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國重要濕地的保護體系初步形成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16日 10: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南昌11月16日電(記者李美娟)今年是我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20週年。20年間,我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發展迅速,成績斐然,初步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大部分重要濕地的保護體系,約50%的自然濕地和大批瀕危、重點保護物種得到較為有效的保護。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在此間召開的“2012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維護氣候安全、糧食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國濕地類型眾多,生物多樣性豐富,單塊面積大於100公頃的濕地總面積為3848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位、亞洲第一位。

  馬廣仁説,我國1991年加入國際濕地公約,雖然加入時間較晚,但在濕地保護上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從鄱陽湖、洞庭湖等6塊濕地首批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至今,我國國際重要濕地已經發展到41處,共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550多處、國家濕地公園213處,已初步形成“廣覆蓋”重要濕地的保護網絡體系。

  同時,人們對濕地的功能和價值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如從最初只關注水禽棲息地保護,發展到今天注重整體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生態服務功能的發揮;從濕地作為生態系統屬性的單一描述,發展到今天被充分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的“五位一體化”的綱領性闡述。

  但是,我國濕地面積減少、功能下降的趨勢還未根本遏制,保護形勢依然嚴峻。馬廣仁指出,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多種原因,一些濕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問題十分突出,盲目圍墾、工程建設、竭澤而漁、無序養殖等不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

熱詞:

  • 濕地類型
  • 濕地面積
  • 濕地保護
  • 保護體系
  • 棲息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