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整容失敗事故時有發生 機構為保招牌賠鉅款私了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1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貝事件一齣,不少準備做手術的患者暫時打消念頭,不敢再做了。

  王貝是極罕見特例嗎?未必。記者深入採訪本地多名行內專家得知,整容者削臉削成“馬臉”的、去眼袋後眼睛閉不攏的、改臉後面容蒼老的例子時有發生;致死致殘的極端個案也有耳聞。

  “雖然下頜骨手術大出血幾率非常低,整形行業致死比例也極小,但畢竟愛美人群龐大,基數大,出的事也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科主任張金明坦言,光臨他科室的“顧客”就有超過兩成為“回爐”者。

  業內人士透露:手術“整壞”了後,大部分整形機構都會選擇大手筆“私了”用以掩蓋失敗。

  文/記者涂端玉、翁淑賢 通訊員王海芳、胡瓊珍、孫健、肖金

  削臉削成“馬臉”的、去眼袋後眼睛閉不攏、妙齡女改臉後變成老太太……這種悲慘的案例時有發生,提醒愛美者們,整容有風險,手術需謹慎。

  眼袋割壞 眼瞼外翻

  廣州某大型三甲醫院的整形科教授講了自己親見的一名不幸患者:這名年過不惑的女士經朋友介紹到某醫院進行去眼袋手術,結果醫生下手太“重”,眼袋去多了,導致該女士下眼瞼向外翻,眼睛難以完全閉攏。該女士非常痛苦:白天眼白外翻,“瞪著”眼睛看別人,導致熟人都問她怎麼變“兇”了,夜裏則難合眼安睡。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隆鼻、去眼袋、割雙眼皮等都是所謂"微整形",技術成熟靠譜,沒有什麼風險。其實因為這個市場太龐大,失敗的例子相對也多很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科主任張金明教授説。

  臉蛋削壞 慘變“馬臉”

  “削臉絕對是個"技術活",雖然致死的幾率非常低,但削壞了的卻比較多見。我們就曾接待過一名30來歲的新加坡女士,她慕名到北京某醫院進行下頜骨改造,結果接骨過度,兩側臉頰不再有自然的弧線,成為筆直兩道,完全就成了一張失敗的"馬臉"。”武警廣東總隊醫院整形美容科譚新東主任説,這個女士的下頜很難完全修復,專家只得在極其有限的基礎上,盡可能改出稍小幅度的下頜來彌補。

  術後感染 頜骨壞死

  20歲出頭的阿玲(化名)自小上頜有點外突,讀書時有些同學悄悄譏諷她為“齙牙妹”。出來工作之後,她就一直夢想著把自己變得漂亮點。

  兩三年前,攢夠了錢的阿玲走進了一家美容院,醫生説她只需磨掉一點上頜骨,突出的前牙就可以收進去,“修”出一個漂亮輪廓。可是,阿玲手術後傷口感染,上頜骨最終壞死,美容院拿出二三十萬元“私了”。術後,阿玲的嘴巴越來越癟,像個七、八十歲的癟嘴“阿婆”,最後只能到口腔醫院去做上頜重建手術。

  “她的上頜骨因感染和缺血融掉了一部分,雖然可用醫學材料幫她重建恢復功能,但畢竟是假的,用起來怎麼可能不受影響?”省口腔醫院頜面外科副主任劉曙光主任醫師解釋稱,這就像是個斷了腿的人裝上個義肢,只能省著點用。

  術中出血 緊急轉院

  “有一天從某整形美容機構緊急送來一位患者,就是在手術臺上磨下頜骨時,不慎導致大出血止不住的。一旦患者大量出血,這樣的機構沒有配套"善後"設備和人員,往往措手不及,只得轉來我們這裡。”張金明説。

  “到我們這來整容的患者,超過兩成其實是在其他地方做壞了或不滿意來"回爐"改造的,當然有些只是個人主觀感受,但有些確實是手術失敗。”張金明説。

  專家盤點四大亂象

  租個民房 就敢開業

  內科醫生 也來操刀

  虛假權威 忽悠客人

  三流專家 冒充高手

  針對王貝事件,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分會常委、珠江醫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柳大烈教授認為,事故的發生與近年來整個行業存在的“四大亂象”分不開。

  近些年來,各種整形美容機構越開越多,光廣州至少有上百家美容機構,全省更是難以統計。這些機構的成立並沒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一些膽子大的人隨便租個小民房,弄幾張破舊的床,衛生條件都不過關就敢開業動手術。有的甚至把消費者拉到自己的家裏“動刀”。事實上,在這種環境中,即使只做小型的“微整”手術,消費者也時時可能出現感染,確實令人擔憂。

  整形美容本來是個比較專業的領域,特別像下頜骨手術之類,真正能動好刀的專業醫生其實並不多,各種機構中從業人員的水平一向參差不齊。為了掙錢,一些不負責的民營機構就讓從別的專科“半路出家”、根本沒有接受過正規執業訓練的醫生“上陣”。只有他們有從醫資格,哪怕只是個內科醫生,沒有實際操作技能,披上個白大褂,就敢將他推上手術臺操刀。

  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絡……甚至是街頭傳單,目前各種整形美容機構硬的、軟的廣告可謂無孔不入,天天都有。不少廣告經衛生部門和工商部門審批後又被悄悄動了手腳,違規誇大的花樣不斷翻新,或以活細胞隆胸、無疤痕手術等違反醫學規律、故弄玄虛的虛假廣告詞來誤導消費者;或弄幾個無從考證的所謂“博導”、“教授”穿白大褂的圖像以示權威,總能把人“忽悠”來就行。

  一些整形美容機構本身沒有水平過硬的醫生,只能到處拉人“走穴”,對外宣傳稱這些外來“專家”都是特聘的“一流高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現在網絡發達,對消費者來説,國內的專家還好打聽些,但國外的專家是真是假就難辨別了。因此,近幾年出現一些機構請國外三四流專家來扮“一流”,有些所謂的專家甚至連美容手術都沒做過,卻被利用來“站臺”收高價,不但造成高收費,而且還出現違背醫療常規,按西方審美觀和人種特點為東方人亂給建議,導致不滿意個案和投訴增多。

  意外並不少 鮮見被曝光

  機構怕砸招牌 第一時間賠錢私了

  説到王貝死因,譚新東主任猜測:“她要不就是死於術中大出血,要不就是麻醉意外所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整形醫生哪怕發現出血,也不願及時改為開放式手術找到出血點並止血,因為這樣會破壞面容美觀,但這種忌諱將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生命危險。”

  “其實在全國範圍內,每年抽脂死掉的、磨下頜骨大出血的、斷骨增高癱瘓的……行內聽説的有不少,但鮮有見諸報端的。這次王貝事件引起廣泛關注還是因為她稍有名氣。而這些意外之所以沒被曝光,是因為絕大部分整形美容機構會在第一時間和死傷者家屬談判,選擇私了。”廣州某大學附屬醫院整形科主任告訴記者,對於很多民營整形機構來説,在“高風險高盈利”狀態下,最怕的就是被砸了招牌。

  “這些機構每天都在開門迎客,與其在經濟賠償上過多糾纏,還不如多給錢速戰速決,不耽誤繼續掙錢。”該主任介紹。記者了解得知,如果手術意外致殘致死,賠償金額可能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還有一種常見的賠償方式,就是整形機構願意全額報銷,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規模更大的醫院和技術更權威的專家進行"改造",甚至可以多次改造,直到患者滿意為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這樣的結果容易導致消費者對於整形的整體風險意識非常淡漠,只看得到別人做出來的滿意效果,卻看不到自己可能要經受的手術和麻醉風險。”張金明教授説。

  建議

  提高市場準入門檻

  “王貝的事件一齣來,嚇得一些本來在正規的醫療機構裏準備做手術的患者也不敢做了,這也不正常。”不止一位專家這樣説。

  “針對種種亂象,消費者確實難以辨別,但行業協會和衛生部門可以聯手採取一些"凈化"措施。”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分會常委、珠江醫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柳大烈表示,其實,目前北京和上海推行正在推行由當地衛生部門&&、美容行業組織專家負責成立質量監督控制小組,隨時對轄區內的整形美容機構從準入條件、設備、廣告、從業人員以及外來專家認定等多方面進行檢查審批,以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這種做法值得在各地推廣。”

  據柳大烈透露,衛生部將於12月中旬在廣州舉行相關的工作會議,修訂《美容醫療機構、醫療美容科(室)基本標準(試行)》,加強對整個行業的規範和監管力度,屆時可能會出現分級管理細則,進一步理清各種美容機構的準入門檻和執業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