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假新聞騙倒卡梅隆 發佈者坦承起初目的只為娛樂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8日 17: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緣起 “伸手摸”這樣出籠

  “觀眾和媒體質疑《泰坦尼克號》中Rose裸身讓Jack作畫的情節,1998年在大陸上映時沒有被刪除,2012年上映時卻被刪除。近日廣電總局終於對此給出了解釋:‘考慮到3D電影的特殊性,我們擔心播放此片段時觀眾會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觀眾的頭,造成糾紛。出於建設精神文明社會的考慮,我們決定刪除此片段。’”

  就在3D《泰坦尼克號》在京城各大影院熱映,網友的這條“新聞”在網上被瘋狂轉發,讓1998版“一刀未剪”與3D版刪除了露點鏡頭的爭議成為街頭巷尾、網絡、微博上熱議的話題。4月8日,網友在發佈“假新聞”的當晚通過微博,強調了這條信息是假的。

  他在微博中説:這是我今天下午編的段子,在網上火起來,晚上上微博看,發現很多人直接拷貝粘貼發佈了。我倒不在意版權什麼的,畢竟只是一個段子,但是大家發佈的時候還是不要故意拿掉假新聞的標簽,讓這個笑話始於娛樂終於娛樂。

  發酵 “假新聞”勢不可擋

  但這條曾被貼了“假新聞”標簽的段子,並沒有終於娛樂,卻在網絡上被當成“正聞”一再被傳,以致連作者自己也難以澄清。他不得不再4月14日,發表了一則2000余字的長篇博文加以説明。但沒想到,這個段子越傳越火,在不斷轉發中,“假新聞”的標簽也沒有了,甚至不少媒體把它當做廣電總局的回應來報道。以至於最後,連《泰坦尼克號》的導演卡梅隆都相信了這件事,在接受採訪時還對此事作出了回應。

  對此,大洋彼岸的卡梅隆説,他很用心地做了這一段的拍攝,但後來發現引進中國後卻被剪了。但是卡梅隆也説自己並不表示反對,“因為電影在中國開播兩天就有了2000萬美金的票房,我要的就是這個,其他的就懶得管了。”

  反思 “娛樂人”被人娛樂

  網友坦言,起初試圖一個個聯絡那些憑藉這個段子而擁有高轉發量的博主,希望他們能夠對真實性作澄清。但發現這個消息傳播得太廣了,憑藉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澄清此事。

  網友也在這則“假新聞”的演變過程中看到了弄假成真的過程和危害。他在14日的博文中寫到:身為始作俑者,我甚至可以通過一直以來的觀察理出這樣一條發展脈絡:我段子假新聞網絡國內媒體國外媒體卡梅隆導演。我發現當假新聞(或稱謠言)突破“網絡到國內媒體”這條障礙之後,由於媒體之間的相互引證,證明他的真偽便更加困難了。這就是信息高速傳播的一個缺點……

  從假到真,從信到傳如此之快,是讓網友沒想到的。真不知道製作和傳播“伸手摸”,是調戲了Rose,還是調戲了自己?

  求證 “伸手摸”影院未見

  那麼,3D版《泰坦尼克號》放映時,觀眾真的會伸手去摸嗎?真的會摸到前排觀眾的頭嗎?

  昨天晚上,記者來到東方廣場影院,觀看了3D《泰坦尼克號》,在影片播放的全過程,記者沒有發現一名觀眾伸過手,大家沉浸在影片的感人情節中。影片播放後,觀眾李艷女士對記者説:我們是來看電影的,看3D,是為了更好地還原現場感,我們並不是來摸電影的,網上傳的“消息”我看了,一看就是假的,真無聊。真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轉發這條“假新聞”?

  釋疑 “走私版”確實未剪

  此次刪節露點鏡頭的話題之所以引發了大規模討論,觀眾們質疑的焦點並非為何刪節,而是“14年前沒刪,為什麼現在反而要刪”?有觀眾認為這是“歷史在倒車”,甚至於鬧出了“假新聞”這樣的惡搞段子。

  那麼,1998年《泰坦尼克號》引進國內時真的“一刀未剪”麼?太合影業總經理、時任中影公司華東區負責人的韓小淩對此事作出了澄清:“1998年的上映版本是剪了的。我專門去跟當年引進部的經理求證了,審查意見很明確,要求把露點的鏡頭刪掉。”她認為,“全世界都有自己的審查制度,當年的觀眾也不是因為露點才去看這部電影的,糾結這事沒意義。”出品方20世紀福斯公司工作人員也回應説,“14年前和現在是一樣的,都有刪節。”

  既然14年前就有刪節,為何很多觀眾還清晰地記得當年在影院看過完整版呢?原來,當時中影只引進了一套原版素材,理論上只能複製300個拷貝,這遠遠不能滿足全國影院的需求,於是市場上便出現了未經海關審批的走私拷貝。走私拷貝是真正“一刀未剪”的完整版,所以才讓很多觀眾留下了“當年就看過”的印象。此外,首都影院副總于超認為,當年還有很多觀眾看的是盜版影碟,也是完整版,這些非正規放映渠道的觀影記憶混雜在一起,誤導了觀眾,造成了如今的誤會。

  警示 傳謠言後果嚴重

  在虛擬世界傳播的網絡謠言,究竟會有多大害處?《人民日報》公佈的案例表明:後果很嚴重!

  謠言一:“廣元蛆橘”。“告訴家人、同學、朋友暫時別吃橘子!今年廣元的橘子在剝了皮後的白鬚上發現小蛆狀的病蟲。四川埋了一大批,還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條短信這樣説。這條短信不知道被轉發了多少遍,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

  謠言二:“山西地震”。2010年2月20日至21日,關於山西一些地區要發生地震的消息通過短信、網絡等渠道瘋狂傳播,由於聽信傳言,山西幾十個縣市數百萬群眾2月20日淩晨開始走上街頭“躲避地震”。

  謠言三:“食鹽短缺”。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核泄漏事故。從3月16日開始,中國部分地區開始瘋狂搶購食鹽。引起搶購的是兩條消息:食鹽中的碘可以防核輻射;受日本核輻射影響,國內鹽産量將出現短缺。

  本報記者 龍露 李俐

熱詞:

  • 假新聞
  • 卡梅隆
  • 泰坦尼克號
  •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