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另類討薪”呼喚制度救濟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3日 04: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另類討薪”是一種無奈之舉,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更加需要常態化的制度救濟

  農婦“苗翠花”模倣外交部發言人的討薪視頻,近日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21日,視頻策劃者現身講述拍攝過程,説明為什麼要採用如此奇特的“點子”。

  近年來,從拜河神到跪求范仲淹像,再到舉行“網上討薪發佈會”,農民工“另類討薪”的方式不時出現。討薪,仿佛成了比拼創意的“技術活”。然而輿論總是喜新厭舊,若非劍走偏鋒的奇招、出其不意的怪招、動人心弦的狠招,很難引起關注。無論高人指點還是自己出招,這種吸引眼球的討薪方式演繹下去,恐怕越來越難以為繼。

  既然如此,為什麼“另類討薪”仍然不斷花樣翻新,並形成一定的路徑依賴?這當中既有少數“成功案例”出奇制勝的示範效應,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比如,“苗翠花”錄製視頻到網上發佈之前,“法律程序和上訪程序都走完了,沒有用”。再比如,一些農民工就是在欠薪者“法院判決就是一張廢紙”的叫囂下,把求助的目光從現實投向了網絡世界。

  討薪,本該有理直氣壯的底氣,而不是被屈辱所取代;本該有尊嚴,而不是淪為悲情的代名詞。“法律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如果欠薪方尊重法律,如果職能部門守土有責,如果農民工利益表達的制度化渠道有效,農民工何須求助於網絡?正如有學者所言,利益表達是要付出代價的,堅持持續不斷的利益表達,其成本很高,靠公民個人之力很難承擔。“苗翠花”自陳不知“啥是外交部”,卻要模倣外交部發言人為自己討薪,這更説明,對農民工等弱勢群體來説,他們不善於表達,也不長于維護自身權益,這就更加需要常態化的制度救濟。

  而對職能部門來説,農民工“上網討薪”,未嘗不是一種提醒。農民工既然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訴求,為何不順勢而為,把網絡變成制度性的維權渠道?在網絡化時代,通過網絡機制維護群眾權益,正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群眾可通過登錄相關網頁、發手機短信等多種途徑反映信訪訴求,而工作人員能直接在網上處理群眾投訴。這些地方的創新實踐説明,只有鋪設民意通達的“高速路”,開通化解訴求的“快車道”,社會矛盾才可能消弭于無形之中。

  “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世上沒有説服不了的民眾,只有無意説服民眾的冷漠;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只有放任矛盾越滾越大的失職。在社會轉型期,更需要尊重民眾的多元化利益表達,更應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協調機制。只有利益協調機制跑在前面,人們的正當權益及時得到維護,社會運行才能健康有序。

熱詞:

  • 苗翠花
  • 另類討薪
  • 外交部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