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西電東送運營十年實現東西共贏 未來10內或結束使命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1日 0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電力高速”跨山越嶺。

  西電東送,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標誌性工程,也是協作互補、東西雙贏、科學發展的歷史見證。從2001年至今,西電東送投資超過5000億元,在中國版圖上遍地開花,碩果纍纍。

  西電東送,分為北、中、南三大通道。其中,南線起步最早、距離最長、容量最大、技術最先進、效益最顯著。南線的建設者和運營者,是成立於2002年的中國南方電網公司。

  為什麼要西電東送?克服了哪些難題?取得了哪些成效?前景又將怎樣?

  金秋,廣州。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走進南方電網總部大樓,專訪公司董事長、黨的十八大代表趙建國,聽他講述西電東送的那些事、那些人。

  “將西部的能源轉化成電,輸往東部,前者獲得資金,後者獲得能源,優勢互補、東西共贏,這是西電東送的出發點”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龍頭,電力需求很大,缺口也不小,十幾年前就鬧電荒。西電東送以來,廣東初步告別了缺電的歷史,也減輕了環保的壓力。”

  圓形會議桌的那頭,趙建國娓娓道來。窗外,珠江碧綠,天空湛藍。

  西部有資源,經濟欠發達;東部有實力,資源卻匱乏。中國能源分佈和發展水平的不均衡,在南方五省區體現得格外突出。這五省區,恰恰是南方電網的業務範圍,也是西電東送的南線戰場,它們是: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

  趙建國用一組數據,詳細解釋了上述不均衡:

  “南方五省區中,廣東GDP比重超過60%,用電量比重也達到了60%,一次能源比重卻不到4%,自給率只有10%。2000年,廣東21個城市因電荒而限電,一年損失就達200億元。”

  “西部恰恰相反,長期以來,西部資源優勢明顯,卻難以轉化成經濟優勢。比方説雲南,水能資源蘊藏量10438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9755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由於開發程度不高,大量水能資源白白流失。”

  這一端,為電力緊缺犯難;那一端,為資源閒置發愁。在東西部之間,能否架設一座能源的橋梁,共解憂思、共同發展?

  “將西部的能源轉化成電,輸往東部,前者獲得資金,後者獲得能源,優勢互補、東西共贏,這就是西電東送的出發點。”趙建國説。

  2000年上半年,廣東嚴重缺電,使西電東送實施步伐大為加快。8月,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十五”期末西電新增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的重大決策,全面拉開了西電東送南部大通道建設的序幕。同年11月8日,貴州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同時開工,標誌著西電東送全面啟動。

  西部將有電來,廣東如盼甘霖,心情格外急切。對此,趙建國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電從西部送過來,東部也要轉化和接受,變電站的建設就很急迫。廣東佛山是西電東送的一個落點,我們要在那裏建一個變電站。公司市場部主任廖建平當時在佛山供電局工作,市裏主要領導找到他,半開玩笑地説,‘變電站能不能搞快點,不要影響改革開放的成果啊!'我們當然想快,大冷天裏,從領導到職工都沒歇,提前20天完工投産,那位領導直喊,真是雪中送炭啊!”

  再現往事,言者略帶著千山盡度的輕鬆與笑意,聽者則體味著風雨共濟的緊張與艱辛。

  “怎樣實現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安全輸電?如何經受極端氣候、自然災害的考驗?這是我們遇到的兩大難題,也是世界性難題”

  “怎樣實現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安全輸電?如何經受極端氣候、自然災害的考驗?這是我們遇到的兩大難題,也是世界性難題。”趙建國説。

  令他欣慰的是,千辛萬苦的努力之後,過了這兩關。

  從雲貴高原,穿廣西腹地,達廣東沿海,西電東送的南戰場,跨崇山峻嶺,越千里之遙。1000多公里的距離,1000萬千瓦的電力,採用什麼樣的技術,才能做到最高效、最安全?

  趙建國説:“這麼長距離的送電,電力損耗會大。降低損耗的辦法,是提高電壓等級。電壓高了,對安全的要求也高了。”

  “辦法是在送出端,通過變電站,把電壓相對低的交流電轉成特高壓直流電,進行長距離輸送;到了輸入端,再通過變電站,把特高壓直流電轉回交流電,送達用戶。”

  問題的關鍵,是特高壓直流輸電。這項技術,其難度前所未有,歐美多國都未曾使用。南方電網挑戰難關,要嘗嘗這只螃蟹的味道:“十一五”期間,從雲南到廣東,架一條800千伏的直流輸電線路。“這是世界上的第一條電力‘高速公路'。”趙建國説。

  挑戰隨之而來。在海拔超過千米的雲貴高原,沒有國際經驗可借鑒,沒有國際標準可參照,只能自己摸索,自我創新。

  “南網科學研究院院長饒宏是技術攻堅的一隻領頭羊。這支科研團隊前期科研項目就完成了57個,制訂了13項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10項企業標準,填補了國內外一系列技術空白。”趙建國説。南網更是舉全網之力,在自主開展系統研究、成套設計、性能倣真試驗的同時,深入開展了電磁環境等研究,提出了一整套技術規範、標準。

  2009年12月28日,雲廣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投産,工程自主化率超過60%,中國電力輸送的尖端技術成就世界矚目。

  2008年,春寒料峭,五十年不遇的雨雪冰凍災害突襲華南,西電東送遭遇第二道難關。災害面前,電塔倒塌、電網解列,西電減送廣東最大電力728萬千瓦。2008年2月19日,貴陽。南方電網組織來自全國的院士專家召開專題會議,明確了抗冰融冰技術研究應用方向,亮出了線路加固、融冰技術、應急通信三大“組合拳”,併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説到融冰,值得一提的是直流融冰。趙建國説:“我們和全國的技術專家一起,研發出中國人自己的直流融冰裝置,並成功用於實踐。”

  “東西共贏,是西電東送10年來的最大成就,也是這一工程的戰略本意,更是其未來發展取向的重要宗旨”

  西電東送,10年運營,成就輝煌。

  “東西共贏,是西電東送10年來的最大成就,也是這一工程的戰略本意,更是其未來發展取向的重要宗旨。”趙建國説。

  10年來,西電東送南線通道逐漸完備、電網日益強大,形成了“八交五直”13條重要線路。西電東送最大電力超過2400萬千瓦,是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初的近20倍。

  10年來,西電東送電量累計達8263億千瓦時,年均增長20%。西電份額已佔到廣東全社會用電量的30%,有效緩解了電力供應壓力。

  10年來,西部地區投資建設了一大批電力項目,壯大了支柱産業,增加了就業和財稅收入,有效促進了西部地區把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西電東送使貴州走上了電力強省之路。2011年,貴州總裝機容量達到3484萬千瓦,比2002年的707萬千瓦凈增2777萬千瓦。貴州西電東送的電源點,大多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電力項目的建設,解決了當地一大批村民的就業和增收問題。

  西電東送使雲南的水電從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為當地的電力支柱産業提供了廣闊市場和強大動力。從2002年至2011年,雲南電力總裝機規模增長了4.6倍,達到4047萬千瓦。

  “跳出南方五省區來看,包含北、中、南三大通道的整個西電東送,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全局的高度,對東西部經濟優勢、資源優勢的優化配置,實現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是科學發展觀在能源領域的具體體現,實踐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趙建國説。

  值得一提的是,西電東送建設過程中,通過以市場換技術,電力行業不斷開拓創新,直接帶動了我國電力科技水平、裝備製造水平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輝煌已成歷史,未來將會怎樣?下一個10年,西電東送將有怎樣的前景?

  “過去都説,資源在西部,用戶在東部。這是客觀實情,也是西電東送的根源。從發展的眼光看,在一定的歷史階段,這種狀況很難發生逆轉。但是,會有一些變化。”趙建國説。

  他認為,隨著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西部各省區自身的能源需求會不斷提高。當西部能源實現供需平衡時,西電東送也將完成歷史使命。東部的出路,在於繼續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開發新型清潔能源。

  “這個時間,我的判斷,是10到15年,或許更長,也許更短。”趙建國説。

熱詞:

  • 西電東送
  • 東西共贏
  • 科學發展觀