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天為棋盤星作子:記北斗導航衛星研製隊伍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8日 0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第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日前成功發射,我國完成了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部署,為我國增加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增強綜合國力添加了濃重而絢麗的一筆。

  是怎樣一群人,在浩瀚的“太空棋盤”佈下中國的“北斗星”?是怎樣一支隊伍,披荊斬棘、高歌前行,奏響一曲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踏天”凱歌?帶著好奇心,記者走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北斗導航衛星研製團隊。

  “我們要把時間搶回來”

  1983年,我國科學家陳芳允和一位美國科學家同時提出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進行導航定位的設想。此後,美國和俄羅斯分別開發了GPS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其中,GPS系統應用很成功,格洛納斯系統則因後期投入不足,建設斷斷續續,時隔多年才取得一定規模的效益。

  1994年,一個晴暖的冬日,“雙星導航定位”系統工程獲得國家批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大幕正式拉開。此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起步已經落後於美俄,但中國航天人心中憋著一口氣:“我們要把時間搶回來!”

  根據國家部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採取“先區域”再“全球”,“三步走”建設的總體思路。飛行試驗星如何取得成功,雙星定位試驗系統是否能夠形成區域有源定位與導航服務能力……別説國內沒有先例,很多技術難題就是國外也沒有資料可以參考。

  北斗導航衛星總體設計師謝軍説:“壓力很大,但時代選擇了我,責任選擇了我,所以我決不能怠慢,必須玩命幹。”

  時光荏苒,經歷了緊鑼密鼓的研製和雙星發射與試運行,2003年12月15日,我國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運行,成為全球第三個建成並投入使用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如今,16顆北斗導航衛星全面完成組網發射,區域導航系統建設即將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起步雖比GPS晚20年,但它卻以強勁的勢頭在追趕,讓世界為之驚嘆。

  “讓人敬畏”的人才隊伍

  北斗衛星研製奇跡的産生,是因為背後有一支“讓人敬畏”的創造奇跡的隊伍。他們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加入航天隊伍的年頭不超過個位數。這種年齡與成績、能力的巨大反差,是又一個航天領域的奇跡。

  畢業于清華大學、如今已是北斗機械總體團隊中一把好手的張洪波,還能回憶起2009年參加工作時的情景:“剛來那會兒心裏憋足了勁兒,只是有種有勁兒使不出來的感覺。經過員工培訓、老同志傳幫帶之後,底氣越來越足,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如今,張洪波已成為導航衛星機械總體組的骨幹成員。“第十四、十五、十六顆北斗衛星上都有我的小功勞,現在它們上天了,一期組網也即將完成,我挺激動。”張洪波對記者説。

  通過培養模式上的創新,一批年輕的北斗科研骨幹如春筍般成長。北斗導航研製團隊中的“80後”員工平均每人已經歷過2—3顆衛星的研製週期,成為衛星測試、總裝、發射等領域的專家和能手。

  航天精神代代相傳

  寂寞的科研攻關,艱難的現場試驗,航天人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群山深處,浩瀚海洋,處處留下了他們艱苦創業的印記。

  “整個團隊抱有一個共同願望,就是早日建成一個性能先進、質量卓越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大家的無私奉獻讓人感動。”謝軍告訴記者。

  這類故事比比皆是:北斗導航衛星總指揮李長江的愛人得了急性膽囊炎,渾身蠟黃、劇痛難忍,李長江只能懷著無比歉疚的心情從基地打回一個安慰的電話;副主任設計師曹錦去發射基地執行任務的次數多,有一年竟去了4趟,結婚了卻一直沒時間辦婚禮,等最後補辦婚禮時,已是結婚4年的“老夫老妻”了……

  “天為棋盤星作子,我們敢下;天為彩紙虹作筆,我們敢畫!……”這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的部歌《踏天歌》,它不僅僅是首歌,更是對這支傳奇團隊形象的刻畫。

熱詞:

  • 北斗導航衛星
  •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