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湖南劉少奇故里花明樓將斥資42億建國際度假城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7日 16: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沙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地處蔡鍔中路鬧市區一隅的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 陳飛 攝

  長沙縣開慧鄉板倉小鎮舊貌換新顏。 余志雄 攝

  船山學社舊址,市民正興致勃勃地參觀。余志雄 攝

  市民正在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的陳列室內參觀。 邱曉峰 攝

  11月8日,記者節,我們的節日。讀者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報紙上;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我們用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載著時代的光榮與夢想,勾畫出永不褪色的繽紛畫面。

  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召開。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成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生活在一個英雄的城市。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愛晚亭旁,“霜葉紅于二月花”。長沙更引人矚目的紅色,是那份“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風骨,是那份“青山有幸埋忠骨”的豪情。遍佈于城鄉的紅色紀念地,更是這份愈加濃烈張揚的長沙紅的見證。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們喜迎十八大,過一個特別有意義的記者節。本報記者兵分七路,分赴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花明樓、楊開慧故居等紅色紀念地,追尋紅色足跡,重溫光輝歷程,目睹這些地方發生的變化,從心裏感嘆,長沙的那一抹紅色,秋陽裏更加鮮艷。

  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

  3年內將長大15倍

  記者 劉軍

  85年前,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在這裡豎起。瀏陽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昨日,記者來到這裡,正遇上從北京趕來參觀的閔建軍先生。他興奮地説:“文家市值得多來,看了紀念館的建設規劃,值得期待。建好後,我還要帶兒子一起來看。”

  紀念館負責人余承明説,目前,該館已經啟動擴建工程。2015年,秋收起義文家市紀念地將形成旅遊服務區、會師紀念區、風貌協調區與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三區一基地”的空間結構。擴建後的紀念館,將特別重視與遊客互動。比如,在“文家市大捷”項目中,遊客可以親身體驗戰士、醫生、軍需員等部隊不同角色所承擔的任務和職責。

  擴建後,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面積將達300畝,比現在擴大15倍。

  紅色足跡

  1927年9月1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三團會師文家市,前委和師部駐紮在裏仁學校。在這裡,毛澤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果斷否定了繼續攻打長沙的主張,決定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保存和蓄積革命力量,從此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劉少奇故里花明樓

  建設國際性度假城

  記者 唐群雄 實習生 鄔慧婷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獲得了“中國倫理學會道德專業委員會德育基地”稱號。昨日,恰逢全國和諧德育年會代表1000人參觀劉少奇同志紀念館,來自哈爾濱的陳娟深有感觸地説:“來長沙不到劉少奇故里,就會留下深深的遺憾。”

  與陳娟有同樣想法的人越來越多,來花明樓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寧鄉縣花明樓鎮依託紀念館,借勢即將拉通的長韶婁高速公路,正努力打造成全國小城鎮建設的示範點、全國紅色文化與旅遊文化相結合的示範區。

  今年,花明樓鎮政府已與香港鍵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準備斥資42億元打造佔地4000畝的花明樓國際文化旅遊度假城。鄧小明是花明樓炭子衝村的村民,得知所在的村子將變成國際性的度假城時,他興奮得好幾個晚上都沒睡好。他告訴記者:“我以後要在這裡搞個200畝的農家樂。我孩子也想回鄉創業,準備搞個娛樂城。”

  紅色足跡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誕生於花明樓炭子衝的一戶農家。劉少奇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人稱“九滿”。“九滿”從小就熱愛勞動,憐貧恤寡,酷愛學習,有“劉九書櫃”的雅號。從這裡走出來的這位農家少年,從小心懷大志,一心報效祖國,走上了革命征程。

  長沙縣板倉小鎮

  京港澳高速邊的明珠

  記者 劉軍

  從長沙出發,沿著京港澳高速一路北行,在開慧收費站下高速後,前行不到200米,便看到一湖碧水,湖的周圍,清一色歐式建築,這就是長沙縣開慧鄉板倉小鎮,一個以楊開慧故居所在地命名的城鄉一體化小鎮。

  記者走進小鎮時,今年78歲的楊運生大爺正坐在家門口懶懶地曬太陽。“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道路狹窄、遍地雜草的小山村。”説起板倉小鎮的變化,大爺興致來了。他用手指著周圍説,這裡每位居民平均享有公園綠地是長沙市民的300倍。未來,這裡還將建成生態休旅城、奧特萊斯商貿城和母蘊文化數碼城。“現在,已經有不少城裏人到這裡購房了。”

  離板倉小鎮不遠,就是楊開慧紀念館。徜徉在寬闊的馬路上,看著周圍青山綠水與悠閒的人群,你會從心裏發出感慨:板倉小鎮,已經成長為京港澳高速公路邊一顆閃亮的明珠。

  紅色足跡

  長沙縣開慧鄉舊稱“板倉”。“板倉小鎮”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這裡既是長沙縣的重要古跡之一,更是毛澤東同志早年活動紀念地。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    

  紅色街道立起“億元樓宇”

  記者 胡媛媛 實習生 蘇蔚

  從五一大道轉入蔡鍔中路不到50米,一塊寫有“徐祠巷”字樣的不起眼路牌,很容易讓人擦肩而過。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就藏身於芙蓉區定王臺街道寶南街社區的這條小巷深處。“1937年9月,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共決定在長沙開設八路軍通訊聯絡機構。湖南人徐特立和王淩波于12月9日到達長沙,幾經籌備,年底便在當時的東長街(即今蔡鍔中路)徐家祠堂公開掛牌辦公。”通訊處創辦後,僅有的20余名工作人員日夜奔走民眾之間,宣傳共産黨的抗日方針。

  寶南街如今已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專業手機通訊市場,每天成千上萬的商家和消費者匯聚於此。與此同時,1.46平方公里的定王臺街道也在紅色精神的指引下,吸引了2000余家企業入駐,隨著中石油大廈、中天廣場等先後實現全口徑稅收過億元,彈丸之地立起了“億元樓宇”。

  紅色足跡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最初在東長街(今蔡鍔中路)徐祠巷徐家祠堂,後遷至壽星街2號。八路軍駐湘通訊處的主要工作是: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傳抗日救國的形勢和中國共産黨積極抗日的主張,與國民黨湖南地方當局交涉釋放被捕的共産黨人和愛國人士,吸收革命青年赴抗日前線。

  船山學社舊址

  幸福街道惠及新長沙人

  記者 唐薇頻 

  在開福區望麓園街道中山路72號,車水馬龍的鬧市中“隱居”著一座四合院,“這個小小的四合院,便是中國共産黨最早的幹部培訓學校,也是黨在湖南的一個公開活動場所。”船山學社講解員彭威告訴記者,1921年,毛澤東出席中共“一大”後在這裡居住,建立了中共湖南支部。同時,為了培養黨的幹部和掩護革命活動,毛澤東、何叔衡等人利用船山學社的社址和經費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

  伴隨著樓宇經濟的迅速壯大,今天,船山學社所在的望麓園街道,已經大步跨入長沙億元街道之列,是長沙市單位平方公里産出稅收最高的街道之一。“麓山遠望,湘江河畔……”在船山學社前,水風井社區新居民王建強一邊哼著《幸福望麓園》,一邊戴著治安巡防“紅袖章”進行義務巡邏。王建強告訴記者,生活在這裡,幸福指數高!“你看,水風井社區年年都請外來務工人員一起過小年,為我們維權、一對一愛心幫扶。社區沒把我們當外人,我們也得為社區盡點力!”

  紅色足跡

  船山學社所在地最早是曾國藩祠,始建於1875年。1914年在祠堂創辦船山學社,以研究和發揚王船山的思想。1921年9月,毛澤東、何叔衡等人興辦湖南自修大學開學,毛澤東任教務長。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指揮部遺址

  昔日戰場崛起工業新城

  記者 李卓

  “肖家祠堂”,一個長沙地圖上已經消失的地名,卻縈繞著一段難以磨滅的紅色記憶。這個地名所在的雨花區白田村,環保大道南段,一座大理石鑲花崗岩的紀念碑靜靜矗立。碑上“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指揮部遺址”幾個大字,無聲回放著82年前那段戰火紛飛的塵封往事。

  紀念碑北面,就是1930年8月紅一方面軍第二次攻打長沙的浴血戰場,當時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指揮部就設在白田村的肖家祠堂。如今,戰場變成了一片現代化的廠區,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基地——長沙比亞迪汽車城在此崛起。

  北接比亞迪汽車城,東臨紅星冷鏈,西連湖南環保科技産業園,南擁長沙市職教城,另有京珠高速、武廣高鐵暢行而過的優越區位條件,則讓白田由昔日戰場變成了現代工業新城的核心。

  紅色足跡

  1930年7月下旬,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率紅一方面軍首戰長沙告捷,成立工農兵政府。由於敵人瘋狂反撲,紅軍被迫撤退。8月,紅軍第二次進攻長沙,也因敵我力量懸殊而撤退。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戰鬥中,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指揮部就駐紮在白田村的肖家祠堂。

  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

  年接待遊客達7萬人次

  記者 周和平

  濟濟新民會,風雲一代英。作為中國共産黨長沙早期組織的策源地,位於岳麓山下新民路的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在拂去歷史塵封後,如今已成為人們參觀、學習的一大紅色景點。

  昨日上午10時許,在舊址大門口,記者遇到了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數十名大二學生前來參觀。“自從免費對外開放後,這幾年,來這裡參觀的市民和遊客不斷增多。”在現場,忙著拍照的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聯合黨支部書記鄭輝雄説。

  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管理處主任吉華告訴記者,舊址自2008年10月28日免費開放後,年接待遊客量從當時的2萬人次已增加至現在的7萬人次。為進一步加強對市民的愛黨、愛國和理想信念教育,管理處此次推出了“喜迎十八大——學黨史 感黨恩 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從11月1日至30日,管理處與各共建單位、市區部分大中小學學生等對接,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共青團員、少先隊員等,前來參觀陳列展覽,開展入黨入團入隊宣誓、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

  紅色足跡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學會在蔡和森家中劉家臺子召開成立會。新民學會取義于“大學之道在新民”,確定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新民學會的主要發起人是毛澤東和蔡和森。  

熱詞:

  • 新民會,秋陽,船山學社,文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