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試片 共鳴 網絡創意 一起打造電影票房的春天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0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説,如今侯孝賢都在抽空研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以及大陸《失戀33天》的網絡傳播。這位六十多歲的國際大導演,最近開始考慮:在電影的籌備的過程,自己是不是可以陸陸續續地在網絡上,持續地釋放一些消息?這樣關注的人都可以持續關注,受眾會越來越多?今年台灣電影的復興,最根本還在電影本身的本土關懷,被觀眾廣泛接受並産生情感共鳴,然而電影的營銷手段,事實上也花樣百齣、相當吸引眼球,是復興的重要外部因素。

  台灣電影復興,隨之水漲船高的是對營銷的重視。劉蔚然所在的原子映象公司,成立於五年前,從發行影像大師作品的DVD、承接獨立外語片的台灣發行,幾年前開始助力本土電影《一年之初》、《刺青》的推廣,今年開始更參與製作《星空》,未來這樣的本土製作會更多。有八年從業經驗的王師,過去業務多為西片的發行和行銷,這兩三年台灣本土電影開始興盛,有天李烈找到他,希望她幫忙做一些電影營銷方面的事情,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由此誕生。

  在台灣電影陷入谷底的那幾年,營銷對於不少台灣電影幾乎是奢談。但仍有很多努力做營銷的台灣獨立片商,“在錢或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你只能用更多的努力、更多的花招,或者是更大的誠意,去與觀眾做溝通。在這過程中,網路佔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基本上只要你不去做廣告投放,你加一個blog,有個facebook配置,那個是免費的。”王師説。直接在網絡上溝通,可以跨過主流媒體的障礙。當年以黑馬姿態跑出了石破天驚效果的《海角七號》、後續而來給人驚喜的《囧男孩》都是如此。

  雖然與福斯、環球、博偉、華納兄弟這些在臺做發行的四大美商相比,本土營銷公司在與戲院談判、票房回收、媒體關注上簡直是實力懸殊,但偏偏是這種資源不足的土法煉鋼,卻在這一波台灣電影復興的過程中發揮不可小覷的作用。

  招數1  不打廣告,廣泛試片

  2008年《海角七號》正式上映前,侯孝賢導演看過後判斷勢將大賣,但建議不打廣告,先不停地試片散播口碑。片子前後共試片達到七千人,正式上片一週後票房逐漸攀升,最後更爆出五億新台幣的票房奇跡。而緊跟著其本土電影熱潮上映的《囧男孩》,也是依靠六千人次的試片,最後回收3600萬新台幣的票房,成績相當理想。

  與先試片後傳播相似的,還有先立足本土,被廣泛認同後吸引國際注目,甚至成為研究對象,而這些路線似乎對台灣本土電影格外適合。聞天祥説:“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在台灣創下了這個賣座的紀錄以後,才被其他的國外媒體也好,或是研究者也好,當成一個好奇的對象。我覺得多少也就讓《賽德克巴萊》比較快速地,就先站在國際舞臺上面去。”

  招數2   喚起全民精神共鳴

  《翻滾吧!阿信》上映後,有天導演林育賢,監製李烈,主演彭于晏、柯宇綸,跑到台北最多年輕人聚集的西門町,像遊行一樣,敲鑼打鼓、放音樂、拿“大聲公”嚷嚷,一行人浩浩蕩蕩從西門町的頭走到西門町的尾。這次“踩街”的目的,是要引起媒體關注、引起報道,同時讓粉絲來看明星,並且在鬧市增加普通觀光客、消費者對這部電影的關注度。片方也曾擔憂觀眾認為此片是體育片,與己無關,為了與全臺觀眾發生“聯結”,他們決定做一個“翻滾吧!台灣”的活動。主創團隊從北到南,把台北、桃源、新竹、台中、台南等城市都跑一圈。在每個城市最有人氣的廟口、夜市、火車站等地,工作人員扛著攝影機,讓主角彭于晏去訪問路人:“你認為翻滾的定義是什麼?請你大聲喊出來!”這些影像最終被剪輯並傳播到網絡上,産生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電影也變得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讓人有去看這部電影的熱望。

  招數3  文字影像全記錄,形成産業鏈

  在台灣,各種影視作品衍生的相關書籍、周邊産品非常普遍,這也是日本娛樂工業帶來的影響,即把電影、唱片、書店、便利店等打通的做法。不過做到極致的還是魏德聖,拍《海角七號》時就有片場隨行編輯,把每天拍攝的素材積累下來變成電影書。後來片子火得一塌糊塗,劇組曾取景的恒春小鎮,也變成了節假日大堵車的旅遊勝地,片中出現過的“馬拉桑”小米酒也跟著成為熱銷伴手禮。這次《賽德克巴萊》更是變本加厲,除了建立官網、博客和facebook主頁等,不斷發放工作日誌、拍攝進度,在電影的前中期吸引潛在觀眾之外,宣發公司、出版社也紛紛提出資源和創意,結果《賽》片單是電影衍生出來的書籍,就有六七種。此外,還有原聲碟、“太陽旗”和“彩虹橋”系列酒、T恤、包包、各種飾品等,而當初耗資八千萬新台幣搭景的林口霧社街,如今也變成熱門旅遊景點。開拍之初,魏德聖提出賣預售票,一是以此體現市場號召力,影響真正的投資者以便募集充足拍攝資金,二是按一定的等級計算公式,可以估算出片子未來的票房;最終僅是票房預售就已超過五千萬新台幣。該片的文化影響也很驚人,台灣政大民族係的賽德克語課選修人數也暴增兩倍,而誠品在台北的旗艦店也辟出顯眼的原住民歷史文化專櫃。

  招數4   社交網絡造成擴散效應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最初作為九把刀小説,早已在網絡族群中大為流行。電影開拍以後,營銷團隊在微博、twitter、facebook等不斷放出選角花絮、九把刀拍片子初衷等資訊。而電影上映後,更形成奇妙的擴散效應:大多數在第一週看了片的人,回去以後都到facebook上找自己的初戀情人,看看對方現在的狀況,然後又再去跟別人分享。這種擴散和渲染效應,連製作人柴智屏都感慨,如果放在十年前還真不可能。

  至少現在來看,台灣電影的這波“復興”跟他們怪招頻出的行銷方式有很大關係,導演不但要衝到第一線賣力宣傳,更要配以靈活多變不乏新意的策略,很顯然,九把刀、鈕承澤這些導演的示範作用會被後人學習模倣。

   王師 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負責人,台灣資深發行和行銷人,《翻滾吧!阿信》的行銷人。

  “做電影就像打選戰,就是爭取觀眾跟選民的認同”

  記者:台灣電影復興,除了作品贏得本土觀眾情感認同,還有其他原因嗎?

  王師:我覺得另外一個現象是……往往我們都覺得在台灣,都會區是最重要的票房據點,以外的地方票房都很爛,或者説台北的票房大概乘以一倍,就是台北以外所有其他縣市的總和。可是這兩件事情,在《海角七號》、《艋舺》、《父後七日》、《雞排英雄》這幾部賣座的台灣電影裏面都不成立。很多偏遠的二三級城市的票房也都很好,台北以外的票房可能是台北的1.5倍。以市場分析來講,主流的觀眾是介於18到35歲。如果台灣的電影爭取的,是跟好萊塢電影同一群18到35歲的觀眾,那你就是跟他殺得血流成河。可是如果你的電影可以往18歲以下做,或者是往35歲以上做的時候,這個市場就會變成一個“藍海市場”。剛講的幾部本土電影,其實就是朝35歲以上、非都會區的這樣一個市場策略來奮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就走18歲以下的策略。

  記者:“接地氣”讓每個人都覺得電影是跟自己有關,但有些行銷上的口號是不是有點過?比如《賽德克巴萊》的“愛台灣”幾成魔咒,據説導演自己也有點困擾。

  王師: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分幾個層面來講。《賽德克巴萊》製作的企圖跟野心,當然對台灣這一波電影的復興具有極重要的指標意義。魏德聖本身是打開這個局面的人,所以在本質上,它是台灣電影史上的一個創舉,是這一波台灣電影復興可以講最重要的一節。行銷團隊的人我也認識,對他們來講這部電影花了7億新台幣拍,票房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所以我們開個玩笑就是説,你必須“精神綁架”每個台灣觀眾,讓他就覺得不看的時候有愧於做台灣人。否則純粹以一個商業的訴求,就像我們講的,它是還沒有辦法站在同一個水平上跟好萊塢電影較量的。所以《賽德克巴萊》或者説其他的電影,它以一種台灣精神為號召來動員,在這個階段裏面是一個必然的事情。

熱詞:

  • 試片
  • 九把刀
  • 賽德克巴萊
  • 彭于晏
  • 網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