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法律法規 >

《非物質文化遺産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7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8月,河北省蔚縣將舉行首屆中國剪紙藝術節。

  一幅剪紙作品,要經過20多道工序,製作一小幅就要花15個小時。“剪紙要沉下心來做,很消耗時間和精力,工序瑣碎、單調,年輕人不太想學。”剪紙藝人周淑英説。

  隨著經濟發展進程的加快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主要依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不斷消失,世界各國都面臨非物質文化遺産“社會存在基礎”日漸狹窄、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的困境。

  不過,自從2006年5月蔚縣剪紙以剪紙項首位的身份,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規模化的剪紙企業逐步取代了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作坊。

  如果能夠從中得到經濟效益,傳承就有了積極性。

  蔚縣縣委書記王志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蔚縣剪紙生産廠家達到56家,實現産值2.06億元,吸納3.2萬餘人穩定就業,其中大部分是20多歲的年輕人。

  目前,在企業中培養剪紙藝人已經成為是最主要的方式。據蔚縣文體局副局長李新威介紹,在一些村莊,80%的人都做剪紙,剪紙人愈發職業化、專業化。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曾表示,要把剪紙、年畫這類傳統手工技藝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作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加以延續,通過這種項目的傳承、生産和開發,使它産生經濟效益,維持這些傳承人的生活和再傳承的經濟基礎。”

  剪紙、年畫這類項目,按照積極保護的原則,進行生産性的保護,已成為學界和政府部門的共識。然而,還有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由於缺乏全局性、統一性的規範標準,被過度開發利用,這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過程中最根本的問題。

  王文章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方式是多樣的,但立法保護才是最根本的保護方式。

  目前,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主要靠文化部和各級政府的行政法規。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以及國務院又頒布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一些地方也制定了保護條例,進行針對性的地方性保護。

  以非遺傳承人的保護為例,從國家到地方都出臺了關於非遺傳承人保護制度。財政部逐年加大對非遺保護資金的投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宋兆麟説,“現在每年給每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20萬元,每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繼承人8000元。”

  但是,“在某些地方,該款項存在被挪用的情況。”宋兆麟認為,相比其他國家,我國這方面的立法還不是很健全,沒有完善的監督機制,專款難以專用,“保護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當地政府的重視程度,具有很強的主觀性,目前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很有限。”

  2003年,我國就開始醞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相關法律,但時至今日,仍未出臺。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立法中,存在一些和《文物保護法》相矛盾的地方。”宋兆麟説,文物保護法保護的是實物,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産離開了物質實體又不能獨立存在。在某些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和文物法保護的內容界限不明晰。

  “有的方面有重合,有的地方又都不管。”他認為,如皮影戲、年畫等,有的年畫本身就是文物,但年畫這種藝術形式又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範疇。

  宋兆麟建議,可以將二法合一,對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産進行統一的保護,這樣人力集中、經費集中,能有效避免出現分工不明,管理缺位的狀況。

  “多一部法律保護總是好的。”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法制處處長王建華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法保護的是傳統技藝,比如,製作年畫的技術,如果有了物質載體,作為作品,它也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如果經鑒定後是文物的,當然同時受文物法的保護。

  王建華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非物質文化遺産法(草案)》已提交至全國人大,下一步將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