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治圖文 >

中國文物犯罪活動漸趨詭秘 盜墓手段愈發暴力兇殘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8日 09: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公安部做了10多年打擊文物犯罪工作,公安部刑事偵查局調研員衛永順今天向《法制日報》記者坦言,自己緊繃的弦從未松過。

  “雖然公安機關對文物犯罪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但在暴利驅使下,不法分子依然趨之若鶩,當前文物犯罪活動日趨詭秘。”衛永順説,當前文物犯罪呈現出3大特點。

  盜運銷走私“一條龍”

  2010年10月,陜西秦東陵1號墓被盜。衛永順趕到現場,為文物被盜惋惜之餘,再一次感嘆不法分子作案手段的專業。

  “盜洞洞口約0.7平方米,深30米左右,一次定向爆破成型,且緊挨墓葬,技術含量較高。”衛永順指着當時拍下的資料圖片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定向爆破作業”已廣泛應用於盜墓犯罪,既縮短了犯罪時間,又提高了進入墓葬、實施犯罪的安全性。

  《法制日報》記者還從資料圖片中看到,一些不法分子開的是越野車,攜帶對講機、夜視望遠鏡,進入墓穴帶着氧氣罐、探照燈、防毒面具,作業工具可謂一應俱全。

  “這些盜墓賊可能只是整個犯罪鏈條的末端。”衛永順説,盜掘古墓葬犯罪呈集團化發展,有專門出資的幕後老闆,有技術指導,有負責盜掘的“工人”,現場抓住的往往只是後者。

  據介紹,不法分子盜掘出文物後,涉案文物在其手中停留時間非常之短,便通過秘密運、銷渠道很快走私出境。

  “文物犯罪專業化、集團化、智慧化傾向突出,給公安機關開展長線偵查、實施集中打擊帶來了很大困難。”衛永順表示。

  文物安全防範乏力

  秦東陵為王陵級墓葬,為何被如此輕易盜掘?衛永順解釋説,看護人員少、看護區域大是原因之一。秦東陵保護區24平方公里,而負責看護的文管所僅有4名工作人員。

  “客觀上説,我國文物分佈點多、線長、面廣,且多在荒郊野外,防範難度確實很大。”衛永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特別是田野文物,普遍存在有人無防、人少難防、無人來防、有人也難防的尷尬局面,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而且,我國古墓葬大多在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經費保障乏力,科技投入很少,往往不法分子已炸開了古墓葬,保護人員還渾然不知。

  “秦東陵被盜也暴露出地方對文物防範工作主觀上不夠重視。”衛永順透露,秦東陵被盜掘前12天,文管所工作人員例行巡查時,已發現1號陵墓封土頂部一回填盜洞坍塌處有新填土等可疑痕跡,但遲遲未報案。2010年,該保護區多次發生被盜情況,卻始終未引起當地文物部門和公安機關的重視。

  讓衛永順印象深刻的還有甘肅張家川馬家垣古墓葬遺址挖掘現場墓坑中封存的部分文物被盜一案,“冬天考古人員將文物蓋好準備來年繼續挖掘,整個冬天竟然沒有人關注這些文物,開春打開一看,100多件文物已經被盜”。

  暴力抗法時有發生

  在很多人印象裏,説起文物犯罪,通常聯想到“盜”;可現在,“搶”正在越來越多地發生。2009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搶劫文物案件20起,2010年增加到34起。

  2011年1月28日,湖北省黃岡市博物館發生文物搶劫案,犯罪嫌疑人將值班人員打傷後,搶走3件戰國時期青銅器。

  “不僅如此,不法分子越來越膽大妄為,還公然向執法人員挑釁。”衛永順説,很多地方出現了不法分子與文物保護人員或執法人員對抗的情況,甚至大打出手,氣焰十分囂張。

  2010年9月14日晚,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文物局4名執法人員在文物保護區巡查時,被正在盜墓的不法分子用洛陽鏟等兇器打傷,執法車輛被毀。

  2010年9月22日晚11時,陜西省澄城縣公安局善化巡警中隊抓獲一名正在實施盜墓的犯罪嫌疑人,並將其帶回訊問。20分鐘後,20餘人身穿迷彩服、手持兇器,闖入巡警中隊,打傷3名辦案民警,將犯罪嫌疑人搶走。

  “暴利驅使下,不法分子鋌而走險的同時,愈發地暴力和兇殘。打擊文物犯罪任重道遠啊!”衛永順感嘆道。

  本報北京4月7日訊  

  取消死刑不會助長文物犯罪

  觀點爭鳴 本報記者周斌採訪整理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雲波:我贊成取消文物犯罪死刑。取消死刑不會導致文物犯罪更加猖獗。

  文物犯罪侵犯的是國家財物所有權,難以歸類為“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我國刑法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當然,如果犯罪分子使用武器對抗文物部門和司法機關,造成人員傷亡,則可用文物犯罪與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對其數罪並罰,照樣可以判處死刑。

  其實,死刑的威懾力非常有限。盜掘古墓葬自古就被列為十惡不赦的重罪,但盜墓行為卻從未斷過。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嚴厲性,而在於必定性。如果查處犯罪不力,不能實現有罪必罰,不能提高破案率,即使對文物犯罪規定了死刑,犯罪分子也會因利益驅使而選擇鋌而走險。何況,取消文物犯罪死刑並不意味着降低對文物犯罪的打擊力度,並不影響嚴厲打擊文物犯罪的刑事政策。

  刑罰不是萬能的,要想徹底制止文物犯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做好預防工作。應加強文物相關立法、強化地方各級政府文物保護責任、加強新聞媒體對文物收藏熱的正確輿論引導和繼續推動打擊文物犯罪國際合作機制等,才能有效保障文物安全。本報記者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