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尋水支書”為村民尋水奔波20年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30日 17: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長城網張家口5月8日電(李宏 克常玉)為給鄉親們尋水,他5年吃住在山村的村委會,曆盡艱辛,墊資80多萬元,被親切地稱為“尋水支書”;為讓大家過上好日子,他不停奔走,修路、種樹、搞養殖,建設基礎設施,調整産業結構,為實現全村“三年大變樣”不懈努力;為當好村集體的“大家長”,他從關注鄉親們的衣食住行開始,關心全村人的吃飯、住房等實際困難,成了大家心裏的“萬事管”。一個人輻射帶動的能量有多大,一個共産黨員真心奉獻的情懷有多廣,蔚縣南楊莊鄉南柳河口村支部書記楊聖滿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他用一個共産黨員的傾力奉獻之心化作不盡的源泉,滋養了一方百姓的心靈,並與他們共同奔走在小康建設的大路上。

  感天動地執著尋水

  蔚縣柳河口村支部書記楊聖滿任職後,自費為鄉親們找水奔波20年。20年來,他幾乎花掉自家全部積蓄,最終為村民引來汩汩清泉。柳河口位於蔚縣大南山腳下,全村800多人,由於地勢較高,地質構造複雜,飲用水極為匱乏。從上世紀70年代起,柳河口村村民開始四處找水,先後挖了20多眼井,卻沒有打出一滴水。村民夏天只能飲用澇壩水,冬天只能喝積雪融水。1988年,楊聖滿當選村支書後,把自己經營多年的木材經銷生意交給妻子料理,帶領鄉親們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尋水之路。1993年,村裏決定從相隔4公里的鄰村引水,4公里長的石頭水渠,他帶領鄉親們一塊一塊挖,一尺一尺刨,終於把水引到村子裏。2002年,鄰村水井水位下降,吃水難又成為柳河口村村民面臨的問題。這一次,楊聖滿下了決心,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吃水難題。之後數年,他奔波于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等地,苦苦尋求找水良方。親戚、朋友得知他打井的消息後,都勸他不要冒這個險,妻子更是極力反對。可是,楊聖滿決心已下。2004年3月,他根據收集到的打井信息和資料,拿出自家12萬元錢,請來打井隊,著手實施打井計劃。在打井的6個月裏,他把鋪蓋搬進工棚,日夜堅守。可是,直到打井鑽頭鑽到200米以下,打到的依然是堅硬岩石,第一次打井就這樣宣告失敗了。隨後兩年,固執的楊聖滿接連打了6眼井,仍然一無所獲,卻為此用掉了自家50萬元存款。有的鄉親動搖了,有的人在背後笑他“一根筋”。這時候,楊聖滿開始謀劃新的引水方案。2006年8月,經過週密論證,柳河口村決定把8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村子裏,楊聖滿帶領鄉親們投入到新一輪找水“戰鬥”中。山上本來沒有路,楊聖滿和鄉親們硬是用鐵鍬、錘子一寸一寸鑿出一條山路。到2006年10月,投資20萬元、長達8000多米的管道鋪設完畢,同時還建起兩個揚水池和兩個蓄水池。泉水翻山越嶺引到柳河口村,村民們從此喝上了甘甜水。

  雖為鄉親們解了燃眉之急,但冬天凍管的問題仍影響著全村人的吃水問題。在此後的幾年裏,楊聖滿書記仍然不懈努力,為村裏打井。終於在2011年4月16日,一個值得柳河口村民永遠紀念的日子,柳河口村打井成功了,終於出水了。這次是楊聖滿自籌資金80萬元,請河北省地質十一隊打井隊先勘測村裏地形,在村口打井,這次井深達480米,柳河口村民終於見了股股井水,個個都喜逐顏開,感謝他們這位尋水幾十年的書記。真是黃天不負有心人,楊書記幾十年的一心為村民服務、為村民尋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一次楊聖滿徹底解決了困惑全村人祖祖輩輩吃水難的問題!

  千方百計奔富路

  水的問題解決後,2007年楊聖滿帶領全村村民按照縣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礎、兩年有改觀、三年大變樣”的目標,開始了建設欣欣向榮新農村工作。13.21公里長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使閉塞的小山村有了一條通往富裕的路。村子在2007年搞起來了文明生態村建設,楊聖滿帶領大家不分晝夜地幹開了。修路、種樹、亮化、美化街道。如今走在寬闊的馬路上,看著1800平米的村文化廣場上玩耍的兒童、健身器上運動的老人,漂亮的文化墻折射出新農村人民的文化生活,明亮的路燈將山村的夜晚點亮,楊聖滿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

  基礎條件改善了,他心裏還想著怎樣讓大家儘快地走上富裕路。村裏耕地充足,但多年來一直以傳統的谷黍種植為主,廣種薄收,村民收入一直徘徊不前。為找到適合本地種植特點的高精品種,楊聖滿多方奔走在各個農業部門,四處向周邊兄弟鄉鎮、鄰村學習,使農業種植結構有了根本的變化。先後種植李子接穗嫁接300畝,樹下間作藥材300畝,還建設舍飼養殖圈舍2000平方米,引進扶貧“週轉牛”150頭。以上農業結構的調整,可增加人均純收入400元。

  每一項新的工作在村裏推廣的時候,群眾會因為認識不到而積極性不高。産業結構調整之初,楊聖滿就首當其衝,大家存在疑惑的、有風險的,他就自己先做給群眾看。今年他還自己在村裏種了2畝“旱地龍”藥材,準備明年向大家推廣。而讓楊聖滿更加高興的是,2005年,他帶領全村村民在山上栽種的500畝松樹,成活率在85%以上。楊聖滿説,用不了幾年,村口的大山就滿山遍野全是松樹林,他的下輩子能享上這些樹的福。

  如今柳河口這個小山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楊聖滿,這位有著20多年黨齡的共産黨員,終於可以開心地笑了。他曆盡艱辛,傾其所有為鄉親們尋來甘泉,改變了山裏人的生活,滋潤養育了山村的人們;而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黨員情懷更是滋潤了山村人們的心靈,他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共産黨員無私的為民情懷。他的故事在人們群眾中間廣為傳播,感動了很多人,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2006年楊聖滿被評為“張家口十大新聞人物”、2007年成為“張家口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蔚縣“十佳勞動模範”,2006年、2007年連續評為市級優秀共産黨員。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長城網,時間為2012年5月8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楊聖滿
  • 河北
  • 支書
  • 找水
  • 村民
  • 搜索更多楊聖滿 河北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