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電影《金陵十三釵》:努力講述一個好故事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1日 1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浦奕安)電影《金陵十三釵》已經上映半月,熱播正旺,票房火爆,各路評論也隨之紛至沓來。在觀影前,筆者仔細閱讀了嚴歌苓的同名中篇和長篇,以及電影套拍的紀錄片。

  電影敘事要比小説簡單,刪減去了英格曼和法比阿多兩位神父,顧姓廚子也在片頭逃之夭夭。秦淮女紅菱窮敲教堂門,令電影裏唯一留下的小説人物陳喬治,在教堂內一團亂麻,無從招架。玉墨果斷而行,把行李直接扔到墻內,把十四位秦淮妓女的希望扔了進去。

  也是這位“僅剩”的陳喬治,把小説中所有教堂人員的特質集於一身,他沒有了嚴歌苓筆下的懦弱,他“一根筋”地認為:“我必須保護這些女學生的安全,這是英格曼神父的託付。”

  陳喬治讓人不禁聯想起張藝謀電影裏慣用的少年敘事。從《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裏的滬生冷眼旁觀舊上海的紙醉金迷,到《活着》裏的兄弟姐妹接二連三的命運多舛,再到《幸福時光》裏的盲女失明中探尋光明,均運用了少年眼光進行表達。

  把教堂人員簡化到陳喬治這獨一的少年身上,可以説是此部電影與嚴歌苓小説相比最大的一個突破。陳喬治心中也有過猶豫,有過掙扎,但當他在影片末尾,近乎歇斯底裏地對“神父”約翰喊話,要求替代“赴宴”時,電影的少年視角也就到了豐滿極致。

  與電影相比,小説在人物塑造上更突出人性的矛盾進展,而電影則強調在短時間內講個好故事。電影中較小説多出來的人物“約翰”,便是一例。他曾貪圖錢財,垂涎美色,但當日軍攻破教堂圍追女學生非禮,當親眼看到女學生生命的凋謝,這個潦倒的醉漢“覺醒”了。

  影片中比小説處理更到位的一處,便是對於赴死的猶豫。古詩云:“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除玉墨的特殊背景外,影片中的商女大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不懂書中的大道理。在赴宴前晚,她們真實的內心世界裏,恐怕更是莎士比亞筆下的那位延宕王子,有太多的糾結,太多的取捨,太多的不能放下。但是,她們依然替代赴宴,奔赴那已經預知的悲劇。最後,她們跟着玉墨走了,為的恐怕不僅僅是那句著名古詩的改寫,還有對純潔歲月的青春懷戀,還有成熟女性的母性流露。

  雖然一些情節的處理上,電影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金陵十三釵》仍然是近年來國産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也是張藝謀在藝術電影創作上的一次“觸底反彈”。這一次,張藝謀選擇了好的小説,一流的編劇。何況,該片投入6億,歷時5年籌備,動用24個國家的演職人員,精工細作深入打磨。

  好萊塢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告訴人們,作為編劇,最重要的就是為電影奉獻一個好的故事。《金陵十三釵》在敘事方面所做的努力,成為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

熱詞:

  • 電影敘事
  • 嚴歌苓小説
  • 故事
  • 神父
  • 赴宴
  • 金陵十三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