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浙江副省長:國家沒有主流價值將缺乏精神紐帶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7日 06: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指出: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作出了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的戰略部署,把實現精神富有上升到現代化建設總體奮鬥目標的新高度加以研究和部署,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舉措,也是順應新形勢下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抉擇。

  一、深刻把握精神富有的現實意義

  精神富有,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基本要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特徵,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在人民群眾物質不斷富裕的進程中,強調同步實現精神富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精神富有是發展之義。過去我們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取得了重大進展。現在,人民群眾的期待和需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從追求生活必需品到追求多元消費品,從追求物質生活的豐富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從關注經濟層面到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層面,對發展的目標和要求更高了。從科學發展的要求出發,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高度關注人的精神富有。

  精神富有是時代之需。與全面小康社會相比,實現現代化的要求更高、內涵更豐富、任務更艱巨。現代化是物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有機結合,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既是現代化的主體,也是衡量現代化水平的標誌。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不僅僅是人均GDP、産業結構、城市化、生態環境、消除絕對貧困等指標數據的現代化,更深層次的是人的價值和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即實現“物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的同步協調。

  精神富有是群眾之盼。當前,人民群眾在追求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對文化生活、道德建設、社會心態等精神層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從文化生活來看,2011年浙江城鄉人均娛樂、文化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例達到5.67%,同比增長12.7%,文化消費和需求進入一個空前旺盛的階段。但與此同時,無論是文化設施和産品供給,還是文化服務的有效性和均等性,都還不能很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加快建設共有的精神家園、豐富社會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願望。

  二、深刻理解精神富有的核心要義

  我們要實現的精神富有,就是要使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民主法治素養、思想道德素養和生態文明素養,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得到切實保障,過上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擁有共同的精神家園。從文化建設的角度看,精神富有的核心要義有四個方面。

  有共同的價值追求。歷史和現實反復表明,如果沒有核心的主流價值,一個民族和國家就沒有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共同的價值追求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們思想和行動的先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只有牢牢守住這一主心骨,才能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二是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國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浙江從實際出發,凝練了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適應了轉型期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趨勢,需要在實踐中大力弘揚。

  有向善的道德境界。對高尚道德人格的追求,是實現精神富有的必由之路。向善的道德境界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關愛他人。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都應基於個人的良知、愛心以及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儘自己所能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服務社會。二是知恩圖報。感恩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素養,每個人都應常懷感恩之心,自覺地報答他人、奉獻社會。三是誠實守信。“民無信不立”,每個人都應該倡導信義、尊重規則、信守承諾,使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自覺的行為規範。

  有良好的社會心態。良好的社會心態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標誌,也是精神富有的重要內容。良好的社會心態主要包括三個內容:一是自尊自信。這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素質。自尊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自信是提升人生價值的動力。每個人只有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克服自卑與自大,才能形成健康的身心和品格。二是理性平和。這是一種厚重的內在修養。理性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只有理性面對社會現實,理性分析個人得失,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三是積極向上。這是一種昂揚的精神狀態。每個人應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面貌,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問題,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

  有豐富的文化生活。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實現精神富有的重要內容。文化生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文化需求,包括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主要依靠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服務來滿足。另一類是多元文化需求,主要依靠市場化途徑的文化消費來滿足。豐富的文化生活,不僅需要保障人的基本文化權益,更需要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文化消費市場的極大繁榮,使人民群眾享受更加豐富的文化內容、文化樣式和文化産品。

  三、以文化建設的新跨越推動實現精神富有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建設和精神富有在本質上有著共同的價值指向。發揮文化在推動文明進步、提升生活質量、凝聚精神力量、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發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靈歸屬感和社會認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強人文”上實現新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的凝聚力。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是代表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根本標誌。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具有深厚的人文積澱和濃郁的人文氛圍。文化強省建設要把“強人文”作為核心內容,著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著力傳承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著力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著力加強人文關懷,切實在發揮先進文化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社會風尚上取得新的進展。

  在“強陣地”上實現新發展,增強先進文化的傳播力。傳播力決定影響力,陣地強才有傳播力。當前,文化陣地在單位類別、人員結構、資本構成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既面臨著原有的傳統陣地如何“守得住”的問題,又面臨著新興陣地如何“進得去”的挑戰。文化強省建設要把陣地建設作為基礎工程,統籌好“建、用、管”三個基本環節,做大做強理論陣地、輿論陣地和文化陣地,確保工作需要延伸到哪、陣地建設就覆蓋到哪,確保各類文化陣地堅持正確導向、發揮最大效益。

  在“強基層”上實現新發展,增強公共文化的服務力。無論是實現精神富有,還是建設文化強省,建設主體是基層群眾,受惠主體也是基層群眾。當前,基層文化的供求矛盾仍然突出。文化強省建設要確立從基層抓起、從基礎抓起的理念,按照廣覆蓋、高水平、可持續的要求,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基層,把活動的載體落實到基層,進一步深化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增強基層文化發展能力,進一步完善基層支撐體系,在全國率先建成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在“強産業”上實現新發展,增強文化發展的競爭力。文化産業是文化的經濟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雙重體現,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標誌。“強産業”應該有三條標準:一是文化産業佔GDP的比例達到5%以上,成為支柱性産業;二是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出版發行和文化藝術為主的“內容産業”佔據優勢地位;三是特色産業影響大。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省文化産業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但總體上還處於“低小散”,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還不強。文化強省建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浙江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需求旺盛和民間資本充裕等優勢,強化規劃引導,強化集聚發展,強化品牌建設,強化政策扶持,加快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産業發展體系。

  在“強隊伍”上實現新發展,增強文化強省的支撐力。文化人才是一個地區的文化名片和精神形象,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力量之源。古往今來,浙江名人之多,涵蓋領域之廣,成就之大,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當前,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要牢牢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建立和完善有利於領軍人物和優秀人才健康成長的體制機制,加快構建一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梯次分明、素質優良的文化工作者隊伍。

  (作者為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宣傳部長 葛慧君)

熱詞:

  • 浙江副省長
  • 主流價值
  • 精神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