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分校 稱望辦學與本部一樣好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4日 1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動工儀式現場。 南方日報記者 周游 攝

  匆匆間,龍崗即將迎來建區20周年的喜慶日子。而《南方日報龍崗視窗》亦已走過了五個春秋。追憶過去的20年,我們驚嘆於龍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真切地感受這個城區在城市化和産業升級進程中跳動的脈搏和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過去的五年,也是我們貼近融入龍崗、從中吸取養料、不斷完成自我充實與壯大的過程。同時,作為省報,我們為觀察龍崗留足空間與距離。如今,龍崗和《南方日報龍崗視窗》都站在一個發展的歷史新起點之上, 我們特推出“外眼看龍崗”之系列報道,邀請工作和生活在龍崗以外但關注龍崗、了解龍崗的知名人士,暢談他們對龍崗這座城區的感性認識,給出理性建議,連同我們獨特視角的報道,共同構成推動這座城市進步的動力。

  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龍崗舉行了校園開工儀式,成為了廣大媒體的報道焦點。香港中文大學是世界知名大學,為何將深圳的校址選在原特區外的龍崗、香港中文大學如何看待龍崗的城市環境、龍崗的軟硬環境在哪些方面仍然需要進一步提升、龍崗如何利用香港中文大學落戶的契機加快發展、龍崗如何幫助香港中文大學完成在內地辦一所國際化一流大學的目標等……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徐揚生。

  ■談選址選擇校址要考慮“百年大計”

  南方日報:龍崗是深圳的原特區外地區,屬於“郊區”,當時港中大為什麼會考慮將校址選在龍崗?

  徐揚生:我們在選擇校址時,深圳市其實也曾推薦過其他區,比如説南山。我們認為學校最好還是遠一點,這樣更容易發展。像我們港中大位於沙田,50年前那裏還是很多人不願意去的地方,當時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麼不放中環這樣的區域呢?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當時的香港中文大學的選擇是對的。

  而且我們也覺得深圳原關內地區是比較擁擠的,空間的確是個問題,因此總體上我們的想法是不要太遠,但也希望不要太近,郊區其實有郊區的好處,要考慮到學校的百年大計,因此我們最後選擇了龍崗。

  記者:您如何評價現在龍崗的城市環境?

  徐揚生: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裏,我幾乎每兩周就跑一次龍崗,每次來龍崗都覺得龍崗的城市面貌有變化,變化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大運後,龍崗的變化真的非常大,特別是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各類配套也比以前多了不少,而且龍崗的環境還在不斷地改善。

  ■談環境“可以考慮投放一些小巴士”

  南方日報:其實龍崗的市民感受和您一樣,感受到了龍崗日新月異的變化。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國際化的大學,如果以一所國際化大學的視野,以港中大的標準,您覺得龍崗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進?

  徐揚生:龍崗的生活環境還需要再改善一點,還有社會治安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不僅僅是龍崗,整個深圳都需要下大力氣關注社會治安。深圳是個移民城市,如果社會治安狀況不好,我想這很難吸引世界一流人才,誰會願意將家安在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城市?因此我認為社會治安是城市環境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希望龍崗下大力氣去抓這塊的工作。

  南方日報:除了治安,在城市配套環境,龍崗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徐揚生:交通還需要加強,特別是龍崗中心城和原特區內的交通需要加強。現在龍崗已經通了地鐵,但在我印象中,龍崗的地鐵,乃至深圳的地鐵速度都不是特別快,這可能不是技術上的問題,或許更多的還是管理上的問題。

  同時我建議龍崗可以考慮投放一些小巴,坐十多人的那種小巴士。在香港的新界,大部分地方只需要等3分鐘左右就能有小巴可以乘坐,非常方便,而且收費也不是很貴。

  此外還有生活配套設施,比如説Shopping Mall,在香港,Shopping Mall是很多的,我們希望能多些類似的商業設施,這不但對香港中文大學很重要,其實對於整個城區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談推動力首先要讓港中大在龍崗“生根結果”

  南方日報:港中大選擇落戶龍崗,這對龍崗的未來發展意味着什麼?

  徐揚生:在國外,大學和當地聯絡是很緊密的,往往是某個地方有了一個好大學,這個大學的周邊整體發展水平也上去了,但國內的情況似乎不是這樣。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在國內,大學和周邊地區的關係似乎沒有那麼緊密,可能只是提升了一下周邊的房價而已。港中大落戶龍崗,我們希望帶來更多一流人才、技術沉澱,對當地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南方日報:龍崗有些人士有個提法,要利用港中大落戶的契機在龍崗打造“智慧矽谷”,您在龍崗的一個講座中也曾提醒説,不是説港中大一來,“智慧矽谷”也就成了。那麼您認為龍崗在抓住港中大落戶龍崗的歷史機遇、推動産業升級以及經濟發展方面,需要做哪些工作,有哪些建議?

  徐揚生:龍崗要利用港中大發展自己 ,首先就需要幫助辦好港中大,讓港中大在龍崗生根結果,這很重要。我個人的建議是首先政府應扶持研究型人才,幫助這些人才解決一些問題,穩住這些人才,讓他們留在龍崗;其次,在科研或科研成果産業化方面,最好要讓那些有水平的教授做成一兩個成功的案例,做到拿事實説話;第三,是幫學校做好配套,比如説提升城市環境或引進風險投資等。其實,光圍繞港中大建設好一個大學城,就可以對龍崗的經濟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説到大學城,我覺得國內和美國的概唸有些不同。在國內不少大學城,校長往往什麼都要操心,好像是這個大學城的“市長”或者是CEO,而我們希望港中大(深圳)的校長就是校長,就幹校長的活兒,主要的精力放在辦學上面,至於大學城的建設則希望龍崗來幫忙。

  ■談辦學希望辦得和香港本部一樣好

  南方日報:我們注意到,之前港中大在深圳的學校有“港中大深圳分校”,“港中大深圳學院”等多種叫法,現在的則叫“港中大(深圳)”,最後定這個名稱有什麼考慮嗎?

  徐揚生:確實,我們對名稱有很多考慮,我們希望這個名稱能夠體現出母體的概念,也表達了我們希望在龍崗的這所學校能夠辦得跟香港本部一樣好的想法。

  南方日報:您覺得在龍崗,需要多長時間把這所學校辦好,考慮到已經有在香港辦校的成功經驗,在龍崗辦學所花的時間會不會短一些?

  徐揚生:辦一所好學校要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創始期,大致需要十年的時間,第二個階段是成長期,又需要二十年的時間,第三個階段是鞏固期,需要三十年,前後總共需要六十年的時間。港中大在龍崗辦校,我們當然希望能加快速度,會把我們以往辦校的一些好的經驗拿過來,但是內地有內地的實情,因此創辦港中大(深圳)其實就等於是我們新開辦了的一所學校,我所説的上面三個階段,其實是繞不過去。

  南方日報:現在大家都很關心港中大(深圳)什麼時候能夠開學招生?

  徐揚生:辦學校就如同植樹,三至五年生長起來的木頭可以用來當柴燒,但要當棟樑的木頭就必須至少10年以上樹齡才行。因此在學校建設方面,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力爭早一點實現招生開學,但同時我們也覺得要建設一所一流大學,就要高標準籌辦建設,不能太着急,否則會帶來很多問題。

  南方日報記者 鳳飛偉

熱詞:

  • 郊區
  • 智慧矽谷
  • 市長
  • 香港中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