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獵殺候鳥屢禁不止 專家稱吃野味習慣提供需求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24日 11: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今年秋天以來,在湖南羅霄山脈“千年鳥道”中,有一批候鳥被人捕殺;在天津北大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部分遭毒手;而在新疆,有一些候鳥被偷獵者偽裝成家禽空運販賣……由此,獵殺候鳥問題再一次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連日來,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就如何遏制獵殺候鳥行為,走訪了林業、環保等部門和有關的專家學者,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及對策。

  候鳥安全告急,生態破壞加劇

  “過去3年裏,中國至少有20萬隻水鳥喪生。”今年11月份國際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雁通訊》上,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馬鳴寫道,這個數字實際上比較保守。

  環保部資料顯示,每年9月到10月,候鳥從西伯利亞、內蒙古草原、華北平原等地起飛,分東、中、西三路南遷。候鳥的主要棲息地是濕地,為了加強候鳥保護,我國共建立候鳥保護區420多個,面積3200多萬公頃。

  然而,從一些地方反饋的候鳥境況來看,這三條線路似乎並不安全。

  東部路線主要沿我國東部海岸線推進,是“濕地水鳥”最重要的遷徙路線。近年來,由於人口和經濟增長壓力,大片濕地灘塗被轉變成水産養殖池、工業區、休閒娛樂區等,一些依賴濕地生存的水鳥減少甚至滅絕。

  前些天,在天津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一群鳥類保護志願者發現遷徙中棲息這裡的20多只東方白鸛遭遇投毒死亡。這種瀕危鳥類在全球已不足2500隻了,計算下來,一次投毒就使它的總數目減少了1%。

  中線的候鳥遷徙線路由於山脈的特殊走勢,在湖南、江西等地形成了狹窄的遷徙通道,而這種情況給偷獵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一些人士認為,活鳥血和鮮肉可以“大補”身體,因而獵殺行為日盛。有的非法捕鳥者利用鳥類“尋光擇路”特點,在山坳上燃起篝火或點亮高頻電燈,準備好火槍、鳥銃、竹竿、大網等,等候鳥兒自投羅網。

  而有些地方,一個“打鳥點”一晚上就可收穫2噸左右的候鳥。

  途經西部線路的鳥兒也充滿風險。馬鳴研究發現,新疆的阿爾金山、和田、喀什、阿克蘇、博湖,北疆的艾比湖、石河子、烏魯木齊、北塔山等沿河流域地區,偷獵候鳥較為集中。

  一隻在烏魯木齊被捕殺的野鴨售價是31元左右,空運到內地每只鳥的費用不到6元,運抵長沙或廣州後,價錢升到310元左右。一旦上了餐桌,價格又翻幾倍。

  工作組在督察,志願者在行動

  鋻於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多次出現獵殺候鳥等野生動物的惡性事件,國家林業局發出《關於嚴防亂捕濫獵候鳥等野生動物非法活動的緊急通知》,召開“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電視電話會議”,派出6個監督檢查組分赴20多個省份,對有關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察。

  林業部門派駐各地的資源監督機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也將保護候鳥作為現階段的工作重點。

  一些省市林業部門著手調查獵殺候鳥情況,查處違法行為,強化行政執法,加強宣傳教育,確保候鳥遷徙的安全。

  11月11日16時21分,新浪微博上名為“未來綠色青年領袖協會”的網友最早發出了求救信息:天津北大港水庫出現中毒東方白鸛。

  “緊急求助”顯示,部分東方白鸛死亡,部分瀕臨死亡,急需中毒救助!

  消息引來大批網民關注,有的表達關切,也有的積極尋求幫助。

  網民“包二爺”留言稱,志願者在北大港現場發現湖中漂浮著數十隻疑似中毒東方白鸛,急需專業獸醫趕往現場,同時求助皮划艇進湖救助,呼籲更多志願者趕到現場組隊巡防,保護現場。

  參與救助的天津攝影家王建民説,來自天津還有從北京專程趕來的志願者一起努力,發現26隻有問題,撈上16隻,已有3隻死亡。另外13隻分兩批被天津市野生動物救護馴養繁殖中心接走。而志願者停止搜救後仍自發編隊,在寒風中守了一夜。

  獵殺候鳥行為,為何屢禁不止?

  許多人看到獵殺候鳥消息,在微博上表示擔憂,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如果它們的生存狀況堪憂,那麼生態環境的破壞可想而知。

  事實上,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的衣、食、住、行等許多方面都與它密切相關。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種消失都會對食物鏈及生物多樣性産生系列連鎖反應。

  長期研究候鳥的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鄧學建指出,捕殺鳥類危害極大,不僅會破壞業已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生態失衡,引發蝗災等災害。吃鳥也冒著很大風險,誰也不知道候鳥攜帶了什麼病毒,它們不像家禽一樣有檢疫系統。

  我國1962年就對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作出過相關規定,並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然而,有關自然保護區和濕地的立法尚不完善,一些重要物種未納入國家保護的範圍。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趙勝利對記者説,從總體上説,公眾保護鳥類的意識不斷增強,但不排除個別人在利益面前無視法律法規,濫殺濫捕野生鳥類,同時,個別地方保護鳥類的組織機構不健全,或有機構而管理人員不齊也不利於保護工作的開展。在一些地方,吃野味的習慣依然存在,客觀上為獵殺鳥類提供了需求和市場。

  專家指出,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需要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加大野生鳥類保護工作的投入力度,機構、人員、制度都要切實落實;同時還要切實加強執法,依法從重從快打擊非法獵殺、攜帶、運輸、販賣、食用越冬候鳥和其製品的行為。(記者 史衛燕、于文靜、顧瑞珍、毛振華)

熱詞:

  • 候鳥遷徙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環境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