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家質檢總局:洋奶粉進口將實施更嚴監管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5日 0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洋奶粉近期再次捲入“質量門”。《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相關人士處獲悉,進口奶粉一直是監管的重點産品,《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將於近日發佈實施,該辦法將對現行管理要求進行整合,進一步規範相關工作。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洋奶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品牌數量達到100多個,出現良莠不齊的亂象。特別是部分海外進行貼牌生産的洋奶粉經營者,注重市場而忽視了品質把控,導致一些進口奶粉不符合國家標準。

  問題

  不合格産品密集檢出

  國家質檢總局近日發佈的風險預警信息顯示,從新西蘭和新加坡進口的兩款嬰幼兒配方奶粉被檢出不合格。另據統計,在國家質檢總局14個月以來公佈的進境不合格食品通報名單中,共有34批次超過270噸不合格進口奶粉被銷毀或退貨,其中3/4為嬰幼兒奶粉。

  事實上,近年來“洋奶粉”受到國內消費者追捧,但也不斷曝出食品安全問題,一些知名嬰幼兒奶粉品牌同樣牽涉其中,比如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美讚臣奶粉金屬污染、雅培召回事件等。

  作為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和監管的行政管理部門,國家質檢總局的一位官員透露,目前《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下稱“進出口乳品監管辦法”)已經制定完成,並完成了對WT O的通報程序,將於近日發佈實施。

  早在2010年,國務院法制辦已發佈進出口乳品監管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對於進口乳品的準入、審批、標準、檢驗檢疫和風險預警等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上述國家質檢總局官員説,進出口乳品監管辦法對於乳製品提出了準入評估的要求,只有經過風險評估並符合要求的國家才被允許向中國出口,對於出口商和代理商則實行備案制度。

  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奶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需求不斷增長,而主要的乳製品出口國本身産能有限,在擴大産能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存在監管上的漏洞,不排除奶粉會出現變質、重金屬超標等問題。

  據了解,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歐盟是中國主要的乳製品進口來源地,其中從新西蘭和美國進口的乳品分別佔到進口總量的46%和18%。2011年,中國進口乳製品91萬噸,包括45萬噸的奶粉,其中從新西蘭進口的奶粉佔到80%。

  洋奶粉的問題同樣引起了出口國的重視,比如新西蘭初級産業部與新西蘭海關日前發表聲明稱,將聯合開展行動打擊非法輸出嬰兒配方奶粉的行為。

  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大中華區和印度區總裁K elvin Wickham介紹説,新西蘭擔心非法出口的奶粉沒有得到正式許可而通過其他途徑出口到中國,採取相關措施不僅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更是為了加強監管,促進高品質奶粉的出口。

  宋亮認為,要建立進口奶粉的安全追溯體系,對於企業産品進行嚴格的分類管理,奶粉的原料地、生産地、銷售地都要標明。比如日本對於奶粉中的碘和鋅不做要求,如果在日本本土銷售的産品直接進入中國,碘和鋅的含量就會不足。

  監管

  貼牌生産標準執行不嚴

  國家質檢總局的官員介紹説,進口奶粉的質檢中基本上沒有發現安全衛生項目上的不合格,主要是營養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國標準。

  據了解,出口到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需要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標準中對於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都有明確規定。而標準執行不嚴,與目前大量“洋奶粉”貼牌生産的模式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乳業進入門檻低,原料價格便宜,很多中國企業在當地註冊一個品牌,就可以找個代工企業‘掛牌'進行生産。”宋亮説,有的企業自己開個小作坊,通過網絡代購的方式進入中國,這也給監管增加了難度。

  目前,在中國從事乳製品進出口業務的貿易商有數百家,不少貿易商宣稱自己的嬰幼兒奶粉是“100%原裝進口”,實際上産品並不在國外銷售,這種品牌被形容為“假洋鬼子”。

  近年來,“洋奶粉”成為資本和企業追逐的一塊肥肉,由此涌現大量貼牌産品。比如有一家新西蘭奶粉生産企業,代工的品牌有15、16個,其中80%的産品是銷售到了中國。一位貿易商説,現在大家都在新西蘭扎堆,他只好選擇代理其他國家的奶粉品牌。

  記者從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了解到,目前商會正在對奶粉行業做進一步的調查,了解貼牌(O E M )生産的奶粉到底佔多大的比重。

  新西蘭乳業集團董事長謝維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很多“洋奶粉”的經銷商更注重“牌子”和利潤,而不注重品質,沒有很好地進行品質把控,在進口到中國前對於奶粉的奶源來自哪、營養成分是否符合銷售國標準等並沒有深入了解。

  宋亮説,生産國和中國的標準不一樣,貼牌生産如果沒有吃透中國的標準,在營養素和微量元素添加上就會出現差異。

  謝維新認為,嬰幼兒奶粉是要為孩子的健康負責,不能只是盲目地做市場和品牌,而要管控好上遊環節,從配方、生産、檢驗全過程都要符合中國的標準,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於經銷商的審核。

  影響

  洋奶粉市場面臨洗牌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市場,而“洋奶粉”在這個市場佔據著主導地位。不僅美讚臣、雅培、美素等國際品牌以及在國外貼牌生産的奶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光明、貝因美、娃哈哈等本土企業也在海外找尋奶源,打出“進口牌”。

  宋亮説,今年嬰兒出生率高,奶粉需求旺盛,很多進口奶粉賣得很好,有的地方甚至脫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進口品牌,洋奶粉將獲得嬰幼兒奶粉市場更多的增長空間。2010年至2011年,洋奶粉開始大舉進入中國的態勢非常明顯,現在大約有120個至150個品牌

  “洋奶粉”特別是幾大國際品牌,在中國高端奶粉市場擁有很大的話語權,産品銷售價格不斷提高,而國産品牌一般只能處於利潤率較低的中低端市場。

  宋亮介紹説,一罐嬰幼兒奶粉,低端産品的價格為80至100多元,毛利潤為15%至20%,而中高端産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率最高可以超過60%。

  國內部分企業通過進口奶源、升級配方等方式推出高端奶粉,利潤率也能達到40%左右,但消費者對國産高端奶粉的認可度並不高。

  在分析人士看來,“洋奶粉”頻繁提價和出現問題,而仍然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這正反映出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國産奶粉面臨的“信任危機”。

  今年以來,伊利旗下部分全優系列嬰幼兒奶粉被發現“汞含量有異常”,南山嬰幼兒奶粉5個批次被檢出強致癌物,這些安全事件再度打擊著消費者對國産奶粉的信心。

  中經乳製品産業景氣指數顯示,連續發生的乳製品質量問題,讓消費者對國産乳製品的信心不足,並由此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再加上洋品牌加快進軍我國乳製品市場步伐,國內乳製品行業企業未來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對於未來“洋奶粉”的市場格局,宋亮認為,高利潤率吸引著很多人進入奶粉市場,但品牌良莠不齊,未來競爭將不斷加劇,最終包括國際四大奶粉品牌、國內的伊利和貝因美等在內的大品牌將主導市場,而很多小品牌將退出市場。

熱詞:

  • 進口奶粉
  • 洋品牌
  • 奶粉生産
  • 洋奶粉
  • 國家質檢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