謠是需要技巧的,以往官方辟謠效果不是很好,因為語氣、手段等都不能與時俱進,那種命令的、沒有任何爭辯餘地的語氣以及乾巴巴沒有圖片影像的辟謠都不容易讓公眾接受。”周裕瓊説。

  本報記者范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