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科學家在貴州發現迄今最早的飛魚化石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2日 1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在貴州省興義市距今約2.4億年的三疊紀中期地層中發現了一種迄今最早的飛魚化石——興義飛翼魚。

  這一重要發現將該類化石發佈從當時分割歐亞的古特提斯海洋西緣延伸擴展到了東緣,為三疊紀時期歐洲和華南生物物種的交流提供出新證據。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發了中國科學家此項研究成果。

  據介紹,飛魚是今天仍然存在的物種,約有50種,它們能躍出水面,像滑翔機一樣在海面上空滑行。然而,興義飛翼魚的體型結構雖與今天的飛魚十分相近,但與它們卻沒有演化上的親緣關係,是一種已滅絕的種類,此前只發現于歐洲的奧地利和意大利距今約2億年的晚三疊世的地層中。研究人員推測興義飛翼魚與奧地利和意大利發現的飛魚類化石有一共同祖先。

  發表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博士認為,興義飛翼魚填補了飛魚類鱗片演化上的一缺失環節,鱗片減少可以增進飛魚類滑翔的效能和機動性。現代理論支持魚類在水面滑翔是為了逃避兇猛的捕食動物,而非為了遷徙的需要。興義飛翼魚滑翔可能也是為了躲避當時海洋中的爬行動物和肉食性魚類。

  興義飛翼魚體長為153毫米,研究人員推測它們躍出水面後也許可以像今天的飛魚一樣在空中滑翔數十米。現生飛魚局限分佈在水面溫度20-23攝氏度的海洋中,在低於20攝氏度的水中由於肌肉功能限制就不能在水面滑翔,由此可推測當時古特提斯海上層水溫高於20攝氏度。

  該文章通訊作者、北京大學教授高克勤表示,這項發現增進了對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後古特提斯海在中三疊世時期的生態複雜性的認識,對古代生態系統變化研究有重要意義。在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地球曾經歷過一次嚴重的生物大滅絕,95%以上的海洋生物都已死亡,但隨後出現興義飛翼魚,説明當時海洋裏物種已豐富多樣,生態系統從此次大滅絕中恢復的速度可能比原先認識更快。

熱詞:

  • 飛魚
  • 科學家
  • 飛翼
  • 特提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