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91歲“蘩漪”飾者呂恩逝世 遵遺願不舉行追悼會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6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呂恩

  北京人藝著名表演藝術家呂恩女士因病醫治無效,昨天14時30分在北京東方醫院逝世,享年91歲。根據呂恩本人生前遺願,喪事一切從簡,家中不設靈堂,不舉行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

  呂恩1921年生於江蘇常熟,1941年畢業于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先後在重慶、上海、香港、北京等地從事進步話劇、電影演藝事業,參加了上百部話劇和十余部電影的演出,創造了為數眾多的性格鮮明、各具魅力的藝術形象。評論家常説她的戲的特點是沒有戲的痕跡,足見其藝術功底之深厚。

  呂恩曾在電影《還鄉日記》、《山河淚》、《郎才女貌》、《火葬》、《蝦球傳》、《紅旗歌》中擔任主角。在上海,她還被中外文藝聯絡社聘為特約記者,在演戲之餘辛勤筆耕,為上海《新民報》撰寫了大量戲劇文章。1948年,呂恩赴香港,加入了永華影業公司,在電影《清宮外史》中飾演瑾妃,在電影《駱駝祥子》中飾演“白口袋”。她性格開朗,與人和善,同包括曹禺、夏衍、陳白塵、白楊、秦怡、張瑞芳、舒繡文、趙丹等在內的許多知名作家、詩人、戲劇家結為摯友,這些藝術大家對呂恩的人生道路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呂恩1953年調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先後在話劇舞臺上塑造了20多個藝術形象,如《雷雨》中的蘩漪、《伊索》中的梅麗達、《這樣的年代》中的道羅塔、《膽劍篇》中的勾踐夫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馬聶法、《耶戈爾、佈雷喬夫和其他的人們》中的娃爾娃拉等。她因在《明朗的天》中飾演徐慕美獲得表演獎。1992年,呂恩獲北京人藝元老杯,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終身貢獻獎”。

  離休後,呂恩還時刻關心著劇院的建設和發展。1995年,她以74歲的高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她在88歲時還撰寫出版了《回首——我的藝術人生》一書,並陸續撰寫了多篇熱情介紹中國戲劇藝術發展成就的文章。她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中國戲劇文化的傳播者。她的文筆活潑流暢,親切感人,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J067

  李濱:她屬於學者型演員,老年學會電腦

  今天上午,記者電話採訪了北京人藝著名演員李濱,年過八旬的她正在趕往劇組拍戲的路上。談起呂恩,快人快語的李濱回憶説:“我中學的時候就知道她,她是電影明星,我還看過她的電影《山河淚》,香港的。她進了人藝以後,我剛開始還覺得她挺神秘的。後來才發現她沒什麼架子,挺隨和的。”她至今還記得一個小細節,“那時候我們還用雪花膏呢,化粧就是拼命往臉上撲白粉,但她已經開始用粉底遮瑕了。”

  雖然李濱和呂恩從來沒有一塊兒演過戲,但她倆感情很不錯,“那時候我生老二,她生胡其鳴,都是1957年5月的,兩個孩子老在一起比個兒,她兒子比我家的總要長一兩寸。有時候一個雞蛋黃兩個孩子分著吃,我倆輪流煮。生活上我們也經常在一起,去參加聯歡、舞會什麼的。”後來,呂恩搬了家,兩人的交流就越來越少了,“她耳朵越來越聾,打電話都費勁。”

  評價呂恩,李濱用了一個現在比較時髦的詞兒——知性,“她是知性演員,就是知識婦女,屬於學者型的,各方面修養都比較好。後來她還出了書,送了我一本。而且她電腦、Email都用的挺棒,這我都不行。這也和她早年接觸了很多文化人有關係。我還通過她認識了葉淺予、王人美。”呂恩在人藝的舞臺上塑造了蘩漪、梅麗達等多個藝術形象,李濱覺得她“演戲不多,但都是實打實的”。

  聽聞老友去世的消息,李濱也很感慨,“這兩年好像是高發期,老是跑八寶山。不僅人藝,很多老藝術家都走了。”不過李濱自己還堅持在拍戲的第一線,“我的身體還行,以後有機會,我還想給你們北京晚報寫點東西。”本報記者李俐 J203

  劉華:她早年是記者出身,多才多藝

  驚聞呂恩去世的消息,人藝著名演員的劉華震驚中又帶著幾許平靜,她説,“呂恩是我很尊重的老大姐,她對後輩非常耐心,又平易近人,一直對我幫助很大。”五十多年前,劉華還是人藝的青年演員,曾與呂恩等幾位當時的人藝女演員一起被周總理接見。而她與呂恩有更多私下交往是在呂恩離開舞臺後,兩人曾一度同時入住一家醫院成了病友,互相探望。讓劉華最佩服的是,呂大姐的勤奮,“她的腿不好,疾病纏身,然而一直到幾年前,她還在給香港雜誌寫關於戲劇方面的文章,她早年是記者出身,多才多藝。”

  記者 王潤 金力維

  暮年回首吳祖光

  在作家張昌華年初出版的《故人風清》一書中,很大篇幅寫到呂恩。呂恩本名俞晨,青年時代熱愛演藝事業,毅然隻身到重慶報考劇專。為不“辱”俞氏門第,易名為呂恩,從外祖母姓呂,並示戴德感恩之意。呂恩從此與余上沅、曹禺、張駿祥、吳曉邦、黃佐臨,金韻芝(丹妮,佐臨夫人)、吳祖光、陳白塵、白楊、張瑞芳、秦怡、舒繡文、金山、趙丹等文藝人士一起,活躍在戰時重慶的舞臺上。晚年呂恩對作家説,她的這些師友們都是劇壇的主角、名編、名導或明星,是紅花,自己則是跑龍套的綠葉。以下是我們為讀者擷取書中的“暮年回首吳祖光”一篇,文字裏性情的豐滿、感情的真切更能讓人們認知這位演藝前輩精彩的別樣人生——

  吳祖光、新鳳霞是當代一對令人欽佩的賢伉儷,殊不知呂恩是吳祖光的前妻。

  1938年呂恩就讀國立劇專,吳祖光是校長余上沅的秘書,兼教國語。不久吳祖光的《風凰城》上演,文名鵲起。吳祖光好請客,一次叫上了學生呂恩。17歲的呂恩不解,事後問:“吳先生,你怎麼也請我?”吳説:“我喜歡你呀!”吳祖光常提醒呂恩:“沒事別玩,多看看書,多寫寫字。”呂恩當時也沒認真,直至結伴到成都演出吳祖光的《牛郎織女》後“才慢慢好上的”。有段時日,吳祖光給呂恩和秦怡同時寫信,稱呂恩是“傻女孩”,稱秦怡是“美女孩”,呂恩知道了,也不嫉妒。吳祖光對人説:“要是呂恩嫉妒,她就有愛我的意思了。”吳祖光還教呂恩記日記,糾正呂恩的發音……日久生情,兩人便生活在一起了,但誰都沒提正式結婚的事。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3月,呂恩回老家常熟探親,故鄉的一位已定親的表兄對呂恩有點“意思”,母親警告呂恩:不能和表兄好。正在這時,吳祖光到常熟來了,與呂恩母親作了一晚交談。母親對吳很滿意,對呂恩説:“這人對你不錯,他又有學問,你們就結婚吧。”呂恩覺得突然,後又想,女孩子大了,不如成家,專心搞事業。1944年3月,吳、呂在上海舉辦婚禮,由馮亦代、丁聰操辦。夏衍和葉聖陶是證婚人。他們共同生活了6年。1950年友好分手。晚年的呂恩總結分手的原因是兩人性格差異大,生活習慣、愛好也不同。吳祖光偏北方人的習慣,喜歡聽京劇、吃麵食,好靜;呂恩喜上海人的情調,愛吃米飯、愛跳舞,好動。一次吳帶呂去欣賞京劇名角麒麟童(周信芳)的戲,呂恩卻呼呼大睡。吳祖光説是在對牛彈琴。在上海,呂恩與趙丹、唐納跳舞,吳祖光做電燈泡當觀眾。在上海的一段時日,呂恩晚上拍戲回來晚,早上一睜眼,吳祖光已上班去了,有事互留紙條,像街坊鄰居。時間一長,在感情上自然就疏遠了。呂恩為人爽直,做事不喜歡拖泥帶水,快刀斬亂麻,有男子氣概,她不欣賞吳祖光黏黏乎乎的性格。呂恩個性很清高,她認識吳時,吳還籍籍無名,後來,吳祖光名氣如日中天,別人叫她吳太太,她聽不慣,她喜歡人家叫她呂恩。她叫吳祖光就是吳祖光,從不叫祖光。1949年在香港拍《蝦球傳》時,他們決定分道了。呂恩回憶這段往事時,不時誇吳祖光聰明,人緣好,待人誠,朋友多,交情厚。呂恩總感到自己對吳祖光“敬”多於“愛”,説他倆宜做朋友,不適合做夫妻。但是呂恩特別感到欣慰的是,她與吳祖光共同生活的6年,是吳祖光創作高峰的6年,在外人看來,這當然也是綠葉襯托紅花的6年。他們友好分手,文明又理性,浪漫又溫馨。1949年吳祖光由港回大陸時,經濟情況窘得很(編劇收入不如演員拿固定月薪),他們把房子抵押掉,得幾千元,呂恩全給了吳祖光。呂恩考慮吳祖光當導演,將來拍戲採景要照相機,就買了部萊卡照相機送他作紀念,那部萊卡照相機當時可買輛小汽車!

  呂恩認為吳、新結合很般配,新鳳霞崇拜吳祖光,吳祖光也體貼新鳳霞。她為他們祝福。呂恩説他們結婚時,她送了禮,只是人不便去。吳祖光結婚後,呂恩與影星胡蝶的堂弟原國民黨空軍飛行員(起義人員)胡業祥結為連理。育一子胡其鳴,在美國從事影劇公司,頗有成就。胡業祥于1998年去世。新鳳霞去世後,吳祖光身體也每況愈下,患老年癡呆症,語言有障礙。二流堂主唐瑜88歲生日時,二流堂倖存者們在北京的“夜上海”聚會為唐祝壽。這是吳祖光最後一次參加老朋友晤聚。吳、呂同席,餐席上,吳祖光埋頭吃菜,一言不發。餐畢,唐瑜夫人李德秀與呂恩耳語:“吳祖光要和你照張相”。呂恩先是一愣,後很坦然,“就這樣他拉著我的手和我照了張相”。

  呂恩回首與吳祖光的如煙往事,感慨萬千:“吳祖光對我是有情的。”“我想是吳祖光把我帶到一個正確的道路。如果我沒有認識他,那不知道走到什麼地方去了。也許會走另一條道路。想來想去,我還是很感激他。”

熱詞:

  • 呂恩
  • 吳祖光
  • 1941年
  • 蝦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