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墊錢為鄉親打井,值!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30日 1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河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找水,他23年奔波探尋,三引管道、11次打井;為找水,他傾盡所有,荒廢了生意,借、貸、墊款上百萬元;為找水,他被家人朋友罵為“一根筋”。曆盡艱難不言苦,無怨無悔不放棄,終於為村民們送上了汩汩甘泉——— 他,就是蔚縣南楊莊鄉柳河口村黨支部書記楊聖滿。

  8月31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這個大南山腳下的小山村。雖然事先通了電話,可楊聖滿並不在村委會。幾個村民説:“楊書記肯定去了機井房!”

  機井房在村西南一里地外,楊聖滿靠管道坐著,太陽的余暉照在他臉上,“這是今年5月新建的機井房。4月16日機井隊從地下480米處打出了水,可甜啦,你嘗嘗。”楊聖滿笑著對記者説。他按了一下機房內的一個控制按鈕,不到一分鐘,清澈的泉水流到了機房旁的導流渠,隨後匯集到百米之外的儲水窖,最終流向家家戶戶。“以前這個村缺水,鄉親們喝的就是那個坑裏的積水。”在楊聖滿的指引下,記者在距機房四五十米遠處看到了一個深約9米、直徑60多米的大水坑。一群羊正在那裏飲水,水混濁不堪,水面上漂浮著草屑、動物糞便等雜物。

  在村民王桂清家,擰開水龍頭,清涼的自來水嘩嘩地流出來。想起曾經吃水困難的那段日子,46歲的王桂清感受頗深。他告訴記者,從他小時候記事起,飲水就是人畜共用,水裏水虱成群,燒開水後要用蒸布過濾才能飲用。到了雨季,村民們要在院子裏滿地鋪上塑料布接水存到缸裏備用,一家七八口人只用半瓢水輪流洗臉。為了喝到乾淨的水,不少人要挑上擔子到鄰村“討”水,而往來一趟需要兩個多小時。到了冬天,村民們有時還因為搶冰打架。

  從村民王桂清家出來,楊聖滿帶記者登上了柳河口村後的山梁。只見一根根長12米的鐵管首尾相連,從村口蓄水池直通上來,曲曲折折一直伸向大山深處。楊聖滿説,1985年,他在縣城開始經營一家木材經銷站,由於經營有方,生意越做越大。1988年,鄉里領導找他談話,讓他回村當村幹部。他二話沒説,將生意交代給家人後便走馬上任。他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水。他曾嘗試用租井、引山泉水的方式,先後從附近兩個村引來了水,可後來由於鄰村水位下降、冬季管道常被凍裂等原因,鄉親們吃水還是不方便。“只有打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吃水問題。”楊聖滿説,2003年,他根據收集到的打井信息和資料,拿出自家12萬元錢,請來打井隊。在打井的時間裏,他把家搬到了井架下,把鋪蓋帶進了工棚裏。需要小工,他挽起袖子,自己就是小工;需要墊石頭,他甩開膀子扛;需要膠土,他就把自家的卡車調來,從20公里外的西合營拉。即使是閨女結婚的前一天,他也沒有離開自己牽掛的井架。可是,直到打井鑽頭鑽到200米以下,打到的依然是堅硬岩石。第一次打井就這樣宣告失敗了。隨後兩年,固執的楊聖滿接連打了5眼井,仍然一無所獲,卻為此用掉了自家50萬元存款。

  “當時,有的人動搖了,在背後笑我‘一根筋’,説這個村根本就沒水:有的人説我拿了上頭撥下的錢,亂花瞎折騰。原本支持我的妻子也和我吵了幾次,説錢不能再這樣花下去了,日子還得過呀。”説到此,楊聖滿眼圈發紅,長嘆了一口氣。

  楊聖滿説,家鄉缺水的情景和鄉親們那盼水的眼神時時在他腦海裏浮現,成為久久不能解開的結。“無論如何也要堅持打井,死也要打!”之後,他聘請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多個探測隊和機井隊,繼續他的打井之路。經營木材掙的錢被他拿來打井,後來乾脆把木材經銷站賣了繼續打井,再不夠就從信用社貸款。就這樣,楊聖滿又打了4眼井,可依然無水,而他卻患上了糖尿病、腦梗死、急性肺炎。

  楊聖滿的執著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今年春節,曾為楊聖滿多次打井的一個打井隊向他推薦了一位地質專家。楊聖滿連夜坐車奔赴省城接回了專家。“這裡肯定有水。”專家的一席話令楊聖滿激動不已。在專家的幫助下,4月6日,一支擁有先進鑽井設備和先進技術的鑽井工程隊進村打井。4月16日下午5時,隨著潛孔錘一次次重重地落下,忽然間,20多米高的水柱噴射而出。“出水了!”“成功了!”鄉親們高興得哭了,而楊聖滿終於笑了。

  從山上下來,楊聖滿帶記者去看了幾處曾經打過井的地方。歷經時間和風雨的洗禮,已然看不出當時打井時那壯觀的場景,除了被一塊大山石掩蓋的井口外,四週還散落了少部分打井時留下的岩芯,靜靜地躺在那裏,像無字碑一樣默默地記錄著楊聖滿這二十年來坎坷的找水路。為了打井,楊聖滿先後墊資330多萬元,欠下了110多萬元的外債。

  “您覺得值嗎?”記者問。“能實實在在地為鄉親們辦點兒實事兒,值!”楊聖滿説,機井裏的泵管有點細了,影響了出水量。下一步,他打算籌錢再換成粗管,這樣的話,不僅能保證鄉親們的吃水問題,還能灌溉300多畝耕地,今後可以發展蔬菜大棚,種植中草藥材,搞特色養殖,鄉親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河北新聞網,時間為2011年9月20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楊聖滿
  • 河北
  • 支書
  • 找水
  • 村民
  • 搜索更多楊聖滿 河北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