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娛樂圖文 >

邵氏時代正式結束 高層稱TVB還有5年優勢(圖)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1日 2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慈善家邵逸夫

  104歲的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主席邵逸夫日前正式宣佈將在今年年底完全退休。第二天,邵逸夫旗下得力幹將陳志雲也宣佈辭職。

  “娛樂帝國”邵氏時代正式宣告結束,引發不少粉絲的一次集體緬懷。而伴隨著邵氏時代結束的,是香港電視圈的波動——明年香港電視市場將有三家免費電視加入,TVB則面臨著高層易主、藝人離巢等紛擾。對重重質疑,無線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的回答是:3-5年,TVB將保持優勢。本報記者沈參 長沙報道

  邵氏時代的結束

  40多年,邵逸夫打造了無數的精彩影片與電視劇,但也許,這些都沒有他本身成就來得精彩: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邵氏、無線王國,培育了數之不盡的演藝人才,更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齡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校園建築遍佈中國各個城市。他所經歷過的,遠比他所拍攝的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要精彩。

  1907年,祖籍浙江寧波的邵逸夫生於上海。邵氏兄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也因此,他成名後一直被尊稱“六叔”。從1925年與兄長在上海成立天一電影公司開始,邵逸夫開始了他的影視夢:創辦邵氏影城,首推香港電影明星制,挖掘了現在香港電影圈的“黃金一代”,創辦無線電視公司……

  邵氏 影城

  1000多部電影,

  最早推行明星制

  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並在九龍清水灣地區買下一塊地皮,在上面建製片場。這便是後來聞名遐邇的邵氏兄弟電影製片廠。

  邵氏兄弟先後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首部電影《江山美人》當年創下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並囊括了第五屆亞洲電影節五項大獎。邵氏雄踞香江影壇數十載,仰仗的最重要資源其實就是那些耀眼的明星。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明星制度,在每一個類型片中都有當家的明星,也造就了大批名演員、大導演和名編劇,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陵波、李翰祥、鄒玉懷、張徹等無不出自“邵氏”門下。邵氏影城全盛時期,員工超過1300人,被外國傳媒譽為“東方的好萊塢”。

  無線 電視

  “四大天王”

  人選稱號都源於他

  邵逸夫在影視圈的另一個經典之作,就是無線的創立,但在1967年邵逸夫決定與利孝和、余經緯及英資公司合資創辦無線進軍電視業時,曾遭到不少朋友反對。

  40多年後,“佳視”倒閉了、“亞視”衰落了,無線成為香港免費電視市場的霸主,至今無人撼動。現在大家心心唸唸的港劇經典,不少都來自於TVB。《上海灘》《大時代》《創世紀》《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鹿鼎記》等曾經引發從香港到內地的追劇熱潮。

  説到無線,不得不提的就是無線藝員培訓班。自1971年以來,無線培訓班輸出了現在的香港黃金一代,如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劉嘉玲……“四大天王”的人選和稱號也來源於邵逸夫,不少香港演藝界的中流砥柱都把邵逸夫視作“福星”。

  慈善 事業

  很多大學裏都有“逸夫樓”

  邵逸夫退休的消息傳出後,微博上一條評論轉載多次,與邵氏影城無關,與TVB無關,關鍵詞是“逸夫樓”。

  這條評論是:“你們學校有逸夫教學樓嗎?邵逸夫以104歲的高齡退出TVB,他對影視産業的推動讓人驚嘆,但他的善舉也讓人心生敬佩!”從1975年成立香港邵氏基金,邵逸夫的慈善事業已經進行了30多年。他大額捐贈於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或其他福利事業,總捐款額已超過32億港元。迄今邵逸夫累積向內地捐贈款物達25億港元。無論是港臺還是內地,很多大學裏都修建有“逸夫樓”包括體育館、醫院、圖書館。

  有評論指出,邵逸夫成為了慈善的一個最佳示範,“他告訴我們怎樣高效率地獲得財富,又怎樣高境界地運用財富。”

  [對話]

  曾醒明:3-5年,TVB將保持優勢

  邵氏時代結束的背景,是TVB高層易主、藝人離巢的危機。記者專訪了無線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面對重重困境,曾醒明回答:3-5年,TVB將保持絕對優勢。他説“六叔”教導,TVB考慮的從來不是跟某個電視臺比,而是自己。

  瀟湘晨報:今年有很多知名藝人離巢,像佘詩曼、林保怡?

  曾醒明:其實目前很多天王巨星都是從無線訓練班出來的,TVB像是一個少林寺,對整個香港都有貢獻。所以我們栽培出來的人才,也不一定限制他們在TVB工作。對藝人來説,雖然是到內地發展,他們能繼續保持知名度也要借助TVB這個平臺,影響並沒有太大。

  瀟湘晨報:很多藝人指責TVB工作量大工薪低。

  曾醒明:這其實是老問題了。一年500多集電視劇,每部電視劇的製作期都不會太長,古裝劇可能3個月就要拍完,經常需要趕進度,不可能因為説今天有哪個演員不想拍就取消計劃。工薪這一塊,確實我們跟內地差距很大,但我們是個造星平臺,不僅僅是拍電視劇,還會給藝人安排一系列的宣傳,提高他們的知名度和商業價值,像黎耀祥兩年前因為《巾幗梟雄》拿了視帝後,他的商演多了很多,比他拍劇拿的報酬高多了,這就是TVB給他的一個無形資産。

  瀟湘晨報:明年將會增加三家免費電視臺,對TVB影響大嗎?

  曾醒明:其實目前這幾家電視臺,他們的重點不是連續劇,而是資訊和綜藝節目,這個是比較容易發展的一點。但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內地,連續劇是最容易把觀眾給聚集起來的。

  瀟湘晨報:如果他們加入電視劇競爭呢?

  曾醒明:就算他們拍電視劇,也沒有TVB這樣的資源。TVB這個舞臺最強大的是一條龍的服務,從電視劇的拍攝到比如廠房、錄影棚、服裝、化粧這一切,以及後面的宣傳、播出、發行,我們是一條龍的渠道。我們現在每年要生産520集的電視劇,還有哪一家電視臺能拍這麼多?目前在香港不可能。在3-5年內,我想TVB的優勢還會繼續。

  瀟湘晨報:有説法是,港劇近幾年的影響力在下降?

  曾醒明:的確,近年內地經濟發展很快,電視劇的資源和資金都非常充裕,但TVB是家上市公司,而且是私營的,靠廣告和視頻版權來收入,它只能按照能力來定每一年每部劇的預算,可能每部劇只有80萬—100萬一集。一年會有520集電視劇,但每年只能保證3-4部重點製作的劇集,其餘都是小成本製作。

  電視的江湖裏,少不了“三色臺”

  [記者手記]

  前段時間在香港,一上的士,我説要去將軍澳,出租司機立馬問,“是要去電視城吧”,然後一路用蹩腳的普通話和我交流。説起剛剛播完的無線頒獎典禮,他即嘆息laughing哥怎麼沒有拿獎。後來從曾醒明口中得知,今年頒獎禮觀眾人數242萬,大概是香港目前人口的3分之一還多。這位的士大哥想必就是其中一位。

  將軍澳位於香港西貢區,原本是人煙稀少的鄉村地區,現在已是一個特殊的標誌。

  電視城不大,只是一個大一點的庭院。民初街有幾棟洋樓,一條街上各色小店林立,依稀能看出哪個是《胭脂水粉》裏的“鏡花堂”;古裝街裏的一座宮殿面前,寫著“大雄寶殿”,TVB員工説,他們把這叫做“少林寺”。但並不代表著這裡是少林寺專用場景,相反,這是個萬能拍攝地,“皇上上朝在這,宮鬥戲也在這,還有武俠劇”。怎樣來區分呢?她指了指靠墻列著的一塊塊匾,“拍哪個戲了,就把匾釘上去”。在辦公樓的墻上,寫好了今天要拍的電視劇,11-16場。6個廠棚只有一個服裝間,挂滿各色服飾,上面標有每部劇以及演員的名字。無意掃過一組服裝,然後想起,這服裝貌似10年前《尋秦記》古天樂穿過,2005年《本草藥王》裏馬國明穿過,現在,它可能又要穿在另一個人身上了。

  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寒酸”“節儉”的電視城,每年有520集的電視劇拍攝,是無線一條龍服務的保證之一。曾醒明就説,目前在香港,沒有電視臺可以做到這點。也許這時,你會感覺到,即使輝煌期已過,在電視的江湖裏,遠少不了這個被粉絲戲稱為“三色臺”的地方。

熱詞:

  • TVB
  • 邵氏
  • 邵氏影城
  • 邵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