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參演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正紅旗下》亮足京味兒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7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代表北京參加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戲劇類演出的唯一一台劇目——北京曲劇《正紅旗下》,將於今、明兩天(6月7日、8日)在長安大戲院亮相。這項全國會演6月6日至7月6日在北京舉行,共有41台劇(節)目參演。

  北京曲劇團根據老舍先生同名自傳體小説改編的《正紅旗下》,首演于2004年,8年來一直在不斷地修改完善,是一台久經打磨的精品之作。該劇先後獲得過2006—2007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精品劇目提名獎;文化部全國地方戲(北方片)優秀劇目展演二等獎;北京市第五屆文學藝術獎。第29屆奧運會期間,該劇被列入北京奧運會重大文藝活動參演劇目,于奧運會正式開賽當晚登陸解放軍歌劇院,連演了三場;2009年又參加了國慶60週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在長安大戲院連演兩場。此次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又被委以重托,成為戲劇類演出中北京劇目的唯一代表,可謂是北京戲劇舞臺上的一具“重器”。

  就這齣戲的內涵而言,劇中表現的辦洗三、鬧新年、慶滿月、過端午、票戲……不僅僅是在生動地展示老北京的民俗,而更重要的是深刻地反映出40年前已經遭受過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燬圓明園大恥的大多數中國人、尤其是旗人,在國家危亡之際依然渾渾噩噩,直到八國聯軍再次入侵北京才想到要“保衛大清國”,才明白大清國打不過紅毛鬼子,才知道“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可説是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就這齣戲的形態而言,每個主要人物都有著鮮明的個性,這在把筆墨都重點用在“角兒”身上的中國傳統戲曲中是不多見的。專橫的、耍渾的、玩兒心機的、鬥心眼兒的、裝傻充愣的、鬥嘴當樂兒的、玩物喪志的、假公濟私的、騙吃騙喝的、得懶就懶的……人物語言幽默、風趣,每個人的身上都包含著喜劇因素,卻又全都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可説是一齣具有濃厚諧劇色彩的悲劇。戲曲劇目以散點式加意識流的手法來表現,似乎是與中國戲曲的傳統表現方式是相悖的,也是十分困難的。《正紅旗下》卻偏偏採用了這樣的形態,而且十分成功,這也為中國戲曲的發展開拓出一條新路子。

  這齣戲的成功是全面的,除了王新紀、李龍雲的劇本寫得精彩,顧威、張紹榮的導演手法玩兒的瀟灑,演員的表演都很到位,還有兩點對於“全面成功”是不可或缺的。一是該劇舞美設計岑寶山的神來之筆——舞臺背景中央懸著的有些殘損的青花盤龍大盤,那既是大清國的象徵,又有著濃郁的時代色彩、民族色彩。在老捨得父親為保衛皇城犧牲時,那青花大盤崩裂了,大清國也如那瓷盤一樣即將土崩瓦解。把“青花瓷”用在舞臺上作為主要背景,岑寶山是第一人,而更主要的是用得無可替代,對於這齣戲來説,沒有比這“青花瓷”更合適的了。另一點是北京曲劇的功勳作曲家戴頤生創作的整部樂曲和唱腔,豐富、濃郁,按觀眾的話來説就是“有味兒”。從1980年首演的《珍妃淚》,到獲得過“文華新劇目獎”、“五個一工程獎”的《煙壺》,再到今年推出的《駱駝祥子》,三十多年來,北京曲劇團推出的絕大多數劇目都是由戴頤生擔任的作曲、創腔。這出《正紅旗下》更是戴頤生的經典作品之一,其最大特點就是既有味道純正的“剪靛花”“四板腔”“流水板”“農民樂”等傳統的單弦曲牌,又有大量以北方民歌、小調為基調的歌舞曲;既有各位主要演員演唱的“過小年”、“洋取燈”、“灶王爺升天”、“洗三”、“開鴿欄”、“硬面餑餑”、“排座次”、“雞爪子賬”、“天長地久”等廣為觀眾讚許的唱段,又有以“旗勇”與“旗女”為歌隊穿插于整齣戲中的男女聲合唱,外帶還有曲藝説唱、京劇等綴于其間,可謂“耳不暇接”。尤其是那些唱段兒,絕對夠味兒,有讓人忍俊不禁的,有令人深思的,有讓人熱血沸騰的,有讓人噙淚動容的,絕對能打動人心。

熱詞:

  • 正紅旗下
  • 少數民族
  • 文藝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